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对自学的科目越感兴趣,便越能产生高的热情和力量。数学家陈景润正因为对“哥德巴赫猜想”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整天沉浸在数学符号的大海之中,废寝忘食,身染重病也忘记治疗。大科学家牛顿对他的事业更是如痴如醉,常常一连几个星期不分昼夜地留在实验室,直到完成试验。他“迷”于实验,甚至把手表当鸡蛋放到锅里去煮。爱迪生从小就喜欢搞实验;达尔文童年对昆虫感兴趣;李时珍自幼就热爱医学。事实证明,自学青年对自学的科目是否感兴趣,并形成习惯,是成败的关键。
因此,自学者可以利用条件反射来培养自己对学习某一学科的兴趣。根据条件反射的特征为反射性反应出现在条件刺激开始作用之后,因此条件刺激是起决定作用的这一原理,自学者就可以根据所学科目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学中医的,不妨首先阅读中医人物传记,历史上的神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起死回生的高明医术,会使你为之倾倒。有些疑难病症经西医治疗无效,可是中医却手到病除,这种奥秘会引起你要探索一番的兴趣。心灵上的向往,学医之志自然坚决了。
志向既定,不等于就有兴趣。还得抓住条件反射这一法宝,首先强制自己读一节或一章。学中医者就要强制自己每天熟读一条汤头,看一个章节的理论,即使头痛也要坚持。其次是要有意识地请教有关的专家、学者。学中医者就要有意识地找老中医倾谈有关医道的事情。再次是要勇敢地实践,治好某一种他人治不好的疾病,在精神上得到补偿,兴趣就当然更浓了。
然而靠兴趣做学问,会产生时冷时热现象,效果欠佳。因此,自学者还必须把自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为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了做到这一点,自学者就要制订严密的自学计划:每天早晨用30分钟背汤头歌诀与脉诀;上班带上业务书,以抓住无病号的间隙阅读;午饭后学习30分钟;晚上保证两个钟头自学;睡前检查执行计划的情况。开始可能有些不自觉,但若始终坚持,久而久之,也就会形成习惯。
兴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导向,但并不是全部。自学的能力结构是由四项子能力构成的:阅读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检索、综合资料的能力。这四项子能力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形成网络结构。自学能力表现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如中小学学生预习课文,阅读课外读物等等;大学生查阅文献,搞调查研究;自学青年自修功课等等。
自学能力的强弱与自学的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学者如果了解自学能力的结构,就能有意识地去培养它。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朋友们的自学主要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阅读能力又可细分为阅读速度、理解和笔记能力。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两个人阅读同一种读物达到同水平的理解,那么,阅读速度越快,学习效率就越高。速度研究表明,要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平时阅读就要多注意读物里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理解能力是指分析、概括读物内容的能力。在阅读后经常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能提高理解力。笔记能力是指笔录内容要点的能力,它是在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又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纲式的笔记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武器。
(2)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学习中的问题在三种情况下才会产生:①材料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②材料里的见解和自己的见解不一致;③不同材料之间的矛盾。
随着发现矛盾,提出问题,才能学深学透。不少自学者总觉得学不深,这正是因为没有抓住学习中的矛盾。为了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必须时时分析、比较,找出矛盾。
(3)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自学的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学能否最后成功,主要由自学者有没有培养出这种能力决定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或方案,检验、修正假设。发现矛盾导致提出问题,最初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笼统的、范围宽广的,通过分析,逐渐找到关键之所在,从而把问题的范围缩小,这是明确问题的阶段。接着搜集资料,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并选出一个合理的假设。最后是检验和修正假设。
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在这一阶段要有意识地让想象力驰骋,并经常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努力寻找可供选择的多种解决方案,切莫钻牛角尖。
(4)检索、综合资料的能力
自学能力最终将转化为独立探索、研究能力。自学中必定会产生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自学者应该熟悉图书馆里的各类工具书和各类资料的检索方法,有些问题可以从有关工具书里直接找到回答,而有些问题则需要从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论述中寻求启发,找到答案。
自学能力是自我获得知识与人才成长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获得知识的多少和取得成就的大小。青年人都要充分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自学的习惯,使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主动权。
另外还要自学者特别注意良好的情绪。自学过程犹如长途跋涉的旅客,有时迈步在康庄大道上,有时要穿过泥泞小路,有时要翻越崇山峻岭,有时要渡过湍急的河流。学习的进展不是匀速的。一般情况是开始时进步显著,中期出现停顿,以后又继续进步。
对自学者来说,克服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的喜、怒、哀、惧称为情绪反应,情绪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对自学科目的迷恋、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愉快感和适度的紧张等积极的情绪,都能促进自学的进行。爱因斯坦认为:“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的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是多么高超”。但是,沮丧、不安等消极的情绪却会妨碍自学,对自学者来说,克服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学是自学者独立的探索过程。在学习中,自学者跟在校学生相比,会碰到更多的困难,因而自学者的情绪不可能像在校学生那样稳定。自学者十分需要自我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为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断克服自卑感
没有考取大学的待学、待业青年,由于升学愿望没有达到,生活单调、枯燥引起的无聊,对个人前途的焦虑和长期依赖家庭等原因,往往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感是人在遇到挫折后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如在老同学、亲戚和朋友面前自觉矮人一截,过于敏感,思绪不宁和悲观失望等等。一个自学青年如果不克服自卑感,自学是很难坚持的。
克服自卑感的办法首先是要找到引起自卑感的真实原因。如果自卑感是由自己的错误引起的,那就改正错误,使自己振作起来。其次是要形成一种正确的见解,采取独立的批判态度。在不少情况下,习俗的偏见和压力会使一些人感到自卑。在这种情况下,独立的批判态度,崇高的理想和较高的思想境界能大大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使自己的情绪不为逆境所动摇。最后,要使自己在自学中不断取成就。成就会给人带来充实、满足和前进的信心,成就是克服自卑感的最锐利的武器。
(2)让情绪发泄出来
对情绪进行压抑还不如疏导。当你抑郁的时候应该找知心朋友谈谈,倾吐你的思绪。也可以用文娱、体育、旅游等活动使自己平静下来。
(3)学会从积极方面观察事物
当一个人陷入悲观失望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观察事物的方法是片面的。他总是扩大了事物的消极的一面,而积极的一面通常是看不到的。学会从积极方面观察事物是为了把人的思考方法引导到辩证的水平。
(4)培养幽默感
对周围的事物采取幽默的态度可以缓解不良情绪,排除紧张,摆脱窘境。幽默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要劳逸结合、动静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