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也是人,并非事事顺心。很多时候,上司也需要做下属的帮助——只是为了面子他们往往不会明说而已。如果你能在上司需要帮助时“雪中送炭”1次,胜过其他时候“锦上添花”10次。
1.为处于困境的上司雪中送炭
上司虽然大权在握,但常常有难缠身。他们的困难,有的需要请求他的上司帮助解决,有的需要请求他的亲朋好友解决,有的则需要下属帮助才能解决。
“上交不诣,下交不渎”,这是古训。不在上司面前讨好、谄媚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但如果把帮助上司排忧解难仍然视为谄媚则有失偏颇。上司在公事方面的困难,其实就是大家的困难,帮助上司解除这样的困难,也就是帮大家的忙,帮自己的忙。
上司的困难,不论是公事方面的还是私事方面的,下属如果进行帮助,都不应该等上司开口,而应该主动出手。
求人帮忙,总是万不得已而为之。为什么?求人帮忙,把自重感让给了对方,而自己则有一种自卑感和负疚感。如果对方能主动帮忙,困难很快得到了克服,自卑感可以较快地消失。如果对方无动于衷,三番两次相求还懒得行动,自卑感会达到极点,使人感到受辱,自卑感会变成讨厌感。因讨厌这种见难不帮的人而宁愿让困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不愿再去求他,甚至不再愿意同他一起相处。上司求下属更是这样,人家已经收了架子,把自重感让给了你,如果你不识抬举,他可以另求他人,不受你的“窝囊气”。
帮人图报是一种市侩的意识,它严重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损害相互之间的情谊。把这种意识带到上下级关系中来,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裸的金钱关系:不用金钱,上司就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然而一个正直的、称职的上司是不会徇私情的。对于帮人图报的下属,不但不会“报”,还会从此看出他的唯利是图的本性,进而对他失去信任。
2.帮助犯错的上司
任何人如果犯了错误,心情都是沉重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与帮助,上司犯了错误更是这样。因为上司犯的错误,往往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单位的问题。在这种时候,下属如果能从多方面给予帮助,相信上司是能心领神会的。
上司犯了错误,或者有犯错的苗头,他自己并未觉察,可能不认为是错误,不认为发展下去会犯错。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轻易地接受你的指正,搞得不好,还会产生反感,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弄僵。因此,帮助上司要讲究方法,最基本的要掌握以下几条:
一是批评尽量在私下进行,以保全上司的面子。切忌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上司的错误。可以事先和上司商量,告诉他。你要私下指出他的某一错误,并且不要耽搁他很多时间,这样做,一般都会受到欢迎。特别是当他知道你把在众人面前发现的错误巧妙地在私下给他指出时,他会很感激。你尊重上司,上司也会想着你,并尊重你所提出的批评。如果上司很忙,难于找到私下谈话的时间和机会,你可以用写信或打电话的方法指出其错误所在。
二是批评尽量用“糖衣”。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这主要是对被批评的一方说的。对于批评的这一方来说,良药裹上糖衣使之不苦,忠言讲究艺术使之顺耳,这样做效果同样显著,且对批评者大有益处。
三是不与上司争论。下属批评上司的时候,如果上司不能接受,最好不要争论。生活中十之八九的争论,结果都是使双方不欢而散,反而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批评上司时,更不能借伶牙俐齿来战胜别人,即使短时间内占了上风,但却会因此树了一个强敌。此外,得意扬扬地攻击对方的言论,找出他的破绽,赢得这场争论,自己往往也并不感到舒心。
当上司的错误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上司本人大多觉察不到自己正在犯错误。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做下属的大都看得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为了讨得上司的欢心,以“好好先生”的面貌出现,无异于给正处在昏昏状态下的上司的眼睛蒙上一层灰尘,使他一错再错下去。需要注意的是,上司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与其他任何人一样,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这时候,“好好先生”的每句话,常常可以使正在鼓足勇气改正错误的上司舒舒服服地败下阵来,回到原来的认识阶段,使之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拉长,于公于私、给人给己都继续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当犯错误的上司完全清醒的时候,他会明白挽救他的是千方百计指出和帮助他认识错误的人,害他的正是那些好好先生。
3.承担上司不愿承担的事情
上司所做的工作很多,但并不是每件事他都愿意去干、愿意出面,这就需要有一些下属去干,去代替上司将棘手的事办好,替上司分忧解难,赢得上司的信任。
一般来讲,上司有几愿几不愿:
(1)上司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上司的主要职责是“管”而不是“干”,是过问“大”事而不拘泥于小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小事由下属来承担。此外,如果将过多的精力放于“小事”上,可能会使上司有降低了自己的“位置”,有损于上司形象的感觉。
(2)上司愿做“好人”,而不愿做“恶人”。工作中矛盾和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上司一般都喜欢自己充当“好人”,而不想充当得罪别人的“恶人”,可以说,这种心理是一种普遍的上司心理。此时上司最需要下属挺身而出,充当马前卒。
(3)上司愿领赏,不愿受过。闻过则喜的上司固然好,但那样高素质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上司是闻功则喜、闻奖则喜,在评功论赏时,上司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后,许多上司都有后退的心理。此时,上司亟待下属出来保驾护航,敢于代上司受过。
代上司受过除了严重性、原则性的错误外,实际上无可非议。从工作整体讲,下属把过失归结到自己身上,有利于维护上司的权威和尊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因为你替上司分忧解难,赢得了上司的信任和感激,对你日后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4.为被孤立的上司送去温暖。当上司被孤立或处分时,往往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灰心丧气……不一而足,此时,其心理体验与普通人一样阴暗,但是,同普通人相比,这种失意往往是极端辉煌和荣耀之后的失意,其心理落差会更大,对心理上的冲击会更强烈,对世情冷暖会体验得更深刻,而对重获显赫的渴望也更强于常人。
“患难之中交知己”,在上司处于危难之中时,一点一滴的帮助都会让他觉得珍贵,受到感动。因为在与他“同甘”的人背他而去时,却有“共苦”者能继续支持和帮助他,这是对他忠诚的最大表现。此时没有一个上司会拒绝这份帮助,也没有一个上司能够忘记这种真诚。
当上司被孤立或受处分时,下属该如何与之相处呢?你不妨从下面几个角度加以考虑。
上司受到孤立或处分的主客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不外乎下面几类原因:
一是同上级关系未处理好。上司也有自己的上级,而且,随着上司级别的上升与权力的增大,这种上下级关系会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你的上司并非事事精明、处处擅长,他也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处事不慎,脾性不合,未能处理好与其上级之间的关系。
二是在人事倾轧中失利,被同事排挤。由于上司层内有分歧,有些人还“挟外人以自重”,各种斗争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在这种斗争过程中,上司就很可能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或者受人暗算,或者是“强龙难压地头蛇”,从而在争权的过程中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陷于某种孤立无援的状态,被人“架空”。
三是上下级关系紧张,同群众关系恶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如下两种:①上司工作作风不好,引起众怒。有些上司任人唯亲,赏罚不公,作风粗暴,独断专行,更有甚者滥用权力,生活腐化,这自然难以服众,必然会招致各种谴责,陷入孤立。②上司可能因工作触及了许多人的利益,不能为下属们理解,结果引起下属的不满,而在推行方针政策方面陷入孤立。对不同的情况,你应分别加以对待。
四是以权谋私受到查处。以权谋私行为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缺乏外部监督而引起个人私欲的膨胀所造成的,它不是不可以悔改的。但很明显,它是道德和政治上一个不可弥补的污点,特别是对一些级别较高的上司,这些问题一旦被曝光,往往意味着其政治生命的结束,对此,下属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分析。
五是被人诬陷。上司是最易被人嫉恨的。对于那些达不到自己不正当目的的人来说,上司就是其“眼中钉,肉中刺”,因此便会想出种种卑鄙手段进行诬告陷害。然而,对下属来说,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或有绝对的信任存在,否则,谁也说不清上司是真的犯了错误,还是真的被诬陷,对此,就要下属的观察和理解了。无论上司犯的是哪类错误,你都应该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确定其性质,预测其前途。并把它们作为你确定应对策略的基础。
在上司陷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之中时,下属的忠诚是最珍贵、最让上司难忘的馈赠。然而,正如不懂“破”便不知“立”一样,下属在知道“忠诚”的同时,也应知道什么是“选择”。古人就有“良禽择木而栖”的告诫,下属应该追随那些英明贤达、胸有大志的上司,而不应对那些道德败坏者盲目地“愚忠”。因此,下属一定要弄清楚上司的为人和他被孤立或处分的原因、性质。对于那些品德低下的上司,最好退避三舍,而对于其他性质问题的上司,则不妨多些宽容和支持,在其危难之时献出你的忠诚。
当然,即使奉献忠诚,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
一是不冷落上司。上司受孤立或被处分,并不意味着他已不是上司,也不意味着他已没有前途。只要他没有明显的过失,没有触犯众怒,下属还是应该一如往日地热情对待他。当众人散去,只有你并未因上司的受挫而冷淡他,这自然会被上司看在眼中,记在心上,并暗暗感激你的宽容和支持。
二是私下里多些鼓励和问候。当上司被孤立或受处分时,其心里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私下里慰问你的上司,会大大增加你们彼此的感情。
三是出谋划策。慰问和鼓励上司的确会密切上下级的感情,但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你想在与上司的关系方面更进一步,成为其真正的“贴心人”,你就要学会出谋划策,帮助上司走出困境。一旦上司认识到你是在为他着想,也的确为他指明了一条明智的、摆脱困境的方法,他将会对你大为欣赏。
四是支持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受孤立的上司的工作,这既是对上司忠诚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工作负责的一种态度。特别是那些有上进心的上司,非常想尽快地干出成绩,摆脱困境或将功补过,这时他最需要有人支
持他的工作,对你的付出他定会心怀感激,暗记在心。
处于困境之中的上司需要下属的安慰和鼓励,更需要下属实实在在的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改变现实求得发展的唯一出路。能在言语上慰藉上司的下属,会使上司感到温暖;而能在行动上帮助上司摆脱困境的下属,则会被上司视为“患难知己”。
人们常常说“同甘共苦”,“同甘”人人都会,“共苦”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在困境中与上司“共苦”,竭力帮助他,你终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