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几年的中国,“白领”是一个暖昧得令人起疑的称呼。他们面目不清,职业不明,惟一明确的就是收入不菲而且“品位高尚”。
事实上,白领也是打工仔,只不过干的活儿比较高级,出卖的是脑细胞而不是汗水而已。让白领与高品位的潇洒生活相连的,是商家与广告舆论联手炮制的一个阴谋。在身价昂贵的时尚和流行作为商品出售的时候,理智的消费群体总是裹足不前,商家与广告舆论必须制造一个顾客群来养活他们。于是他们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搜索:大款、大户、大腕毕竟太少,而且社会形象太差,总给人没有文化,用钞票“砸人”的庸俗感觉,既成不了气候,又得担心吓着其他客人。小职员、公务员们已经落伍,他们的钱都存在银行里养老,是中国经济发展促进消费的最大阻力。学生们倒是疯狂,但他们有野心没实力,买双“耐克”还得和父母磨上半天牙。广告策划们绞尽脑汁,终于灵机一动,使出了太极神功,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创造出一个虚乏的“白领”一族来。于是你煽风我点火,他吹捧,白领的地位从此扶摇直上,引人注目。
学过语言学的人都知道,一个词语除了基本的词典意义外,还会附加上一定的情感意义和社会意义,表达了特定语言使用者的情感倾向和社会价值观。例如“工人”这个词,其词典意义就是“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然而在过去的年代里,由于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个词与“老大哥”、“领导阶级”等等称呼相提并论,罩上了神秘的光环。江山代有才人出,“白领”用同样的语言策略登上了历史舞台。所有的广告都把“白领”与“时尚”、“品位”、“健康”、“精品”等等动听时髦的东西捆绑在一起向大众轰炸。渐渐地,“白领”就成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就是那种大家都叫好但大多数人都莫名其妙的东西。当然,白领的定义还不能太狭窄,要让大家都有希望跻身其内。事实上,要求只有一条,只要你吃了、穿了、用了某些产品,就可以荣幸地成为白领了,这就是广告中一句经典词语——“白领人士的惟一选择”的潜台词。打个雅致的比方就是渔民捉大闸蟹,只要有利可图,管它大小雌雄都一网打尽,大的可以清蒸,小的可以面拖,再小的可以做醉蟹嘛!
有一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当别人开始吹捧你的时候,往往就开始要有图于你了。
根据许大夫多年进行心理咨询的经验,白领阶层的心理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困扰白领们的最大问题是事业的发展,面对工作的巨大压力,如何调适自己,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其次,情感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人。这里既有已婚者和自己丈夫或妻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发生了感情出轨的情况后不知如何是好等问题;也有未婚者面对婚姻的困惑,无所适从;甚至有同居者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不知如何继续下去……另外,家庭成员的关系问题也是重要的因素。孩子不听话,两代之间存在代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怎么样与孩子沟通,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
此外,当个人的前途处于重大转折的时候也容易有心理问题。个人的发展前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发展前途,适合不适合自己。比如:是留在国内发展好还是出国深造好?再比如:面临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