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 国际社会对淞沪会战的态度(1 / 1)

淞沪抗战 吴美华 1966 字 3个月前

1937年七八月份,当七七抗战与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枪声相继打响后,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和愤慨。各国主张正义的报纸纷纷发表文章,斥责日本军阀的强盗行径和侵略野心。世界普遍认为,对于日军的侵犯,我国政府一定会发动全国军民坚决抵抗,给日军一个重创。因为不抗战就等于自杀,抗战则可以给中国争得一条生路。为此,许多国家对我国抗战深表同情与支持,苏联及国际友人等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世界舆论的反映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美国、英国、法国与苏联这几个国家的报纸,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大加鞭挞与抨击,同时对我国的抗战深表同情与关注。例如英国自由党和工党的许多报纸,都发表了指责日本侵略野心,赞扬我国抗战的言论。

舆论中有两点较为一致的意见,一是警告日本政府,侵华战争也会使日本的财政经济受到巨大损失。日本国内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狂跌,人心摇动,物价上涨就是明证。战争费用的巨大开支,使日本脆弱的财政不堪负担。二是都认为英、美、法、苏的共同行为,乃是国际间阻止日本军阀侵略中国的唯一有效办法。而且美苏之间已有了行动,例如苏联响应美国的和平宣言等。美苏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合作,也使英、法参与远东反侵略的共同战线。应当指出的是,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的盟国德国和意大利,也不敢有公然袒护日本的表示,而保持着相对中立的态度。

自日本在沪挑衅之后,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谴责日本军阀的黩武主义,对日本出兵上海,不遗余力地加以痛击。8月15日巴黎左派《人道报》称:“日本帝国主义正向中国进攻,而欲侵占华北各省与上海市,中华民族为保卫领土,维护生存与悠久的文化,俾勿受野蛮的法西斯主义**起见,兹已一致奋战,决心抗战,全世界进步分子都向之表示同情,一如同情西班牙者然。世间酷爱和平民主者,都知道中立政策实即破坏集体和平之谓,此项集体和平组织,想以互助方式来援被侵略国。”欧洲的一些小国,如比利时、瑞士、捷克等,对我国的抗战,都表示深深地同情,捷克还借款1000万磅给中国,对中国抗战给予物质上的援助。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8月20日载文报道上海抗战,其中有几句这样讲道:“今日日本的猖狂暴戾,不顾世界文化的影响,则亘古实罕其匹。日本武器虽强,但不足敌其**裸毫不掩饰的野蛮性所造成的愤怒与仇恨。”

一向维护世界和平、扶持弱小民族的苏联,支持中国抗战的态度十分明确。主要因为日本侵略中国,从而再进一步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苏联是支持中国对日实行抗战的。

◎各国政府的态度

中日淞沪开战之后,整个世界的视线都集中于此。中日两国战局的一张一弛,都牵动着世人。英、美、德等国在上海都有投资,因利益所在,据说英、美曾有互商联合制裁日本的计划,不知何故,未能具体实施。但英国曾组织千人兵员,开赴上海。

淞沪战事爆发,各国在沪利益受到了影响,英、美被挤出了中国市场。英文《大美晚报》有文载:“自中日战争爆发以后,所谓我们(西人)的利益,所表现于吾人之前者,美国为潘纳号之被炸沉,英则大使之被射击……此等事件,不一而足,将来之发展,亦正在不可预料之中。沦陷区内之吾人财产,横遭摧残,或竟被拒绝入内,整个市场,尽为日货所攘夺,内河及沿海之航行,为日轮所垄断,吾人之既得权益已经画出明显的‘?’了。”日本侵沪并垄断贸易市场,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与反对。

10月6日,国联大会关于中日冲突事件形成了一个决议,其大意是表示对中国予以精神上之援助,谴责日本政府采取海军行动断绝中国船舶沿中国海岸线航行。空军在各地大施轰炸和日本陆海空对中国实行武装入侵,已违背日本在九国公约及巴黎非战公约下所负之义务。各国一致认为,目前中国之局势,不只关系冲突中的两国,且对于一切国家,均有若干关系,许多国家与其人民,皆已直接受其影响,且世界各国均感和平当恢复与维持,此亦即为国联所以存在之根本目的,故国联有依照盟约及条约下之义务,以谋迅速恢复远东和平之职责与权利。要依照盟约暨国际公法之原则,及现在之条约,而重树和平。委员会希望关系各国能与其他远东有特殊关系之国家,联合工作,寻求以协定方式,结束中日冲突。

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维护其本国利益也罢,同情中国抗战也罢,在声讨、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方面,意见是一致的,态度也是坚决的。

英国政府是极力反对日军进占上海的,因为日军的侵略,使英国在华利益受到致命打击,英国的对华贸易一退再退。所以英国所采取的策略,是想利用国联的势力来钳制日本,为此,它提议恢复国际银团对华共同贷款,召开南京货币会议,改革中国币制等,并答应贷款1000万给中国。为了防止其自己的利益不再被人侵夺,英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如关心中国铁路、公路、航运、航空交通等。实际上这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其业已衰落的对华贸易地位,所以英国极力反对日本对上海的占领,并为调停中日冲突而不断努力。

美国政府由于在华利益因日军入侵上海而受损,也极力反日。美国的对华贸易扶摇直上,一度跃居英、日之上。它除了交通投资以外,对中国的电气、公用事业、文化事业以至工业和矿业都有投资。所以,对于远东局势,美国国务卿声明:“吾人主张保持和平,对政治问题,均不欲用武力解决,更反对干涉他国的内政。现行各种条约,务当尊重。”

除了劝告中日双方自动寻求和平解决以外,美国还在8月份向日本非正式提出居间斡旋的建议,以期解决纠纷。美国建议选定一个地点,以便中日代表会面商谈。自中日两国发生冲突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吁请双方务必寻觅和平解决方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讲话中,说明美国虽抱不参加战争之决心,但不能担保不被卷入战争漩涡。美国政府不但呼吁各国对日本的强盗行径加以反对、阻止,而且还对日本毫无理由地侵占他国领土,使无数无辜平民妇孺死于飞机炸弹之下,及危及人类文明的可耻行为,痛加斥责。

1937年10月6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日本破坏九国公约与凯洛格非战公约,美国愿竭尽全力为国联之后盾。并呼吁世界爱好和平之国家,对于世界战争之威胁,如能取联合行动以制止之,美国当追随拥护。最后美国政府郑重声明,国际上若没有全体遵守之法律及道德标准,国际间即无安宁与和平可言,而国际间之无政府状态,即将使和平之基础摧残尽绝。主张国际条约,必须尊重,国际道德,必须恢复!

法国是把中国作为朋友看待的,日军入侵上海后,法国政界人士对冲突的恶化深为忧虑,曾提出与中国有主要关系的国家应取何种态度的问题。法国外长德尔博在国民议会的演说中,在谈到中日争端时说:“我们所特别全神贯注的东西,乃是我们加倍关切的一个作为朋友和受害者的国家的命运。”他进一步阐述道:“因为保卫和平不在于一般说理,不在于口头言词和准则,而在于日常朴实无华的行动,有时甚至是隐蔽的行动。我执意要向你们表明的,就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所持态度的细节。”

英国、美国、法国以及国际联盟成员国的大多数国家,都竭力履行人道主义职责,给中国以深深的同情和支持,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努力。

◎各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淞沪会战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同气声援,也得到了全世界主持正义的各国政府、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海外华侨的鼎力援助。海外华侨迅速集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全力声援上海抗战的同时,还慷慨解囊,积极捐款,甚至组团编队,回国服务,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处在战争炮火包围中的上海人民并不孤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政府、社会团体和人民始终关注着上海,并以各种形式,在道义上、物质上支持和支援上海军民的抗战。

苏联对于中国抗战是非常支持的。中苏两国基于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有所贡献,于1937年8月21日,淞沪战役爆发后,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中,两缔约国郑重声明,双方共同斥责以战争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方法,这是苏联对中国最实际的援助。条约签订后,苏联立即采取积极行动援助中国,对中国的抗战给予道义支持,也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这对中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

美国劳工领袖勃劳特在一篇演说词中说,从各新闻媒体获悉,今天上海的千万男女妇孺惨遭轰炸,这是日军对中国民众所进行的残忍和血腥的无故进攻,我们感到,这如同给我们造成的威胁一样。我们与中国的兄弟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一再表示,为着世界的和平,必须割断美国与日本的一切经济关系,直到日本的军队退出中国的国土为止。

美国空军退役军官陈纳德来华训练中国空军,组织“美国志愿航空队”,也称作“飞虎队”。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第二天,陈纳德派飞机参战。虽然轰炸机队投弹偏离目标,但中国战斗机在当日的空战中取得了胜利。按照陈纳德与中国航空委员会所订的三个月合同,他的顾问任期到10月就满了。之后,蒋介石、宋美龄邀请他留在中国参加抗战,他毅然留下了。他们也没谈延长合同的事,只是每月发给他一定的薪金。当时,美国政府对日侵华战争持“中立”的态度,日本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曾要求美国下令让所有在华的美国空军人员离开中国。美国国务院将此情况转告陈纳德时,陈斩钉截铁地回答:等到最后一个日本兵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在英国伦敦,在康特白利大主教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日本在华暴行”的市民大会。

法国巴黎《人道报》主笔古久列对中国军民的抗战给予高度赞扬。

俄文每日新闻社致信宋庆龄,对中国的抗战表示最大的敬意与同情,并认为日本是中苏两国不共戴天的敌人,呼吁中苏亲善,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相携相助。

许多国家的友人都对我国表示同情与支持。巨大的声援,是对中国军民抗战最有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