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对方
有一次,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卡里请来美国著名的房地产经纪人约瑟夫·戴尔,对他说:“约瑟夫,我们钢铁公司的房子是租别人的,我想还是自己有座房子比较好。”卡里从自己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只见江中船舶来往,码头上车辆密集,一幅非常繁荣热闹的画面。卡里接着又说:“我想买的房子,也必须能看到这样的景色,或是能够眺望港湾的,请你去替我物色一所条件相当的楼房吧。”
约瑟夫·戴尔费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琢磨哪里有这样合适的房子。他又是画图纸,又是造预算,但事实上这些东西竟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处。但是最后,他仅凭着两句话和5分钟的沉默,就买了一座合适的房子给卡里。
自然,在许多“合适”的房子中间,第一所便是卡里及其钢铁公司隔壁相邻的那幢楼房,因为卡里所喜爱的江面景色,除了这所房子以外,再没有别的地方能更好地眺望江景了。卡里似乎很想买隔壁相邻那座更时髦的房子,并且据他说,有些同事也竭力想买那座房子。
当卡里第二次请约瑟夫去商讨买房之事时,约瑟夫劝他买下钢铁公司本来住着的那幢旧楼房,同时还指出,隔壁相邻那座房子中所能眺望到的景色,不久便要被一所计划中的新建筑所遮蔽了,而这所旧房子还可以保全多年对江面景色的眺望。
卡里立刻对此建议表示反对,并竭力加以辩解,表示他绝对无意购买这所旧房子。但约瑟夫·戴尔并不申辩,他只是认真地倾听着,脑子中飞快地在思考着,究竟卡里的意思究竟是想要怎样呢?卡里始终坚决地反对购买那所旧房子,这正如一个律师在论证自己的辩护,然而他对那所房子的木料,建筑结构所下的批评结论,以及他反对的理由,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的地方,显然可以看出,这并不是出于卡里的本意,而是出自那些主张买隔壁相邻那幢新房子的职员的意见。约瑟夫听着听着,心里也明白了八九分,他知道卡里说的并不是其真心话,其实他心里是想买的,却在他嘴上竭力反对他们已经占据着的那所旧房子。
由于约瑟夫一言不发地静静坐在那里听,没有反驳他对买这所房子的反对,卡里也就停下来不讲了。于是,他们俩都沉寂地坐着,向窗外望去,看着卡里所非常喜欢的景色。
约瑟夫后来曾对别人讲述他运用的策略:“那时候,我连眼皮都不敢眨一下,非常沉静地问卡里:‘先生,你初来纽约的时候,你住在哪里?’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什么意思?就住在这所房子里。’我等了一会儿,又问,‘钢铁公司在哪里成立的?’他又沉默了一会儿才答道:‘也在这里,就在我们此刻所坐的办公室里诞生的。’他说得很慢,我也不再说什么。就这样又过了5分钟,这时简直像过了15分钟的样子。我们都默默地坐着,大家眺望着窗外。终于,他以半带兴奋的腔调对我说:‘虽然我的职员们都主张搬出这座房子,然而这是我们的发祥地啊。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是在这里诞生成长的;这里实在是我们应该永远长驻下去的地方呀!’于是,在半小时之内,这件事就完全办妥了。”
这位经纪人并没有利用欺骗或华而不实的交涉术,也未曾炫耀许多精美的图表,居然就这样完成了他的工作。
原来约瑟夫·戴尔经过集中全部精力来考察卡里心中的想法,并根据考察的结果,很巧妙地刺激了卡里的隐衷,使其内心的想法完全透露出来。他就像一个点燃干柴的人,以微小的星火,触发熊熊的烈焰。
约瑟夫·戴尔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从两次与卡里的交谈中,琢磨出他心中的真正想法。他感觉到在卡里心中,潜伏着一种他自己并不十分清晰的、尚未觉察的情绪,即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那就是,卡里一方面受其职员的影响,想搬出这座老房子;而另一方面,他又非常依恋这所房子,仍旧想在这儿住下去。
卡里想在这所旧房子里住下去的理由,虽然他自己并不很清楚,但局外人却看得出,这座有着他所熟悉喜爱的江面景色的老房子,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它能使他回忆起早年的创业和成功,因而充满自尊心和深切的感情,这就是在他潜意识中对这所老房子依恋的所在。
卡里想搬出这所房子的理由,也同样是很明显的,在我们看来是很明白的,他感觉不到他若将他的内心的想法告诉给他的职员,会使之成为部下笑谈的后果,因此,他害怕的实际上是他的职员们的反对。
约瑟夫·戴尔之所以能做成这桩生意,就在于他能研究出卡里的意思,并使他能用一个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战争如此,在交涉过程中说服别人也必须如此。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1.了解对方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不学无术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掌握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工作。
2.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于文艺,有人擅长于语言,有人擅长于交际,有人擅长于计算,等等。在说服人的时候,从对方的长处入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话起来他容易理解,便容易说服他;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人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作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3.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起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入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便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4.了解对方的其他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国家政策、集体利益或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想法怕说出来被人瞧不起,难以启齿。如果领导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5.了解对方当时的情绪
一般说,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情所造成的心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哪里;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说服者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的成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了解对方是有很多学问的。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是因为他没有仔细研究对方的心理,没有研究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这就像那些精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没有不碰钉子的。
增强说服力的方法
一般说来,要使自己说话更有说服力,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尽量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简短的句子
最言简意赅的文章总是最好的文章,其原因就是它不仅显得铿锵有力,而且很容易理解,对于讲话和对话也可以说是同样的道理。熟练掌握这种艺术的人,说话使用的词汇和发布命令所使用的词语,都是简单、简洁、一语中的,并且很容易理解的,不会有人听不明白。
2.说话要直截了当而且中肯
如果你想在你所说的各种事情上,都取得驾驭对方的卓越能力,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集中一点,不要分散火力。
3.要以权威的语气讲话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熟悉你讲话的内容,你对你的题目了解得越多、越深刻,你讲得就会越生动、越透彻,语气就越肯定、自信。
4.要为对方提出最好的建议,不要为你自己提出最好的建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也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不可盛气凌人,要坦率而开诚布公地回答所有问题
即使你可能是你要讲的这个专题的权威人士,你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盛气凌人地对待对方。一位著名的管理大师说:“我遇到过的任何一个人,总会在某个方面比我更精通。”
6.要有外交手腕及策略
圆滑老练是指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去处理适当的事情,又不得罪任何人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当你对付固执的人或者棘手的问题时,你更需要圆滑老练,甚至使用外交手腕。其实做起来也很容易,就像你对待每一个女人都像对待一位夫人一样,对待每一个男人都像对待一位绅士一样。
7.话如其人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平日的处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说,“堂堂君子,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正是说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永远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
有的人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武断得惊人。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有人说,武断是交涉的毒药,这话一点儿不错。谁也不愿和这样的人进行交涉。
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有程度的差别,如使用“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等词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说了会碰钉子。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所以,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意思和盘托出,这种词义浅显,平淡无奇的语言会使话语逊色,甚至使人生畏。
8.远离假话,摒除大话
我国人民历来有着赞颂说真话的美德。早在《韩非子·外诸说左上》中就有关于曾子教妻的故事,一直历久不衰。
曾子把妻子开玩笑说的话付诸行动,将猪杀了,让孩子相信母亲的诺言。曾子的妻子未必是在有意欺骗孩子,曾子虽近乎愚拙,但是他坚持了一种最可贵的精神,不让妻子说假话,不对孩子说假话。
大话又称废话,与假话的性质接近。说大话在口才表达上,不但不能给你的话题增辉,反而令你的话题和观点黯然失色。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话说得太多,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日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叫,却可以一鸣惊人。说话何尝不是如此,与其人咿咿呀呀地说一大堆废话,不如简明直接地讲几句。现代人时间观念增强了,说废话空耗别人宝贵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9.不说空话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吹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色彩艳丽的光泽,实为美妙。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接着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真是最恰当不过了。对一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是迟早会被人识破的。
10.制止套话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总得让人家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特别是长篇大论的讲话。
一些人惯于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更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形如嚼蜡。
学会换位思考
你如果要劝说一个人做某件事,在开口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使他愿意去做这件事呢?”
成功社交学大师卡耐基每季都要在纽约的某大酒店租用礼堂20个晚上,用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
有一个季度,在他即将开课时,忽然接到通知,房主要他付比原来多3倍的租金。而这个消息到来以前,入场券已经印好,而且早已发出去了,其他准备开课的事宜都已办妥。
很自然,他要去交涉。怎样才能交涉成功呢?卡耐基深知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卡耐基找到了酒店经理。“我接到你的通知时,有点震惊。”他说,“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位置,或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是让旅馆尽可能地多盈利。你不这么做的话,你的经理职位难得保住,也不应该保得住。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是不利。”卡耐基说。
“先讲有利的一面,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举办舞会、晚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这租金当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
“现在来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撵跑了。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上万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你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作用了吗?事实上,假如你花5000美元在报纸上登广告,你也不可能邀请这么多人亲自到你的旅馆来参观,可我的训练班给你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吗?”
讲完后,卡耐基告辞了:“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当然,最后经理让步了。
在卡耐基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没有谈到一句关于他要什么的话,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的。
可以设想,如果他气势汹汹地跑进经理办公室,提高嗓门叫道:“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我把入场券印好了,而且都已发出,开课的准备也已全部就绪了,你却要增加300%的租金,你不是存心整人吗?!300%!好大的口气!你不是巧取豪夺吗!我才不付哩!”
想想,那该又是怎样的局面呢?大争大吵是避免不了的,而争吵的必然结果是,即使他能够辩得过对方,酒店经理的自尊心也很难使他认错而收回原来的决定。
假如劝说别人有什么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而一味地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争辩,往往只会陷入顶牛抬杠的境地。
多为对方考虑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是一个聪明的人,在中年时期,有一次他曾带了3个孩子出去旅行,不料被许多摄影记者包围住了。他很不愿意把孩子的照片刊登出来,但是他当场能表示拒绝吗?不!如果这样表示,他就不是聪明人了。他想,既要不让这些摄影记者扫兴,又使他们同意不拍摄他孩子们的照片。
他与他们交涉时并不把他们当作新闻记者,而是当作孩子的师长或父辈。亲切而又平等地与他们讨论,随意刊登小孩子的照片,似乎不是教育儿童的好方法。于是,这些摄影记者同意他的意见,很客气地退去了。
社会工作者帕丝女士也曾运用同样的方法,她与态度强硬的犯人谈话,谈不到几分钟,竟使那些犯人涕泪俱下地安静了下来。
她开头就和犯人谈他们幼年时候的事情,以勾起他们以往的一段美好的回忆。犯人们大概都能抵抗一切外来的惩罚和威胁,然而对于这些使他们从内心升起来的种种回忆,可就没有能力去抵抗了。结果,许多顽固不化的犯人,都被帕丝女士极具感染力的谈话转变得通情达理,认真改造,慢慢地改变成为有用之才。
总之,当你在交涉时想抓住别人的注意力,使他们听信于你的时候,你应该认真地从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及需要中接近他们,用他们的语言来发挥你的思想。
抓住对方的注意力
有一回,电话机的发明者贝尔为筹一笔款子而大伤脑筋。他来到一个朋友休巴特先生的家中,希望他能对他正在进行的新发明投资。
他该怎样说服休巴特先生呢?是开门见山就大谈预算能获得多少利益吗?是把他的科学原理给他解释一番吗?贝尔绝不会做这种傻事的!他只字不提他的真正意图,而是预先设计安排好了一个“局”。贝尔不但是个发明家,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交涉高手呢!
据贝尔的传记所述,他弹着钢琴,忽然地停住了,向休巴特说:“你可知道,如果我把脚板踏下去,向这钢琴唱一个声音,比方说‘哆’,这钢琴便也会重复弹出这个声音‘哆’。这事您不觉得有趣吗?”
休巴特当然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慢慢地放下手中的书本,好奇地询问贝尔;于是,贝尔便详详细细地给他解释了声音传送与复音电信机的原理。这场谈话的结果,使休巴特很情愿负担一部分贝尔的实验经费。
贝尔的交涉策略其实非常简单。在讲他那故事之前,他先设法引起对方的好奇心,然后运用了“引起他人注意”的秘诀。
表演展示一些新颖别致的事情,贝尔牵引着休巴特对他的理想发生兴趣。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然而我们大概也都知道,这一计策的运用也并非没有地雷暗礁的,我们不是常常见到许多奇妙的技艺终归于失败,其结果不过是看客们一耸肩膀或杨一扬眉毛便走开了?这便是没能够真正运用好这个秘诀的缘故。
而贝尔却能够将“新颖”混于“熟悉”之中,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个计策。休巴特的钢琴就是帮他完成妙计的最佳道具。
然而,“新颖”的东西固然引人注目,但未必都能牢牢吸引我们。当我们常常情不自禁、穷追不舍地要弄个明白的“新颖”的事物时,都是有某种条件的,那就是这些“新颖”的东西必须包含我们“熟悉”的成分。
倘若不能触及我们自己的经验,我们还是不会饶有兴趣地去注意它的。
所以,我们可以下这样的断语:“新颖的东西,必须与我们的经验接近,才能够引起我们强烈的注意,才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
据说贝尔在平时交涉中,也常常运用这个策略。他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而且别人都喜欢听他的谈话,因为他的谈话,常是根据别人的兴趣和经验,再穿插以新颖的资料,因而他能够使他谈的事情都像戏剧表演一样有趣。
所以,当我们很谨慎地根据他人的经验、兴趣,而设法接近他人时,除了拿出“新颖”的东西之外,还得掺和着一些别人“熟悉”的成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不但要抓住他人的注意,还必须把握住他人的注意力而使他人折服。
总之,当我们希望别人接受一个新的理念,并且对于这个理念有所作为的时候,第一要注意的是:“用他们自己的经验来解释给他们听。”
引起对方的心理共鸣
人与人之间交涉,很难在一开始就产生共鸣,往往必须先引发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经过一番深刻的对话,才能让彼此更加了解。
当一个人尝试说服他人、对另一个人有所求的时候,这样的论点也同样适用。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对方一步步地赞同你的想法。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时,便会不自觉地认同你的观点。这个说服的方法叫“心理共鸣”法。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亲对他事业的支持和帮助。
有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问:“那时您有没有想过找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找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儿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想过娶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别的事情对我毫无用途也毫无吸引力!难道要我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儿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始终没有说话,仔细地听着。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为什么您不能支持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您的。”
父亲被说动了:“嘿,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刻苦钻研,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与父亲的交涉中取得和圆满的结果,这为他日后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打下了一个基础。
伽利略在与父亲的交涉中采用的就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这种说服法一般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导入阶段
先顾左右而言他,引起对方的共鸣或兴趣。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况,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
逐渐转移话题,引入正题。伽利略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
明确向对方提出要求,达到说服的目的。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循循善诱,水到渠成
在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农民们打着火把集聚到世界著名的冬宫广场,要将象征沙皇暴政的冬官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冬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列宁同志并不反对他们烧,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同志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是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同志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同志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
农民们齐声答道,冬宫就这样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质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愤激的群众,列宁的五句循循善诱的问话,水到渠成地理清了群众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保住了冬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宏伟精美建筑。他所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可以争取到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虽然冬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回归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点头。列宁的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冬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说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