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根本不适合买卖股票,比如,那些对公司调研毫无兴趣的人、看到资产负债表就头晕的人、翻翻公司年报只会看图片的人。最糟糕的投资莫过于投资于那些你根本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投资者常常会为了能不能在这个价位买入某只股票烦恼不已。这确实是一个重要决策,尤其是对于那些股价上上下下、来回跳跃的股票来说,判断起来就更有难度。为此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在选股时要学会算大账。
这里我们来看一看他在买入Pier 1公司这只股票时是怎样决策的。
这是一只1966年上市的专门经营住宅装饰品的股票,彼得·林奇多次买过它。20世纪70年代,它曾经有过一波牛气冲天,后来在20年间,股价从14美元跌到4美元,然后又回升到12美元,海湾战争后又跌到3美元,然后又反弹到10美元,再下落到7美元。
彼得·林奇1992年重新关注这只股票时,它的股价在7美元左右。之所以重新关注它,是因为他感觉这个价位被明显低估了。
资料表明,该公司在此以前已经连续保持12年的盈利增长记录。过去曾经有个大集团持有它58%的股权,面对有人想以每股16美元的高价收购Pier 1公司,该大集团公开表示一口价为每股20美元,否则不卖。虽然后来这家大集团由于资金困难,不得不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低价抛售它持有的Pier 1公司股票,但这照样能从一个侧面表明,这是一种不得已行为。从根本上看,这家大集团对Pier 1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失去了这家大集团的控股,Pier 1公司发展得更好。彼得·林奇于1991年、1992年两次访问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了解到以下几个利好因素:
一是在外部大环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该公司1991年仍然有盈利。各分店通过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公司每年的利润率都在不断提高。
二是该公司每年都要新开25~40家分店,仍然在持续扩张。从单店销售收入(彼得·林奇认为这是分析零售业最可靠、最一贯的指标)而言,除了经济衰退最严重的个别地区下跌了9%以外,其他所有地区都实现了增长。
三是该公司目前在美国还只有500家分店,远远没有饱和,市场增长空间还很大。
四是公司存货虽然有所增长,但因为每年新开的25家分店需要大量铺货,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不同于有些上市公司用提高存货的办法来掩饰销售不良。
五是这家公司已经连续5年提高股息了。
六是作为住宅装饰品行业,一旦市场复苏,它的业绩马上会迅速增长。
七是该公司在阳光地带公司上的投资操作,表明它是一只隐蔽型公司股票。
Pier 1公司1990年收购了阳光地带园艺公司100%的股权,1991年阳光地带公司上市时,它一下子就出售了50.5%的股权,获利3100万元。其中2100万元用于还债,另外1000万元返还给阳光地带公司更新设备和开设分店。
这样做,一方面使得Pier 1公司1991年的负债减少0.8亿美元,尚余负债1亿美元,经济形势正在改善,短期内不可能破产;另一方面,容易看出,Pier 1公司还拥有阳光地带公司将近一半股权的价值同样也值3100万美元,这可以看作是它的一笔隐蔽资产。
按照Pier 1公司现在7美元的股价计算,1992年该公司每股预期收益为0.7美元,市盈率为10倍,而该公司的年收益增长率为15%。两者相比,买入这只股票可望做到稳赚不赔。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从基本面上判断一只股票能否买入,涉及到多种因素。上述各种因素则是最基本的因素。通过这些方面的了解和核实,结合当时整个经济大环境很不好的背景,彼得·林奇认定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购买Pier 1公司的股票是非常便宜的。事实证明,这一投资决策是很成功的。
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研究它的竞争对手非常重要。作为住宅装饰品行业中的一家上市公司,Pier 1公司的竞争对手相当一部分是夫妻老婆店,谈不上什么实力。在经济形势衰退的背景下,有实力的同行也在不断缩减规模,集中力量转投于服装业,那些夫妻老婆店就更是每月都有关门的了。彼得·林奇据此判断,一旦经济复苏,该公司在占据市场份额方面一定会所向披靡,因为它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所以宜尽早买入该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