其实,关于选股,我并没有什么绝招可以教给大家。世界上根本没有那种一选对股票就会响的铃。无论你多么了解一家公司,也不能保证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肯定能赚钱,但是如果你清楚地了解决定一家公司盈利还是亏损的关键因素,那么你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彼得·林奇
你喜欢某家店,可能也会看中这只股票。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掌管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被称为“全球最佳选股者”。他是怎样选择股票的一定令人感兴趣,他对此总结了以下“十三条选股准则”:
一是“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公司名称越枯燥乏味,业务就越简单、公司就越完美,越不被机构投资者所关注,这时候你最容易买到低价位,最典型的如“鲍勃·埃文斯农场”。
二是“公司业务枯燥乏味”
公司业务和公司名称一样枯燥乏味,能够完全避开机构投资者关注,便于你有充足时间、以较低价格买入该股票,最典型的如“瓶盖瓶塞封口公司”。
三是“公司业务令人厌恶”
这类公司的业务令人怀疑、蔑视甚至恶心,唯恐躲之不及,可是业务稳定、效益好,股价会不断增长。如专门清洗汽车零件油污的Safety-Kleen公司。
四是“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从母公司分拆出来单独上市的自由经济体,常常会给投资者以惊喜回报。当子公司遇到困难时,母公司绝不会见死不救,总是会鼎力相助的。
五是“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机构投资者持股很少甚至根本不持股的股票,往往能赚大钱;如果这家企业从来没有机构关注过,赚钱机会就又增加了一倍。
六是“公司被谣言包围:据传与有毒垃圾或黑手党有关”
每个人都想象着黑手党会控制某某领域,这种荒诞推断导致有身份的人都不敢买这类股票。这时候,最早购买这类股票的投资者就能得到被严重低估的价格。
七是“公司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最典型的是,有一家令彼得·林奇非常喜欢的、专门从事丧葬服务的SCI公司,机构主力在长达几年时间里躲之不及,可实际上它的业绩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八是“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行业中”
越是热门行业,越会有更多竞争者出现;相反,在零增长行业中就没有这种顾虑。上面提到的丧葬服务业就是如此,但它却拥有最扎实、稳定的业务基础。
九是“公司有一个利基”
“利基”在英语中是指悬崖上的石缝,作用是作为支点,便于攀登。例如,一家地方性的石料场会因为没有竞争对手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垄断”利润。
十是“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
这一点很好理解。彼得·林奇说,他宁愿购买生产药品、软饮料、剃须刀片、香烟的公司股票,也不愿意购买生产玩具的公司股票。
十一是“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高科技产品的价格竞争,会导致生产厂家无钱可赚;可是,高科技产品的用户却能因为使用成本不断降低而获得额外利润,可谓“玉蚌相争、渔翁得利”。
十二是“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最好包括普通员工都在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这是一个最明确不过的信号。仔细打听一下这样的消息,这很容易做得到。
十三是“公司在回购股票”
公司自己购买自己的股票,是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这些股票被回购后就不再流通,流通股越来越少、每股收益也会相应提到,对投资者非常有利。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彼得·林奇的选股思路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就国内股市而言,最有价值的还是最后两条。一是如果有公司内部人员大量购买自己企业的股票,就表明股价被低估了,或者存在着隐蔽性资产。所以,当看到内部人员疯狂购买自己企业的股票时,就可以勇敢跟进。即使这时候股价下跌了,你的持股成本也比他们低。要注意的是,这里主要关注内部人员购买股票,而不是卖出股票。卖出股票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不是集体抛售,一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二是可以通过公司回购股票来判断前景。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后,流通股减少了,每股收益就会产生奇妙影响,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股价会相应抬升。上面提到的那家瓶盖瓶塞封口公司,过去的20年里每年都回购股票,流通总股本越来越少。彼得·林奇相信,照这样下去,这家公司的股价迟早会涨到每股1万美元。在国内股市中,更常见的是与回购股票背道而驰的“增发新股”,这种做法并不能给投资者显著回报,所以,对增发新股的企业要保持一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