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些重大节日之机,到上司家中拜访拜访,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接近上司的方法。对上司而言,下属的来访,确是令人欣赏的事。一个连自己下属都不愿亲近的上司,总是一个有缺陷的上司。
如到上司家拜访做客,对上司的家人要积极给予赞美。对上司的言辞或其家人的对话,要用比平常更有礼貌的态度,一一清楚地答对。自己举手投足间,都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戒心”。
由于经常的拜访,久而久之,自然会跟上司的家人变得熟悉起来,这时可以不拘小节。但不可变成轻慢而忽略应有的礼节,别忘了你是他的下属,在彼此的心目中,始终有不平等的界限存在,这是每一个下属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
因此,不管是初次拜访或座上常客,毕竟和一般访客不同,一定要知礼数。
要讨上司的欢心,就先“收买”其家人的心,尤其是上司的太太。偶尔在上司家吃饭时,对上司太太亲手做的菜肴,不要忘记大大赞赏一番。
对上司的孩子更是应该亲切,恰如其分地赞孩子聪明伶俐,将来一定后浪推前浪,有一个锦绣前程,注意这种赞扬一定要具体些,说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或潜质,使上司觉得你赞的有道理,如果还能再提些合理化的培养孩子的建议,一定会让他对你更多一份好感。俗语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外呼风唤雨的人,在家里可能不堪老婆或孩子的一击。下属如果能仔细观察,就能借力打力省心省事。
作为下属同时又是宾客,谁都希望得到上司的热情接待和大力帮助,谁都不想上司对自己下“逐客令”,谁也不愿成为上司所不欢迎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给上司留下良好印象,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宾客呢?
1.诚心诚意敬重上司
敬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道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作为相对上司来说有些被动意义的下属,要想受到上司的欢迎,做到敬重上司,也就尤其显得重要。
可想而知,下属不将上司放在眼里,不听从上司的安排,不遵守上司家里的规矩或所在地的风俗,乃至在上司的“领地”乱动乱来,谁会心里舒服?
敬重上司主要表现在:登门拜访时不得随便破门闯入,而要礼貌地敲门探问,以及按照上司的指点落座。引带新客人拜见上司时,应先有礼貌地让客人认识上司,然后向上司友好地介绍新客人;上司关心询问你同你聊天时,你要尽量投入些,不要一边回答一边做其他事情;请求上司给予关照、帮助时,应做到态度诚恳、言辞恳切;向上司借或索取东西时,应与上司好言商量,在征得上司的同意认可之后才能行事,力求避免强人所难;告别上司时要打招呼,客气地道一声“打扰了”或“麻烦您了”之类的话,以及请上司留步免送;等等。
诚然,如若你与上司情同手足,交谊深厚,也就可以随便自如一些。不然,过于讲究,太彬彬有礼了,则不免叫人感到见外。
2.切忌喧宾夺主
作为上司,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显示出堂堂正正的领导形象,是名副其实的主人。既然这样,下属的言行就不能太喧闹,不宜像在自己家星、自己单位或自己主持的场合里一样毫无拘束地高喊大叫,扬扬自得地显示阔气与能耐,否则,就会出现下属言行的随便和声势的强劲超过了上司的错位场面。这样,上司便会觉得自己没面子。比如,本应由上司决断的事情,你偏偏要给它妄下结论;本是上司请人家吃饭,上司没有请你代为敬酒,你却显得比上司还能喝而左敬一杯右敬一杯;在上司的妻子或女朋友面前,你居然比上司对她还显得殷勤……这样,上司肯定会不高兴,即使当面不给你脸色看,也会对你耿耿于怀。这样,上司自然也就不那么欢迎你了。
事实上,喧宾夺主难免让人产生某些误会而招致一些不良后果。诸如不知内情的旁人,会将“喧宾”者当成主人,而把真正的主人又看作宾客,继而还可能会闹出笑话来。
当然,接受了上司委托,得到了上司的许可后,下属偶尔“反客为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3.把握好拜访时间
时间是富有阶段性的特别概念。在“时间观念”里,时间的长与短、早与晚及频繁与稀疏等,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所以,拜访时间的把握,对能否达到良好的拜访目的,关系甚大,也就是说,只有恰当地抓住了拜访时机,上司才会欢迎。这就要求下属最好了解懂得上司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习性,熟悉上司的一些时间安排。
一般来说,上司工作及家务繁忙之时,吃饭及休息之时,情绪及身体欠佳之时,你非急事要事,尽量不要前去拜访;与上司事先有约,不应迟到,也不必早到,准时赴约即可;求助于上司时,不宜三天两头地去找人家;除非上司挽留,每次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碰到上司又有来客,应该长话短说,适时起身告辞。
诚然,同事好友之间的非拜访性串门,大可不必这么讲究,但也不能“太不知趣”或“太不识相”了。否则,或多或少引起了上司的反感和不满,那就不合算了。
4.不宜多嘴多舌
倘若碰到上司在跟别人说话,或是在上司那里看见或听见其他客人在交谈有关问题,你最好不要插嘴,尤其是除了上司之外,你与其他人员都不熟悉时,更应该这样。喜欢多嘴多舌,动不动就打听别人的情况或喜欢就别人的有关事情发表议论、见风就是雨等,都是“不懂规矩”“缺乏修养”或“好管闲事”的不良表现,很容易使人反感。特别是涉及一些隐私和秘密的时候,下属就更不要多嘴多舌,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能打听的不要打听,不当说出去的不要说。不然,落个“好管闲事”“传话筒”之类的名声,那你在上司面前的形象,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了。
5.热心为上司排忧解难
作为下属,撞上上司事务繁忙需要援助的时候,主动地给予帮忙、照看及出主意等,上司一定会欣喜感激,你也就更加受欢迎了。比如,上司这边忙得不可开交,那边又有事情要办。这时,你就应该请求上司让自己帮忙办理其中一项事情,自己办不了,也可以出点子去找别人来办,哪怕由于不小心而办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上司也会为你有一颗热心而高兴,因而十分欢迎你。比如,上司家里来了一位远方贵客,你恰巧也在上司家,上司又突然身体不适,不能上街买菜备酒,这时,你就不妨提出替上司一手操办这些,以便招待好那位贵客。对此,上司怎能不感激并永记在心?
当然,在热心为上司排忧解难之时,小心不要帮倒忙,更不可以顾此失彼有损上司或旁人的利益。
另外,尽量不要做某些正式场合中的“不速之客”。比如,上司宴请嘉宾贵客,邀请某人处理或商讨某些特殊事务等,你若前来充当那种“不速之客”,上司往往很为难;不接待不好,接待又不方便。有时会使上司陷入十分窘迫的困境。这样,上司就会为你的到来感到“头痛”或“冒火”,你自然也就不受上司欢迎了。
6.不要拜访太频繁
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形象,有人因为工作关系,为了求得上司的支持,频繁地往上司家里跑,尤其在下班以后,在上司家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他以为这样,就能获得上司的好感,事情就好办得多。殊不知,这种行为不管有心无心都有“王八咬人不撒嘴”之嫌,会使人不耐烦。
为什么不该频繁造访上司的住所呢?原因有三:
第一,下属与上司是工作关系,而住所却是一块私人的领地。许多人工作之后要回家,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和睡眠。如果光是为了这点事,不用回家也能解决问题。
家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让人从精神到肉体完全处于松弛状态的氛围。人们工作了一天,紧张了一天,回到家中,恰如鱼儿回到水中,鸟儿回到林中,好不轻松,好不自在。
偏偏在这时,门铃响了,你进来了,带来了有关工作的整个记忆,破坏了别人优哉游哉的心态和生活节奏,这怎么可能是受人欢迎的呢?
第二,一个家庭大多有两个以上的成员,而别的成员对你这个只有工作关系的人介入进来,必然也是不满意的。或许,上司的夫人正要与丈夫一同外出去看电影,或许,上司正希望和夫人一起静静地待一会儿;或许,主人的孩子正等着爸爸或妈妈辅导功课……
这样,即使你的上司没有对你的造访感到厌恶,人家的家庭成员也会讨厌你,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你的上司。
第三,私下造访上司的住所,一般而言,动机都不怎么单纯,总是企图在彼此之间造成另一种“亲密关系”,以便获得好处。这是一种丧失自信的表现。你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博得上司的好感呢?正直的上司必然对此产生反感,同事们也会认为你是个“马屁精”。你得了好处,明明是努力工作而得到的,人家却说是“马屁”生效了,你吃了亏,人家则说你“活该”。即使有个别上司真会因此而给了你点儿好处,相形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