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
高文斐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每个月定期向杂志社交稿。已经连续几个月了,他几乎都是在梦游状态中对着电脑消磨时间,到截稿最后期限时,像是打了鸡血般从白天奋战到黑夜。上午刷微博、逛淘宝、跟群里的小伙伴们插科打诨,下午猛戳打折机票,再关注一下国内外的时事要闻,刚有码字灵感,肚子又咕咕乱叫,吃饱喝足后困意上脑……高文斐的一天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即便在最后关头熬夜,脑子里还是不时闪过不搭调的念头,是不是该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妈,甚至手指甲长了影响打字也能成为走神的理由……高文斐苦笑称自己是“重型拖拉机”,深陷在“拖延”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王薇在某外资银行工作,患有轻微的焦虑症,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每到月底最忙的时候,脾气就变得暴躁,发泄的方法就是和群里的网友吐槽;直到快下班时,报表一张也未动,第二天继续焦虑。
孙先生虽然刚过而立之年,却已经拥有一间不小的公司,事业有成。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我有一个毛病,做事的时候,总不能当机立断,控制不住地想把事往后拖延。比如,一次跟一家公司谈项目,虽然对方很难搞定,但第一轮谈判很成功。可是到了第二轮,我却开始想拖延,找好多理由迟迟不采取行动,不联系对方,最后还是对方主动合作才成功。还有一次也是为了项目,需要大量资料,我找了很多理由就是为了拖延准备时间,结果这个项目就拖过去了,公司损失很大,差点倒闭。下属对我的行为感到不解,我自己内心也感到十分愧疚,知道都是自己做事拖延导致的,决心改掉这个毛病。可这种情况后来还是经常发生,每次遇到重要事情,我就总找理由拖延。我这是怎么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与高文斐、王薇、孙先生相似的经历,工作任务非要到最后一刻才得以完成,有些要做的事情总是迟迟不做,总是在想,明天再说,明天一定做……该去缴纳水电气费了,结果常常拖到要连滞纳金一起交;要洗的脏衣服都捂臭了还没见水;下午下班前就要交稿子了,却还在忙活着自己的博客和QQ,忙着浏览网页、八卦新闻;本来白天一个钟头就能搞定的工作任务,非要拖到晚上看完电影玩完游戏之后再熬夜赶工。就这样,一直拖到了最后关头才急急忙忙地去做,而且往往还因仓促而造成很多缺憾。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也总是拖,总是有意无意地去回避,结果最终小毛病拖成了十分棘手的大问题。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这是对拖延症的定义,而患上拖延症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自己很难摆脱拖延的习惯,往往又因拖延工作而在心理上有负罪感。
事实上,现代都市人的拖延问题非常严重。据一份网络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自认做事拖延,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慢半拍。在这些人中,有35%只会在琐事上拖延,25%会在一般事务上拖延,40%的人无论大事小情都有可能拖延。因为拖延,他们中间有的人荒废学业,有的人被老板炒了鱿鱼,有的人在事业上功败垂成……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拖延?
过于追求完美、对工作能力的信心不足和单调枯燥的工作任务是导致拖延症的几个主要原因。另外,拖延还与个性有关,如自我控制力差、做事随性、优柔寡断或完美主义者,也容易出现拖延。拖延症的危害不可轻视,拖延症不仅会因拖延耽误工作或学业,影响个人职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甚至会拖垮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可是,该如何摆脱拖延心理呢?给拖延的人们提点建议:
1.时刻提醒:将重点特别标注;
2.将学习或工作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时候;
3.给自己设最后期限;
4.学习或工作分优先级;
5.每天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
6.将复杂工作分块完成;
7.避免工作被打断;
8.合理制订计划并严格遵循计划;
9.按时完成,可给予奖励;
10.劳逸结合。
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想放松一下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如果养成事事拖延的坏习惯,则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和健康都不利。很多拖延症“患者”才二三十岁就开始高血压,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最后的高效率是以身体过载为代价。合理安排时间是一门学问,拒绝拖延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困难。
怨声载道
小琪是一家公司的行政助理,同事们都把她当成公司的“管家”,大家事无巨细,都来找她帮忙。这样一来,小琪每天事务繁杂,忙得团团转,牢骚和抱怨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这天一大早,又听她抱怨:“烦死了,烦死了!”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烦了。”
其实,小琪性格开朗外向,工作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则一点也不曾含糊。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信费、买机票、订客房……小琪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再加上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小琪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噼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赔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小琪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小琪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张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小琪。虽然有时候被她抢白得下不来台,也没有人说什么。怎么说呢?应该做的,她不是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吗?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一办公室的人,小琪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时,公司民意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都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够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小琪莫属,可一看投票结果,50多张选票,小琪只得了12张。
有人私下说:“小琪是不错,就是嘴巴太厉害了。”
小琪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抱怨。如果偶尔抱怨一下,也不足为奇。但是,若不分时机、场合,经常抱怨这、抱怨那,就属于病态心理了,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健康。抱怨会使人着急上火,有时甚至会让人丧失理智,失去与困难做斗争的决心和勇气。抱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容忽视。
成熟的人应该明白,这世间从来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儿时我们抱怨是因为不懂事,此时我们抱怨或许是出于本能,但至少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抱怨总要分个场合、地点。倘若不管何时何地,无休止地唠叨个没完,那么很有可能毁掉你辛苦建立起来的形象,乃至令你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毁于一旦。
其实日常生活中,许多不够聪明的人在感到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就立刻会表现出不满、愤怒的情绪,甚至会暴跳如雷,破口大骂。然而,这些行为只能简单发泄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于对方却无丝毫无损,不但白白耗费了力气,甚至有可能引来别人的敌视,让自己受到更深的伤害。
有句话说得好:“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同样的生活,可以是抱怨的,也可以是快乐的,要看你的态度。停下抱怨,享受生活,关爱别人,善待自己,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当你想要抱怨时,可以这样做:
1.当你认为自己为别人做了一切,而他们却不知感激时,你应该这样告诉自己:“虽然他们不理解我,但付出总会有收获,至少我还锻炼了自己。”
2.当你感觉父母不理解你,与他们无法沟通时,你应该这样告诉自己:“父母并非想控制我,他们只是望子成龙,他们的初衷是为我好。”
3.当你觉得老板、上司没有正确看待你的工作成绩,甚至错怪了你时,你应该这样告诉自己:“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肯定不会被埋没,老板喜欢的是有成绩的人,而不是抱怨的人。”
4.当你觉得客户不近人情,要求过分时,你应该这样告诉自己:“或许是我误解了客户的期待,也许有更好的途径解决问题。”
5.当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时,你应该这样告诉自己:“让所有人都理解我太难了,所以还是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其实,只要心境转变,着眼于光明面,情绪体验就会大不相同。
黑裙子还是红裙子
“我连在一条黑裙子和一条红裙子之间做出取舍这样的事情都办不好。你看吧,最后我会两件都买上,而这些衣服上个星期我才添置过。工作也是一样。好几年了,我一直在犹豫是留在那个没前途但旱涝保收的岗位上,还是出去闯一闯。在感情上,我也下不了决心和男朋友结合——住在一起,还是分开?生个孩子,还是不要?件件都让人头疼。真要事到临头,我会很随便地仓促做出决定,等待命运替我作决断……”程小姐如是说道。
生活就是无数的选择。可对有的人来说,任何一项选择都会成为一场噩梦。他们像是从莎士比亚戏剧中直接走出来的哈姆雷特一样,患上了典型的慢性犹豫病。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遇到事情总是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些人有认知障碍。犹豫的人可能涉世未深,因而对社会事物的认知缺乏必要经验,这导致他们看问题不够十分准确,于是就会产生“拿不定主意”的心理冲突。尤其是他们所面对的问题较为复杂、颇为重要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2.这些人有情绪障碍。犹豫的人可能曾经有过情绪刺激史,他们因为某一问题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一旦面对类似的事情,便极容易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缺少必要训练。在当今这个时代,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人自幼便备受宠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兄弟,甚至朋友都是他们的依赖对象。这些人步入社会以后,缺少了依赖对象,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因而极易出现优柔寡断的心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犹豫心理的产生还与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关联。自幼被管教得太严,这样的人优点是“听话”,缺点是“太听话”,做什么事都循规蹈矩。一旦事情发生了变化,他们就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一旦犯错便会受到责罚,于是就那样一直犹豫着。
那么,怎样才能果断地做出决定呢?
1.已经做出的决定,就不要反复。我们一旦做出了某个决定或是确定了某一目标,就应该想着在现有的条件下促进成功,而不是一再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正确与否。
2.必要时,也要“一意孤行”。诚然,我们的确应该适当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博采众长以为己用,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有些时候,可能有人甚至是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某件事,而你却对此十分向往,你认为这样做应该是对的,那么你大可以坚定自己的立场。
3.淡定取舍,权衡利弊。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选择,有时会觉得两种选择各有利弊,难以决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遵循的守则就是“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衡取其轻”。孟子曾经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假如说我们什么都不想舍、什么都不愿放,就那样迟疑不决,则很可能我们不仅会失去鱼,还会失去熊掌。
记得哲学家培根曾感慨地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所以说,在一些必须做出决定的紧急时刻,你就不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犹豫不决,你只能把自己全部的理解力激发出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最有利的决定。当机立断地做出一个决定,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如果犹豫不决,那结果就只剩下了失败。
一件事情想到了就要赶快去做,千万不要犹豫不定,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想到百分之百再去做的话,那么你就要落于人后了。有些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不想做。只要我们肯再多付出一分心力和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实在有许多未曾使用的潜在的本领。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尽管去做,边做边想。养成习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随时都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可办妥。这种爽快的感觉会使你觉得生活充实,因而心情爽快。
无法进行的社交
盈盈重点大学毕业,文静端庄,在别人眼中也是一个不错的女孩子,做事认真,为人朴实,就是有些腼腆害羞。其实盈盈自己也为此感到苦恼。早在上学时,盈盈就害怕在课堂上发言,担心说不好别的同学会取笑,一开口就紧张,脸也红得像苹果一样,讲话也不利索了,如果有个别同学嘲笑她,她就更紧张了,因此她尽量避免在课堂上发言。大学毕业以后,盈盈进入了一家前景不错的公司,经过努力,当上了部门经理,但老问题又出现了。一遇到重要的社交场合,她就开始担心自己不会说话又脸红,怕当众出丑,有时只好找借口推掉,因此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机会。上司对此颇为不满,盈盈也很痛苦。
事实上,盈盈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害羞就可以解释的,她的表现更倾向于一种心理问题,叫社交焦虑障碍,亦作社交恐惧症。对于社交的恐惧,每个人都会有点,比如和领导、和异性、和生人吃饭喝酒时,多数人都会感到有些紧张和害羞,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情况是对一些特定的社交场景感到焦虑或害怕,并产生明显的回避行为,使自己感到痛苦,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或工作,那就不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了。
今时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社交能力对于个人的事业和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幸福。所以,对这种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不妨自我评估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具有社交恐惧倾向。回想一下:
1.我是不是只要与人交往就会出现紧张和不安感,不敢与人交谈,甚至对视?如果迫不得已要面对面交流,就会面红耳赤,心慌心跳、不停出汗,明知没必要,却不能自控?
2.我是不是连熟悉的人也害怕交往?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拒绝参加各类聚会,平时极少与人闲聊和攀谈,甚至不愿主动与人通电话?
3.我的性格是不是偏内向,从小就胆怯,过分注重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容易感到自卑?
4.我是不是感到非常痛苦?虽然在人面前,我极力掩饰自己的缺点,却越掩饰越让自己显得不尽如人意?
如果这样的情况在你身上出现,那么请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寻求诊疗。
在社交恐惧症的心理调节方面,大家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去做。
1.借助榜样力量
多阅读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如,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这些人的事迹会产生一种榜样效应,使人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
2.积极的自我暗示
每天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自己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我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一定能够融入社交!”
每天晚上睡觉前,对自己至少说1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不要间断,每次激励自己时,都要细细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些话。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内心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3.正确的自我评价
有的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是因为自卑,他们将自己的弱点夸大,以偏概全地来否定自己。其实,每个人资质不同,尽我所能即可。
4.靠运动缓解紧张情绪
例如,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这样做两三次,可以用来消除心神不定的情绪。另外,也可深呼吸,以便缓解紧张的心情。
5.情境练习
想要缓解社交恐惧症症状,可以选择一些有把握的、不会使自己难堪的熟人交往,然后缓解忐忑不安的感觉,循序渐进地尝试着让自己适应,在接受和忍耐中学会适应。
怯场真要命
杜伟从小就不爱说话,因为母亲性格比较温和,所以只是与母亲沟通的多一些。杜伟的父亲比较强势,只要杜伟犯了错,非打即骂。尤其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父亲对杜伟的要求更是十分严格,小小的杜伟在外人面前总是忍受着一种压抑退缩的情绪。
杜伟上学时的成绩普普通通,因为性格内向、腼腆,所以一般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也很少得到表扬,可以说没有多少人关注他。
杜伟毕业以后就进入了这家公司,工作任务不重,没什么压力,但杜伟的心理却放不开,总觉得自己很幼稚不成熟,没有自我感和思想,和同事们总是格格不入,不能融入他们。杜伟尤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遇到一些困难总是容易退缩,不敢放开自己去面对,在人多的场合很不自在,每次遇到开会和大众发言的情况,就无法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很多人都和杜伟一样,每每开会或发言前都会非常担心,内心恐慌不安。他们害怕即将发生的事情出现最坏的结果,他们似乎时刻都在等待着不幸的到来。具有这种消极心理的人总是有很强的挫败感,会认为某些尚未发生的事存在威胁。这种情况属于心灵成长退缩后引起的恐惧症,常表现为会议恐慌预期焦虑和大众演讲发言恐惧。这种怯场心理不仅会妨碍人的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身心健康,不过却并不难调节。
1.控制住紧张源
心理学上将引起心理紧张的事物称作紧张源,要控制住怯场心理,就应该消除或制止导致怯场的外界刺激物。用豁达的心态、高度的自信来对待,还可以运用阿Q精神弱化紧张情绪,只要别把事情看得那么重,紧张源的作用就会被弱化。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怯场心理出现时,及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安慰自己不要心慌。做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抑制自己回避那些紧张源。这就容易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机能得到调节,使得心理趋于平和,情绪得到稳定。
3.适当的辅助调整
在临场前,让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如散散步、听听音乐,等等。如果之前情绪急躁或睡不好觉,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点镇静药。
最没眼光的合伙人
如今,从市值上看,苹果电脑公司已经成为超级企业。一直以来,大家都只知道已故的乔布斯先生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其实在30多年前,他是与两位朋友一起创业的,其中一名叫惠恩的搭档,被美国人称为“最没眼光的合伙人”。
惠恩和乔布斯是街坊,两个人从小都爱玩电脑。后来,他们与另一个朋友合作,制造微型电脑出售。这是又赚钱又好玩的生意,所以三个人十分投入,并且成功地制造出了“苹果一号”电脑。在筹备过程中,他们用了很多钱。这三位青年来自于中下阶层家庭,根本没有什么资本可言,于是大家四处借贷,请求朋友帮忙。三个人中,惠恩最为吝啬,只筹得了相当于三个人总筹款的1/10。不过,乔布斯并没有说什么,仍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惠恩也成为了小股东,拥有了苹果公司1/10的股份。
“苹果一号”首次面市大受市场欢迎,共销售了近10万美元,扣除成本及欠债,他们赚了4.8万美元。在分利时,虽然按理惠恩只能分得4800美元,但在当时这已经是一笔丰厚的回报了。不过,惠恩并没有收取这笔红利,只是象征性地拿了500美元作为工资,甚至连那1/10的股份也不要了,便急于退出苹果公司。
当然,惠恩不会想到苹果电脑后来会发展成为超级企业。否则,即使惠恩当年什么也不做,继续持有那1/10的股份,到现在他的身价也足以达到10亿美元了。
那么,当年惠恩为什么会愿意放弃这一切呢?原来,他很担心乔布斯,因为对方太有野心,他怕乔布斯太急功近利,会使公司负上巨额债务,从而连累了自己。
惠恩在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同时,也就宣告与成功及财富擦肩而过了。
事实上,像惠恩一样总想着逃避的人并不在少数,许多人都在“躲猫猫”。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
从成功学的角度上说,一个人如果不敢向高难度的生活挑战,就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这样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得不到发挥,白白浪费掉。这时,不管你有多高的才华,工作上也很难有所突破,职场上遭遇挫折更不是什么新鲜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等着挨打的心情是消极的,那种等待的过程与被打的结果都是令人沮丧的。一个人在心理状况最糟糕的状态下,不是走向崩溃就是走向希望和光明。有些人之所以有着不如意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个人主观意识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选择了逃避。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克服逃避心理,那么我们就能拥有更为完美的人生。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大学毕业后,聪明漂亮的谷雨决心在北京扎根并做出一番事业来。她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本来毕业时是和一家著名的服装企业签了工作意向的,但由于那家企业在外地,谷雨经过考虑没有去。如果去了,谷雨就会受到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锻炼,并将一直沿着服装设计的路子走下去。可是一想到会几十年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工作,可能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这点让谷雨彻底断绝了去那里的念头。她在北京找了几家做服装的公司,可大公司不愿意要没有经验的学生,小公司的条件谷雨看不上,无奈只有转行,到一家贸易公司做市场营销。
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业绩迟迟得不到提高,谷雨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心气很高的她感到还是自己干更好,于是联系了几个同学一起做服装生意。本以为自己科班出身,做服装生意有优势,可是服装销售和服装设计毕竟不是一回事,不到半年,生意亏本不说,同学间也因为利益不均闹得不欢而散。
无奈,谷雨只好再找地方打工,挣了钱用于还债。由于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谷雨又换过几个地方。几年下来,她感到几乎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了。专业知识忘得差不多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再想做已经很难。经历倒是很丰富,跨了几个行业,可是没有一段经历能称得上成功……现实的残酷使谷雨陷入很尴尬的境地,这是她当初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像谷雨这样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总是希望命运能青睐自己,给予自己更多的赏赐。他们怀有“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的浮躁心理,往往对未知的事物存在很多幻想,对已经历环境的不足则盲目夸大,不想去适应环境,而是尽量选择逃避。他们一方面对适应环境缺乏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却坚信自己能找到比现在的环境更优越的地方。这种以幻想为主导的思想指导下的行为,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许多人在陷入浮躁这种心理状态以后,经常会被美好的前景所**,就像只看到对面山上青草绿地的小牛,而忽视了脚下的这片青草,有时候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但最终是以美好幻想的破灭而告终。
显而易见,浮躁是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人浮躁了,就会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为,心中无底,恐慌得很,对前途毫无信心;亦会焦躁不安,急功近利,不断与人攀比,不断加剧焦虑;也有可能会盲动冒险,理智为情绪所取代,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愿意做,甚至不惜触犯法纪。
那么,人们为何会如此浮躁呢?
从社会方面讲,主要是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从个人主观方面来看,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气死人”。通过攀比,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们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就会盲从。
另一方面,它始于心性高傲,成于轻,浮于世。也就是说,过高的心性令个体对自己、对现实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于是盲目认为自己就是做大事的料,认为自己就只应该做大事。接着,开始等待做大事的机遇来临,只是这一等,便不知等待了多少个春秋。慢慢地,身边的一切都在改变,曾经的同事如今变成了上司,曾经的穷小子如今已然事业有成……而不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性。他们依然在高傲地等待着,只是不知还要等待多少个年头……这便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症结所在!
其实,克服浮躁心理其实并不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呢?
1.注意比较的客观性
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无可厚非,然而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2.让自己踏实一点
进步需要一点一滴地努力,就像“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样,每一个重大的成就都是一系列小成就逐渐累积的结果。而很多时候,我们人生的失误就在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既脱离了现实,又脱离了自身,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我们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其实,我们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长去比人之所短。
3.做好人生规划
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处境,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在辛苦了很久以后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或者这份工作根本不适合自己,这说明他们当时的人生选择是盲目的、毫无计划的。
当你进入某一领域以后,再去重新选择,这意味着你前期的努力对你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太大帮助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过于频繁地选择,会使选择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即将踏入社会之时,一定要做好人生规划。
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机构、周围的老师和朋友给自己提供一些建议,更关键的是自己通过自我的、真实的、深入的分析,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自己适合干什么。如果能把自己的目标和自身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统一,那么人生的发展前景无疑是非常美妙的。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张亮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老婆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推门走了出去。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清老婆说的是哪个牌子,于是只好回家问老婆。可是问完之后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工作中,张亮也改不掉这个毛病,总是顾头不顾尾,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可是鲜有成效,令他很是苦恼。
张亮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就是急躁,它是人们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会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一时兴起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当事情遭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结果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就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急躁的人还易怒。生活中,爱发脾气的人往往性子都很急。而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在盛怒下失去理智,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正所谓“急则有失,怒中无智”,偶尔有些急躁是正常现象,这是内在情感的自然表现形式,但如果长期处于急躁的心理状态中,不但对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而且也会使人心神不宁,出现情绪紊乱。所以做好适当的调节是必要的。
1.加强素质训练
急躁心理往往与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性。克服急躁心理,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素质训练,如通过下棋、画画、做小手工艺品等方法,磨炼自己的耐性和韧性,久而久之,自然会养成不急躁的好习性。
2.加强计划性
做事之前首先冷静思考一番,掌握事情的发展规律,妥当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完成事情的过程就会变得十分有趣。想想看,当事情的发展在你的掌控之中并按你的预计在发展的时候,你会充分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这种控制事情而不是被事情控制的感觉。
3.自我提醒
当出现急躁情绪时,及时地自我提醒,并进行心理上的放松和暗示,告诉自己“我不能急躁”,尽可能通过心理暗示和使自己平静下来。
4.情景提醒
可在办公室、卧室、书房的显眼位置写上“勿躁”、“慎思”等条幅,情绪急躁时看上几眼。这种特殊的暗示会对平息激动情绪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生活调整
适当调整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定好锻炼身体的时间,经常散散心,放松紧绷的神经。学会耐心地将一件小事做好,你就不会总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