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是一味虎狼之药,与中医之以毒攻毒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对人或是能对症,则能化腐朽为神奇,若不对症反而会将人推入更深的沼泽。对于某些自信全无的人,激将法有时反倒会产生负面作用,会引起他们“破罐子破摔”的做法:你说我没用,我就是没有用,怎么着吧?
“激将”虽然有时会取得难以料想的效果,但是决不能滥用。一旦用错,不但不能治病救人,反而会让人觉得是落井下石。效果会适得其反。现代社会中,不会有太多通过“激将”来损人利己的机会。一般来说,激将是为了别人好。在为别人好的时候,用得不好可能会背离初衷。
例如有些家长,习惯于拿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其实初衷是好的,想激起孩子的雄心,见贤思齐。结果比来比去,老是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孩子的缺点相比。比多了,责骂多了,孩子不但没有刻骨铭心,反而麻木了,堕入自惭形秽的境地。“激将”终究是一剂猛药,是不可随意轻用的。
可见,使用此法要适可而止。每个人承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此限度内,给予刺激、压力的强度和“内驱力”成正比,即人们常说的“越激越奋发”,压力变动力,属于有能力而没有勇气完成的,那就激将;如果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导致与期望相反的反应,强弩之末不能穿透一张白纸,任你如何激将,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既没本事又没勇气,激将法其奈我何?如此看来,激将要用在合适的人身上。
激将不是激化矛盾,必须有好的动机和可以把握的结果。淮阴无赖侮辱韩信胆小,扬言“要么你杀了我,要么你从我**钻过去”。还好他遇到的是韩信,要是遇到项羽、刘邦随便哪一个,其命休矣。一流的激将术首先应该是善意的,如果损人利己,终有暴露的一天。很多时候,激将之所以奏效,不是对方不明就里,而是被施计人的**和良苦用心所触动。
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激将法有风险,对于不太亲近的人激将法同样也有风险。你说我不行?我行不行关你屁事!人家就算口里不说,心里也不定会这么想。结果就产生了怨恨或冲突,何必呢?
激将作为偏门,只能在特殊的情景与场合下用用。诸葛亮当年从水镜先生那里顺利出师,用的就是激将法,把水镜先生骂得狗血淋头。水镜先生在气急败坏之中,忘了正在举行的考试的题目——无论用任何方法,只要得到老师的允许走出了教室就可以出师,叫庞统、徐庶把诸葛亮赶出教室。
或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理想的开头,诸葛亮玩激将似乎上瘾了。可惜他那么聪明,也没有想到“术法不可久耍”的道理。老耍,难免被别人看穿,然后失灵。例如魏延,在一次诸葛亮对他的战前激将中就无动于衷,硬是不接他的茬儿。诸葛亮有些恼怒,大约也是在那时候认定其有“反骨”,动了杀机。而当大总管的诸葛亮有了这个想法,魏延不想反怕也是迟早会被逼得造反。
世事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不少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就以“激将法”来说,成则是“运筹帷幄”的谋士,败则是“搬弄是非”的小丑。因为毁誉只有一板之隔,在施术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推敲方法,切不可鲁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