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擅长商谋,他明白以屈人之术、以避让之法去打开经商之路。这一点体现在他对人际关系的巧妙把握上。他总能看透人心,善于把冷灶烧热,这项功夫非一招一式所能成,而是尽其全智才能做到。经商时需要相信一点:“功夫在诗外!”说具体一点,他善于发现为自己所用的人,采取如《孙子兵法》所说的屈术、围术“擒住”别人,为自己所用。
《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子兵法》智慧破解??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交战,夺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既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挫,又能取得圆满的、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标准。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兵力与敌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退却,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守硬拼,就势必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13 谨慎地应对左右变化
胡雪岩经商兵法
古今能成大事之人,手笔自然恢弘,行事自然开阔。胡雪岩如此点化王有龄,难怪会一路发。胡雪岩认为:“除非体己兄弟,否则,有人不可能公然摆明了索要,不会笨到明明白白指名要什么。所以,你要能体会别人所思,经常让别人心里想的得以实现。”这一方面,胡雪岩无疑是个行家里手。
《孙子兵法》在十三篇中都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不顾情势的左右开弓,都会掉入对方的圈套之中,因此在用兵之前,一定要权衡左右,精心盘算之后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局。胡雪岩认为,做生意不能左右开弓,更不能不顾后果的四处张扬,所以他主张在“权”字上动脑筋,要慎而又慎,否则乘势挺起便反而成为祸害。
在封建社会里,权力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在晚清,权力成了官员营私舞弊的利薮,所谓“衙门堂堂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汪穰卿笔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候补道为某银行总办索得某省开矿权,他开价索要10万两银子报酬,总办一口答应,而且对候补道十分殷勤。过了数月,事情办成,总办不再露面,候补道再三登门才获见,但总办好像不识候补道似的,反问何事,待候补道把事情原原本本讲了,总办装作十分吃惊,说:“怎会有这样的事,大概是你记错了吧?开矿权我本有能力获得,何必求靠于你。我想如果说酬谢约千、百两,倒还有点可能,怎会许给这么巨大的款子呢?”
这个钱庄总办,利用候补道达到目的后就装聋作哑一脚蹬开对方,大概是欺候补道在官阶中毕竟属于低级的,或许总办还有更大的靠山,但透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想见,既然官为商办事可以大言不惭地开价索贿,甚至可以登门讨钱,那么,权钱交易肯定成了官商两界普遍认同的现象而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且像上述总办赖官员账的事毕竟是少数。一般情况下,在权钱交易中,总是钱不敌势,商依附于官的。
古今能成大事之人,手笔自然恢弘,行事自然开阔。胡雪岩如此点化王有龄,难怪会一路发。胡雪岩认为:“除非体己兄弟,否则,有人不可能公然摆明了索要,不会笨到明明白白指名要什么。所以,你要能体会别人所思,经常让别人心里想的得以实现。”这一方面,胡雪岩无疑是个行家里手。
对胡雪岩一番体察的话,王有龄心领神会,深以为然。
按照胡雪岩的点拨,王有龄去做了,效果果然不同凡响。抚台大人对王有龄提携有加,到海运局不久,黄抚台就把催运漕粮的任务交给他去办。
运送漕米本来是一项肥差,只是浙江的情况却有自己的特殊性。浙江上年闹旱灾,钱粮征收不起来,且河道水浅,不利行船,直至九月漕米还没有启运。同时,浙江负责运送漕米的前任藩司由于与抚台黄宗汉不和,被黄宗汉抓住漕米问题狠整了一道,以至于自杀身亡。到王有龄做海运局坐办时,漕米由河运改海运,也就是由浙江运到上海,再由上海用沙船运往京城。现任藩司因有前任的前车之鉴,不想管漕运的事,便以改海运为由,将这档子事全部推给了王有龄。漕米是上交朝廷的“公粮”,每年都必须按时足额运到京城,哪里阻梗哪里的官员便要倒霉,所以,能不能完成这桩公事,不仅关系到王有龄在官场的前途,而且还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但如果按常规办,王有龄的这桩公事几乎没有能够完成的希望,一是浙江漕米欠账太多,达三十多万石之巨,二是运力不足,本来漕米可以交由漕帮运到上海,可是由于河运改了海运,等于是夺了漕帮的饭碗,他们巴不得漕米运不出去,哪里还肯下力?到时你急他不急,慢慢给你拖过期限,这些官儿们自己也该丢饭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