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爱孩子也要爱得理智、有原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溺爱孩子只会让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发地严重。目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
有一位父亲,他与妻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独生儿子。但儿子却很自私,对父母那种无私的爱丝毫不懂得感恩,也没有想过要关心父母:好饭菜要独吃、先吃;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当父母生病时却不闻不问。而当父母问到自己老了孩子该怎么办时,孩子居然认真地回答:“对我有利就养你们!”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丈夫,放弃自己不错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她每天都不辞辛苦地骑车送儿子上学,打零工赚钱供丈夫攻读学位。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有了钱,抛弃了妻子,带走了儿子。儿子跟着有钱的爸爸,进了贵族学校读书,却很少想到曾经为他付出很多的母亲。
当这位妈妈想儿子时,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却嫌弃母亲穿得太“土”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的“老乡”。后来,儿子竟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这位可怜的母亲心都碎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天下会有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么用十几年的爱换不到儿子的一丝感恩,却得到这种冷酷无情的回报?
从孩子的降生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带着望子成龙的心情为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但过分溺爱并不能使孩子成才,望子成龙这句话应该改为育子成龙,因为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是颇为令人担忧的。曾有一位儿童专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是父母、老师、学校及社会各界都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害了孩子。有人说,孩子就如成长中的小树,需要及时修枝、打杈,这样才会使孩子长成有用之材。
由于父母的溺爱,现在不少孩子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攀比。现年15岁的苗嘉,从小在家备受宠爱,爸爸妈妈身上穿的都是名牌服装,脚上穿的是名牌鞋,妈妈的化妆品就更别说了。有一次星期天,苗嘉走到爸爸面前要求爸爸给他买双名牌鞋子,遭到拒绝后,他撂下了一句话:“不是名牌我不穿,买回来你自己穿吧!你整天打麻将,有了钱只知道给自己买名牌,我都15岁了,也要穿名牌!”
几位父母反映,如今孩子太难教育,说狠了,孩子就以离家出走或以死相威胁。一位靠打工维持生活的母亲含泪说到,前两天就因为没给儿子买阿迪达斯名牌运动鞋,儿子把家里的钟表给摔了,过去挺懂事的,不知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多数父母认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美德的教育不多,学生间攀比的风气越来越严重,个别老师的言谈举止也在影响孩子。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时时有优越感,稍不顺心就拿生死当砝码,有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机而轻生的,也有因为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轻生的。这都是由溺爱导致的。
溺爱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和自我约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会想到自己,自私自利,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单向传递的爱造成孝敬的颠倒,使得孩子只知享受别人的爱却不知爱别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自私、冷漠、任性、放纵等不良习惯。
其实,爱孩子,可以智爱。放弃用过分控制或纵容的方法对待孩子,用慈爱而坚决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要讲明是非,纠正错误,再以适当的方式表示亲昵,使其感到父母仍然是爱他的。这样能激起孩子对父母由衷的爱戴与尊敬,也能使他感觉与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高楼大厦是靠一沙一石来建成的,爱的海洋也要靠一滴滴水来汇集而成。自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就是在他身上培养善良仁爱之心。培养善良仁爱之心,是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他们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关爱孩子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情感,全世界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心血。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和做决定,让他们学习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处处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爱孩子是连动物都会做的事情,要教育好孩子就不能一味溺爱。有节制的爱才能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更加独立地面对生活,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