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1 / 1)

做最会交涉的人 陈瑶 2251 字 3个月前

先掂量掂量自己,谓“知己”;再琢磨琢磨对方,谓“知彼”。在交涉过程中,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找到关键人物

通常稳重的人做事,喜欢考虑周全,既想到甲,又想到乙,这种习惯非常好。但是在交涉过程中,却要依情况而定。

我们在交涉时,也要做到心里有数。你想办什么事,就要去托能够帮你办成的人。这个人对你想办的事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是领导,是说一句话可以抵得别人说10句话的人。对这种人,我们要多做一些准备和沟通工作,让他们感动,才能完成的任务。相反,如果我们先去求他的手下,可是领导不批准,我们的事情还是无法做成功。

事情内部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如同打蛇要打七寸。我们与人交涉,只有找准人,说准话,事情才好办。如果“有病乱求医”,不管得什么病,见了医生就求,那病可能不但医不好,还会因耽误了时间更加恶化。要知水深浅,你要问渔夫;要知山高低,你要问樵夫。医生和护士虽然都能为你治病,让你早日康复,但医生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因此,我们在交涉时,不要对每个人都低三下四地去说好话。你要求准一个起主要作用的人,一切问题就都好。

有时候,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办事,人生地不熟,不知如何下手去做。而我们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对每个人都恭恭敬敬,说着好话,希望他们能成全我们,帮我们一把。这种做法不算是错的,但是,一般不会有多大的效果。

找到了“领导”,我们就要在他身上下功夫。我们要运用交际的技巧,围绕着他展开话题,说话可要小心。只要领导高兴了,他手下的人再难缠,也不敢和他对着干。领导不高兴,啥事也办不成。找准一个人,靠准一尊神,远胜求遍所有的人。俗话说,办事不能脚踩两只船,就是说有的人在渡河时,为了保险起见,觉得乘一只船,万一翻了呢?不如乘两只,结果,两只船一分开,他就“扑通”一声落入水中。

而我们求人,可千万不要犯这种“脚踏两只船”的毛病。有时候,“脚踏多只船”远不如怀抱一棵树保险。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无论在哪个国度、哪个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的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各有所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贱,尤其是对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影响了自己办事的效果,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光·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获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太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要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的意思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曲折,而“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教读《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借它书上言,传我心中事”,张公辞令,高雅至极!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讨厌他,这样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当然要高。

投其所好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欢听奉承话,给他戴上几顶“高帽”,他就会使出浑身力气成全你;有的人则不然,你一给他戴“高帽”,反而地引起他敏感性的警惕,以为你是不怀好意;有的人刚愎自用,你要用激将法,才能使他把事办好;有的人脾气暴躁,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教,跟他说话办事就不宜拐弯抹角。

所以,与人交涉一定要摸清这个人的性格,依据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才会对交涉有好处。

掌握对方的性格,是我们与其交涉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所行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无论跟什么样的人交涉,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就很容易“药到病除”,将事情办成。

揣摩对方心理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恭地听取别人的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细小的动作,揣摩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交涉的目的。

推销员在星期天做入户家庭访问,必定会注意受访夫妇跷腿的顺序。如果是妻子先换脚,然后丈夫跟着换,可认为是妻子比较有权力,只要针对妻子进行进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当然是丈夫比较有权利,这就需要针对丈夫进攻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初次见面时目光转移视线者,被认为具有积极性格。根据某评论家所言,能否控制对方,即决定于最初的30秒钟。换句话说,两人眼睛对望,然后先把视线转开的人会获得控制权,因为你把眼睛转开了,对方就会担心你的想法,由于开始费心思,以后他会更注意你的视线,当然也就任由你摆布了。

许多有经验的人,常通过握手来看透对方微妙的心理动态。这一奥妙在于通过掌心的潮湿情形来判断。人类在遭遇到恐惧、惊讶的事情而发生感情变化时,自律神经会与自己的意识发生作用,造成呼吸混乱,以及血压升高与脉搏加速,或是汗腺的兴奋(神经式发汗)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看比赛时,比赛现象紧张时手掌心会捏把汗,也是由此而来。所以如果你和对方握手,获知对方手心出汗,即表示其人情绪高昂,心理已失去平衡。

曾有个经验丰富的警察,提议在询问嫌疑犯时找理由与他轻轻握手——开始问话前就先握一次手,以后在说到核心的问题时,再度轻握一下对方的手,这时,如果原本干燥的手掌冒出了很多汗,即可大致知道真相了。

交涉之前,通过察言观色把握住对方的心理,理解他的微妙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事态的进展程度。

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

有一天,你去找你的上司交涉,请他出面帮助你办某件事。平常你的上司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单位内的人都认为他年富力强,很有前途,可是,忽然有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很可能是家中发生了问题。

他虽不说出来,一直在努力地抑制,可总会自然而然地在脸上流露出苦恼的表情。对这位上司来说,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为了不让部下知道,表面极力装得若无其事。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此时,他那迷惑惘然的脸色,已失去了朝气。你对这种微妙的脸色和表情之变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应尽力分析、设想,找出领导苦恼的真正原因,并对他说:“科长,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灵。

“唉,我太太突然病倒了,我正头痛呢!”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现在怎么样?”

“其实需要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她生病后,我才感到诸多不便。”

“难怪呢!我觉得你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你太太生病了。”

“谢谢你的关心。”

他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着从未有过的感激的笑容,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

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才是当部下的人应有的体谅和善意。上司由于悲伤,故心灵呈现出较脆弱的一面,我们更不应再去刺激他,而应当设法让他悲伤的心情逐渐淡化。上司的苦恼,在尚不为人知晓前,自己应主动设法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善意,上司会受感动的。自然,这以后,上司会想到你的请求,并心甘情愿地帮你办事。

视对方的情况办事,还有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对象的忌讳,恐怕该成的事也难办成了。

对性格外向、爱好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与他们的谈话,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对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此时,就应当换个环境,在室外、院子里随便谈心,才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托人办事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很嫌恶、不耐烦的。

假如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该先摆出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也才会愿意听你说话。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谈话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喜欢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婆婆妈妈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可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及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托人办事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辞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托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态度诚恳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会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却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不看周围的场合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交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