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症状,一般又称泄泻,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者泄下如水样。古典医籍中,一般称之为“濡泻”“飧泻”“洞泻”“下利”“溏泻”等说法。在现代医学中,一般认为腹泻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个方面。急性腹泻,往往见于某些中毒和某些感染,比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细菌性肠炎、痢疾等;而慢性腹泻,则是多见于各种原因的肠炎、胃肠炎、吸收不良、全身性疾病等。
腹泻,大家都喜欢俗称拉肚子,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每日大便3次以上,或者排便的次数明显地超过平时的频率,粪质出现稀薄,水分明显增加,每日排便量更是超过200克,或者含有很多未消化的食物、脓血、黏液,即可以称其现象为腹泻。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如下一条求医的相关提问:
寒流刚刚过,大地初回暖,我们社区中心也开始忙碌起来。我最近接诊过的患者中,不乏各种闹肚子疼、叫嚷着肠胃不舒服的人,基本都算是腹泻类,我一律为患者开了以双歧三联活菌为主要成分的口服制剂,整体下来反映也还不错。但是,其中有一个患者就一个劲儿地问我,为什么他总是拉肚子,因为他平时吃东西非常精细,也非常讲究卫生,但还是莫名其妙地拉个不停。说实在的,对于这位患者,我除了常规性开药,对于患者的问题我回答得就很是含糊,因为我很久不在行了。在此,我特别希望将有关腹泻的知识重新温习一下,谢谢。
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如此的“抱怨”:现在生活中吃的东西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干净,但是,为什么还是会莫名其妙地拉肚子?而且,经常是肚子胀痛拉不干净,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在此,我们有必要向医生提醒,希望那位患者明白,自己该好好检查并保养一下肠胃了。
说到此,我们就必须好好说说“拉肚子”——腹泻的问题。医学上,我们根据病程的长短,一般把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的病程,往往是不超过3周的,最常见的原因都是感染;而慢性腹泻的病程在2个月以上,其病因比急性者就复杂得多,常见原因有感染性炎症,如结核、菌痢等;非感染性炎症,如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肿瘤源性、代谢、内分泌紊乱及功能性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对于拉肚子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好好重视,不要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的隐患。
腹泻作为非常多发的一种人体疾病,很多人一旦拉肚子就喜欢要求医生开些抗生素,这其实是小题大做了。其实,只要我们能够自己调理,也就是说自己稍微动动手,腹泻的难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如果腹泻中,有非常明确的时间性,比如在凌晨3:00~5:00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五更泻”。表现为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四肢不温等现象。这主要还是因为人体脾胃功能不好导致的。除了需要服用各种药物外,还可以通过我们自行推拿、点穴进行辅助治疗。
相关推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列举的几种:
1.推胃经
我们可以从肋骨上方开始,沿着上方往下,然后顺着推至小腹处。
2.揉推腹部
可以实施的位置,应该在腹部肚脐以上,进行顺时针的揉推。
3.运八卦
此法以肚脐周围,分别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进行按摩,如同画八卦图一样地进行揉推,持续2分钟。
4.按揉腹部
以小腹部开始,持续到**处,以双手同时按照顺时针的方向,逐步循序地,慢慢向上按揉。
5.按摩天枢穴
我们在解大便的时候,可以以左手中指,对左侧天枢穴进行点穴,当出现明显酸麻胀感即按住,如此坚持2~5分钟,可有便意;然后我们屏气,逐步增加腹内压,即可实现排便。每日以此揉按双侧天枢穴1次,每次坚持10~15分钟。
以上方法经过我们的长期坚持之后,将对我们腹泻、便秘等病症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进行腹泻问题的相关治疗。
1.艾灸法
秋季时期,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可以以艾条灸温热进行刺激,到达散寒、温中、补虚效果,然后,再辅助一些具有补肾、益气功效的穴位,就能够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具体取穴可以按下面的介绍进行:
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即肚脐直下三寸位置。三寸的取法,当然不是以尺子量,而是根据自己的手量取。将食指到小指四指进行并拢,以自己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正是“三寸”。取穴的时候,最好身体平卧,腹部达到自然放松为上,然后四指并拢横放在脐下,小指的下缘正好就是关元穴。它是人体补益全身元气非常好的要穴。
气海穴:
位于下腹部,肚脐直下的1.5寸位置。取穴的时候,我们可先找到关元穴,再在肚脐和关元穴中间找,那正是我们的气海穴。它作为人体补气的要穴,具有非常好的强壮全身的作用。
天枢穴:
位于腹部的肚脐水平线上,旁开2寸。其左右各有一个穴。对调理肠胃非常有益。
足三里:
人体小腿前外侧。我们施灸时,最好取坐位,屈膝,在膝盖下缘外侧,有一个小凹陷,以手摸到这里后,再配合四指并拢,向下量出三寸,便找到了我们自己的“足三里”了。
太溪穴:
在我们的脚内侧。施灸的时候最好取坐位,脱掉袜子,然后找到脚内侧的踝骨,从内踝向后摸,在内踝同跟腱之间,能够感觉到一个凹陷,这正是我们的“太溪穴”。它属于肾经,所以有非常好的补肾益气作用。
艾条在点燃后,我们可以在距穴位皮肤2~3cm的位置,进行适当的熏烤,以让穴位局部得到温热红晕,同时也不致烧伤皮肤为宜。每穴灸持续10~15分钟,每天1~2次,经过7日为一个有效疗程。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在我们自行施灸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相关艾灸工具进行辅助,比如艾灸罐、艾灸棒等,特别是防止艾条燃后的灰烬掉落在腹部,以免出现烫伤。注意,在腹部及腰部,还要注意保暖,勿在此期间食入生、冷、硬等类别的食物。
2.刮痧法
在腹泻的时候,大便往往稀薄,有如浆水。尤其患有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道紊乱、直肠炎等病症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腹泻情况。在夏季,腹泻更是会常常发生,这是因为在夏季中,总是不自觉地会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
以上的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刮痧的方法来进行止泻。
相关穴位有:脾俞、肾俞、上巨虚、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其操作步骤如下:
1.**经,位于双侧脾俞到大肠腧处,在背部,此处可以用补法轻刮的方式进行刮痧,直到出现痧痕为止。
2.腹部上面的任脉,也就是中脘、关元、天枢穴三个穴位,同样可以以补法轻刮的方式进行刮痧,直到位置上出现痧痕为止。
3.足三里、上巨虚,都是属于胃经的,而双侧阴陵泉和公孙两个穴位,则是属于脾经,而两者都处在下肢的部位,也需要我们轻刮,让其感受到气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