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专业抗拒”?(1 / 1)

心理魔法课堂 方州 772 字 1个月前

王某是某理科大学一年级学生,18岁,第一学期考试有两门不及格,情绪十分低落。常常抱怨自己报考大学时没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只是遵从父母之命而进错了门。且他所学的专业是当前不“热”、不好分配的基础科学,又加剧了他对所学专业的抗拒心理。学习缺乏动力,成绩很不理想,自以为不是学理科的“料”而是学文科的“料”。据统计类似王某(如专业横调、改派等)这样存在专业抗拒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在高校中约占5%。因情绪低落、动力不足、行为消极,出现考试不及格、违纪、退学等不良现象。而其中绝大多数学生内心十分矛盾、痛苦,思想斗争激烈,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专业的“催化剂”。如人饿了就对食物感兴趣;人困了,就对睡眠感兴趣;爱打扮的姑娘对服装感兴趣;爱看球的小伙子们对球赛感兴趣一样,学习知识也是如此。教育心理学实验证实:如果对课程的内容发生兴趣,只要付出很少的力量,则材料巩固得就比材料没有触动学生、而且使他无动于衷的时候,要持久得多。爱因斯坦在自传中回忆自己学小提琴时说:“我渴望着把异常优美的乐曲表达出来,就逼着自己提高演奏技巧,对于那些枯燥的乐谱也就容易记住了。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因此,提高自身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会化阻力为动力,以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情绪。

其次,要认识到所学专业和社会需要的关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王某所学的专业是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这个学科既是传统的经典科学,又是前沿性科学。许多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了一生,为我国的基础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人们敬仰他们。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确那些直接与国民经济挂勾的专业,如商贸、应用技术等受到了青睐,基础科学似乎成了冷门,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分配难、改行多是事实。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事业的整体来看,基础科学不能削弱。从科学家的呼吁中,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可以看到基础科学依然是受重视的。社会需要基础科学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民经济服务。从大科学的意义上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学通、弄懂、研究、发展基础科学,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没有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不可思议的。从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来看,相关知识的广博与专业知识的精通相结合才能增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对人文科学的喜欢和良好的文学、哲学素养既是学好专业必须的,也是成为复合人才的有利条件。

再次,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而适宜学文科,未必实际。因为王某年仅18岁,无论是哪方面,可塑性和潜力都是很大,这种断定有失偏颇。另外,一个人在某方面是否真正有所作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有的年轻人自认为是当文学家、艺术家或企业家的“料”,可是经过社会的选择却未必如此,所以下这种结论势必为时过早。

同时,王某完全可以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选修人文科学方面的选修课、辅修课,甚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申请修第二专业,做到“鱼和熊掌”二者兼得。

第四,退一步讲,如果经过实践发现自己的确不是搞理科的“料”,那么他所学的专业由于数、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丰厚,改行也是容易的。目前,无论什么专业的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认为基础扎实,知识适应能力强。从总的来讲,大学阶段都是打基础,培养思维能力的阶段,应当尽力学好各门功课。

第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学好自己的专业。可以通过拜访该专业的专家、老师以及走访高年级的同学、参观对口的企业等方式增强学好专业的自信心,成为这个专业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