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找准有用的人(1 / 1)

就地买米,解决漕运麻烦,严格说来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做生意,但从这里我们却看出来胡雪岩遇事思路开阔、头脑灵活,不墨守成规而能随机应变的本事。比如黄宗汉、王有龄以及浙江藩司等人,想到的只是漕米欠账太大,一时难以筹足,想到的只是漕米由河运改海运之后漕帮会作梗,即使筹足米数,要按时运达上海也难,就是想不到漕米改海运之后实际上为同时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提供了契机。由于没有想到这一层,因而只能在那里一筹莫展干着急。究其原因,也就在于他们拘于漕米必需是由征收地直接上运的成法,而没有想到情势不同还可以有新的运作方式。

生意场上当然少不了如胡雪岩的思路开阔、不拘成法。后来胡雪岩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药店,用苏州的富家公子的资金办自己的典当,都是他头脑灵活,随机应变的结果。胡雪岩说:“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说的就是做生意要不拘成法,灵活机动。

上海之行,收获不小。公事方面,圆满完成了漕粮代垫;私事方面,汇了两万两银子到黄宗汉老家。黄宗汉异常满意,透出口风,要不了多长时间定有酬谢。

向巡抚大人交了差后,王有龄松了口气,深感自己要做好官,离了胡雪岩实在不行,就有些感叹地对胡雪岩说:“我们两人合在一起,何事不可为?真要好好干一下。”

胡雪岩便趁机对他说,立个门户,开家钱庄。现在因为打仗的关系,银价常常有上落,只要眼光准,兑进兑出,两面好赚,机会不可错过。

开钱庄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代理道库、县库,公家的银子没有利息,等于白借本钱。他的计划是先把门户立起来,开张时弄得热热闹闹的,其实是虚张声势,内里是空的。等王有龄一旦放了州县,不就可以代理它的公库、解省的公款了?空的也就变成了实的。

可以看出来,胡雪岩见识独到,深深懂得封建官场与经商的利害关系。

§§§14 找准有用的人

胡雪岩经商兵法

凭借借人之功,胡雪岩在商界中的生意越来越大,积蓄也逐渐增多,羽翼渐丰。然而粮业运输,季节变化大,为了能够在不景气之秋,渡过难关,胡雪岩认识到不应仅局限于贩运粮米上,应在别的方向有所发展。鉴于自己在钱庄方面经验丰富,胡雪岩决定开自己的钱庄“阜康”。胡雪岩的钱庄要开办得有点样子,至少需要五万银子。

《孙子兵法》在激发将士的斗志方面,强调的是给其信念,给其自信,这样才能让所用的兵士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才华。的确,有了良好的起点,就有了乘势挺起的势头。

胡雪岩的发迹,是以资助王有龄开始的。他的第一个依靠,也是王有龄。没有胡雪岩的拼死相助,王有龄在官场中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界迅速崛起。

王有龄本是福州人。他父亲是一个候补道台,分发到浙江,王有龄也随父亲到了浙江。他父亲到杭州并没有得到过什么有实惠的实缺,老病侵扰,加之心情抑郁,不及一年,就客死他乡。王有龄无力送父亲归里安葬,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也就只好客居杭州了。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也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但也从未放过实缺,自己想进一步再捐个县令、道台之类的正经官衔,又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到胡雪岩与王有龄相识的时候,王有龄实际上已经落魄到只剩下一副不肯放下的穷酸读书人的架子,每日里到茶馆穷泡的绝望境地。

机缘巧合,一次在茶馆,胡雪岩与王有龄偶遇。因茶馆人多,故便力邀王有龄至家中小酌。王有龄本已饥肠辘辘,推辞一番,也就应邀前往了。交谈之中,胡雪岩得知王有龄的心事。空有一腔抱负,却无钱捐得前程。

开始的时候,胡雪岩其实还很有些看不起王有龄,因为在胡雪岩看来,一个读书人要求上进,应该走正途,而王有龄想的却是走进京捐官这条路。不过,胡雪岩看人却没有限于世俗眼光,而是独具慧眼,当胡雪岩知道王有龄不甘于捐班佐杂,而还有更大的抱负时,他终于还是决定要帮他。

当时,胡雪岩手上刚有笔款子可收,这笔款子是吃了“倒账”的,对钱庄而言,已经认赔出账,如果他能收到,就完全是笔意外之财。由于平素胡雪岩人缘甚好,债务方很买他的账,已经慷慨答应如期归还。将这笔款子转借给王有龄,即使王有龄不能归还,对钱庄也没有损失。因此,他很想在王有龄虎落平阳时助其一臂之力,使王有龄重拾雄心。但是,钱庄这一行最忌讳的就是私挪款项,更何况胡雪岩此时还只是钱庄里的一个伙计。一旦他自作主张将这笔款项转借给王有龄,不但会坏了他的名声,而且很有可能会砸了自己的饭碗。对于钱庄一行来说,坏了名声而被老板踢出钱庄的伙计是很难再被其他老板所用的。因此,如果他将这笔款项转借给王有龄,那实在是拿他的一辈子做赌注。对于常人,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下定的决心,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知其不可赌而赌,看准时机,倾力出击,这正是胡雪岩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毅然决定借款给王有龄,资助他进京“投供”。

王有龄得知后,对胡感激备至,依依不舍地上路了。

胡雪岩私自做主把钱庄的款子转借给王有龄后,主动向总管店务“大伙”和盘托出,消息一下子传播开来,老板们都指责他自作主张,目无尊长,如若每个伙计都这样做,岂不是把钱庄搞垮,“大伙”甚至要胡雪岩去找王有龄讨回借款,但是胡雪岩顶住压力,向老板出示了自己办理的王有龄借款的借据,凭这笔借款代表了钱庄的信誉,不可为王有龄的这项借款而使钱庄的名声在同行中受到影响。有些平时就嫉妒胡雪岩机敏,办事能力强,深恐胡雪岩因赌博失利,无以为计,便饰词挪用这笔款子以还赌债。一时间谣言四起,胡雪岩最终被东家扫地出门,而且再无人敢用他,生计愈发困难了。

胡雪岩倾力资助被众人视为落魄分子的王有龄“投供”,为此将自己在钱庄业的前途毁于一旦,这在常人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赌而赌之,正是胡雪岩高人一等的勇气和魄力。尽管胡雪岩这时已经落魄到吃“门板饭”的地步,似乎山穷水尽了,但他仍然坚信,资助王有龄是明智之举,绝非一时冲动,自己这一宝没有押错。事情的发展正好是他想像的那样。

王有龄在北上进京“加捐”的途中,遇上了自己多年未曾往来的“总角之交”何桂清。何桂清少年英才,仕途得意,已经官至江苏学政。缘于他的扶持,王有龄在京都吏部顺利地“加了捐”。返回浙江后,倚仗何桂清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很快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浙江抚台黄宗汉亲笔提名命他为“海运局”的坐办。

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龄也算是个有良心的人,他不忘正是胡雪岩使他从杭州一落魄市民腾达到今天的地步,决意要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恩人。王有龄终日派人找寻,几经周折,终于在杭州城的一家妓院里碰到了胡雪岩。

听说了胡雪岩的经历后,王有龄决意为恩兄好好地出一口气。但是胡雪岩心中却另有打算。俗语说“和气生财”。只有好好地将商界的这些同僚们笼络在一起,以后自己在商界才会有发财的机会。随时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胡雪岩的过人之处。

几日之后,钱庄的“大伙”过生日,胡雪岩准备了一个纯金的“寿”字,给“大伙”拜寿,并且将王有龄引见给“大伙”。当时就感动得“大伙”双目垂泪,拉着胡雪岩的手直拍自己的胸口保证“以后有事,必当两肋插刀”。在寿宴上,胡雪岩不断地给到会的老同事、新伙计、客户们分送着各式各样的礼物。这些老同事们都深深地感到,胡雪岩真是忠厚仁义之人,更是愈发地敬重他。自此后,胡雪岩在钱庄业的声誉大振,这为他日后开阜康钱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王有龄的荫庇下,胡雪岩不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他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

凭借借人之功,胡雪岩在商界中的生意越来越大,积蓄也逐渐增多,羽翼渐丰。然而粮业运输,季节变化大,为了能够在不景气之秋,渡过难关,胡雪岩认识到不应仅局限于贩运粮米上,应在别的方向有所发展。鉴于自己在钱庄方面经验丰富,胡雪岩决定开自己的钱庄“阜康”。胡雪岩的钱庄要开办得有点样子,至少需要五万银子。

然而,此时的胡雪岩真正是身无分文。虽然王有龄已回浙江任海运局坐办,但除了让胡雪岩有了一点极其微弱的官场势力之外,银钱方面没有办法帮他多少,事实上此时胡雪岩还要设法为王有龄筹措海运局漕米解运等公事运作所需的经费。

但胡雪岩仍然要把自己的钱庄开起来。在他看来,眼前只要弄几千银子,先把场面撑起来,钱庄的本钱,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