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在建国前的连年征战中,已先后征服了“毡帐里的百姓”,即草原游牧民。但草原北部森林地带的狩猎部落还没有降服,这对于新建的蒙古国仍然是个潜在的威胁,因此,成吉思汗建国后又立即用招降和战争的手段征服北方各部,这是统一蒙古的战争的继续。
在蒙古大草原以北,西起叶尼塞河,东至贝加尔湖周围,当时还是森林密布。居住在这些地区的部族,被蒙古人称为“槐因亦儿坚”即“林木中百姓”。他们一般住在白桦树皮覆盖的棚屋里,穿兽皮缝制的衣服,以桦树汁当饮料,靠狩猎和打鱼为生,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开始转向游牧生活。 “林木中百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落:贝加尔湖周围的不里牙惕部,即后来的布里亚特;叶尼塞河上游的斡亦剌部,即后来的瓦剌;靠近乞儿吉思部的秃马惕部、巴儿忽惕部等。
1207年,成吉思汗建国后的第二年(卯年,兔年),成吉思汗派长子术赤率右手军北进,木华黎的弟弟不合驸马被任命为先锋。当时,在库苏古尔湖以西、色楞格河北源德勒格尔河一带,居住着一个狩猎部落——斡亦剌部。这个部落曾先后参加札木合、王罕、太阳汗反对铁木真的军事行动。成吉思汗对他们进行讨伐还是师出有名的。斡亦剌部的部长忽都合别乞没有力量单独对抗强大的蒙古军,术赤的部队一到,他就立即投降了,并主动充当蒙古军的向导,到失思失惕河(锡什锡德河)、八河地区(贝加尔湖以西、安加拉诸河源流)、贝加尔湖一带去招降他的同胞和邻人。居住在那里的秃缺繇(万)斡亦剌、不里牙惕、巴儿忽惕、秃马惕等部也先后归附了蒙古国。
与此同时,成吉思汗派遣了阿勒坛和不忽剌为急使,前去招降乞儿吉思部。
成吉思汗的两位使者来到这里,乞儿吉思的首领也迪亦纳勒(斡列别克的斤)也不战而降。蒙古军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相继招降了今西伯利亚地区的林木中百姓和乞儿吉思部,这个地区的各个部落先后接受了蒙古的统治。于是术赤召集各部的首领、万户、千户等官员,携带着白海青、白骗马、黑貂鼠等名贵动物及其他礼物,一起去拜见成吉思汗。
由于忽都合别乞率先归附,又不辞劳苦地说服其他各部,才使得术赤不费一刀一枪,顺利地完成了平定北方的任务。忽都合别乞成为北方各部的带头羊,因此受到成吉思汗的极大重视。在接见各部首领的宴会席上,成吉思汗当众宣布将自己的第二个女儿扯扯亦干嫁给忽都合别乞的儿子脱亦列赤,这就是《元史》上记载的延安公主阔阔干,驸马脱亦列赤;将术赤的女儿豁雷罕嫁给忽都合别乞的另一个儿子亦纳勒赤哈答。《元史》上称“豁雷罕”为火雷公主。成吉思汗在宴会上同时宣布,将公主阿剌合别乞嫁给汪古部的首领,这就是以后那位鼎鼎大名的阿剌海别吉。成吉思汗通过婚姻关系和斡亦剌等部结成了“安答和忽答”,巩固了蒙古国在这一带的统治。
随后,成吉思汗发下一道旨意,表彰术赤的功劳: “我儿子中你最长,今日初出征去,不曾叫人马生受,将他林木中百姓都归附了,我赏与你百姓。”正是由于这次功劳,术赤分到的百姓仅次于祖母诃额仑夫人与叔父帖木格的总和,分到了九千百姓,这说明成吉思汗并没有把术赤当作外族血统的人,而是确确实实地承认术赤长子的地位。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其所以能对北方森林各部顺利地推行招降政策,不仅由于术赤招降有方和忽都合别乞率先迎降,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整个形势对蒙古有利。成吉思汗平定草原各部,势力强盛,声名远扬,那些小国寡民的林木中百姓自知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因此才先后表示臣服。而一旦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或蒙古国的政策发生失误时,这些力量较小的部落也会“既附而叛”,也不甘心屈服于别人的统治。实际上,成吉思汗征服林木中百姓,主要还是依靠武力。
林木中百姓投降不久,成吉思汗集中兵力南征金国,后方只留两千人马,兵力空虚。同时,被任命为林木中百姓万户的豁儿赤为满足个人的私欲,激化了当时的矛盾;早在豁儿赤离开札木合、投靠铁木真时,因他曾将天神的预言告诉铁木真,铁木真答应建国后封他为万户,并允许他挑三十个妻子。在分封功臣时,成吉思汗虽然已封豁儿赤为万户,让他管辖林木中百姓。但那时林木中百姓尚未降附,当时的分封也只能是“虚封诸侯”而已。
后来,林木中百姓归附了,于是成吉思汗准备兑现自己的诺言,同意豁儿赤到秃马惕部去挑三十名美女做老婆。
当时秃马惕部的首领歹都忽勒莎豁儿已死,由其妻子塔儿浑负责部中事务。这位女部长和秃马惕人都不能接受这种为人臣妾的待遇,他们不仅拒不献出三十名美女,反而逮捕了自己的万户和“新郎”——豁儿赤。成吉思汗听说豁儿赤被秃马惕人关押起来了,只好设法解救。斡亦剌部与秃马惕为邻,忽都合别乞也了解秃马惕的内情,于是成吉思汗请自己这位“亲家公”亲自出马,希望能说服那位秃马惕的女部长,放回豁儿赤,献出三十名美女,秃马惕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顾不得与斡亦剌部讲什么邻国之情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逮捕了成吉思汗的这位特殊使者忽都合别乞。
对于周围的少数部族,成吉思汗一贯使用两手政策:对于真心投降的人,他热情欢迎,大加奖赏;对于坚持反抗的人,他从来不吝惜自己的武力。大功臣和亲家公被秃马惕的女部长抓起来了,成吉思汗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他听说秃马惕驻地山险林密,难以用兵,秃马惕人以狩猎为生,剽悍善射,而且“组成了独立的军队,善战,好作乱”。于是他决定派中军万户纳牙阿去征讨他们。纳牙阿为人正派、有主见,他大概对豁儿赤挑三十个妻子不满, “推托有病”,没有接受这一任务。成吉思汗无可奈何,只好改派四杰之一、自己的义弟博尔忽前去平叛。 “孛罗忽勒(博尔忽)听到后,向异密们问道: ‘是你们在主上面前提到我的,还是主上自己想到的?’他们说: ‘是主上自己想定的。’博尔忽当时说道: ‘我去为成吉思汗谋取幸福,但我是代替别人去的!’他将妻子、儿女托付给圣上后,便出发了。”为了执行成吉思汗的命令,博尔忽甘愿“以我之躯,易人之血”,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这个违背本意的任务。
1217年,博尔忽率军向秃马惕部进攻。秃马惕人据险而守,在森林中设下了埋伏。博尔忽屡经大敌,根本不把秃马惕这个小小的部落放在眼里,只带了三个骑兵,离开大队,亲自在前面探路。他们在不辨昼夜的森林中摸索前进,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秃马惕人的包围圈中。秃马惕人一拥而起,截住了博尔忽的归路。大队人马还没来得及增援,博尔忽就战死了。当大批蒙古军赶到时,秃马惕人早已撤退得无影无踪了。
屡立战功的四杰之一、年轻的博尔忽就这样死去了。消息传到了成吉思汗的金帐,成吉思汗大惊失色,悲愤交加,手指肝胆对天发誓,一定要为博尔忽报仇,打算亲征秃马惕部。博尔术、木华黎等竭力劝阻,这才改派朵儿伯多黑申率兵前往,成吉思汗降旨说: “当严以治军,祷告长生天,试降秃马惕百姓。”
朵儿伯多黑申接受了博尔忽轻敌冒进的教训,申严军令而行,分别派出侦察人员,暗中了解各条路上敌人的情况。同时又虚张声势,放出风声说要沿博尔忽的旧路进攻。实际上却偷偷改变了进军路线,沿着“忽剌安不合”小径,向山后爬去。 “忽剌安不合”意为“红牛”,是林木中百姓贩牛所走的小路。朵儿伯多黑申担心军士畏难不进,让每人背了十根柳枝,传令军中:所有军人,若有心怯不进者,则用柳枝篓背。同时又准备了斧、锋、锯、凿等工具,砍断荆棘,锯断挡路的树木,凿开巨石,开路登山而上,一直爬到了山顶。当时,秃马惕人正在举行宴会,蒙古军出其不意地包围了他们,活捉了那位女部长和其他首领,秃马惕部众反抗无效,全部做了蒙古军的俘虏。
秃马惕部终于被平定了,为了酬谢博尔忽,成吉思汗将一百户秃马惕人赏赐给博尔忽家做世袭奴隶。同时,成吉思汗又召回了豁儿赤和忽都合别乞,安慰他们,替他们压惊,仍允许豁儿赤再往秃马惕部挑三十名美女,并把秃马惕的那位桀骜不驯的寡妇部长赏给了自己的亲家公忽都合别乞。
重信义,说话算数,是成吉思汗和蒙古族的突出特点。但在豁儿赤这件事上却因此而带来了不少麻烦。由于成吉思汗称汗之前,曾亲口答应豁儿赤可以在国中选取三十个美女做妻子,这才有了豁儿赤到林木中百姓那里去选美,从而导致了塔儿浑夫人的降而复叛。正是为了平定这场叛乱,成吉思汗从征金前线回师草原并为此做出了重大牺牲!
追击宿敌
“林木中百姓”的降附,使蒙古的统一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蔑儿乞部的脱黑脱阿父子、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等至今还没有捉获,这对于成吉思汗来说仍是一块心病。在召见“林木中百姓”的首领时,他不断向他们打听脱黑脱阿等人的下落,后来有人告诉他脱黑脱阿与屈出律等盘踞在也儿的石河畔(今额尔齐斯河)。
1208年,蒙古军以斡亦剌部的忽都合别乞为向导,越过阿一来岭奎屯山,向也儿的石河畔进军。当时,脱黑脱阿、屈出律等列营于也儿的石河的支流不黑都儿麻源头。忽都合别乞的斡亦剌部给成吉思汗军队带路,把他们突然带到了蔑儿乞惕君主脱黑脱阿和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处,将他们两人包围起来,把他们的家人、财产、马群和畜群洗劫一空。脱黑脱阿杀死了,他的儿子忽都、赤剌温、马札儿、蔑儿干等一起跳下马来,想把脱黑脱阿的尸体搬走,但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他们急忙将他的头割下,从也儿的石河岸上逃走了。与铁木真对抗了二十年左右的著名的蔑儿乞部的部长变成了一个断头鬼,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屈出律及蔑儿乞部的人马抵挡不住蒙古军的强大攻势,争先恐后地逃命,抢渡也儿的石河,溺水死者过半,余亦皆散亡。后来,屈出律投奔了垂河(楚河)一带的西辽,忽都、赤剌温等则向畏兀儿方向逃去。1209年春,他们来到畏兀儿地区,派了一个名叫额不干的使者去见亦都护。亦都护杀掉了这个使者。为此他们与畏兀儿人在名为檐河的河谷里作战,战败后逃跑了。
1216年,丙子年,成吉思汗从伐金前线回到蒙古草原,在土拉河的黑林大会诸将。当时他接到一个情报,说蔑儿乞部的忽都、赤刺温、马札儿、蔑儿干等以前逃到了乃蛮地区边境,如今在峻岭重重、跋涉艰难的地方重新纠合了一伙人,想和他对抗。成吉思汗立即采取了对付他们的手段。
成吉思汗下令为军队制造许多大车,牢固地钉以铁钉,使大车不致在石头中间行进时很快就损坏。并当众颁布了“铁车敕令”: “脱黑脱阿之子忽都,合勒,赤剌温等惊而走时尚回射焉。已为带套之野马,中箭之伤鹿而去矣。”意思是说,忽都等人不甘心失败,势穷力尽了还不投降,顽固反抗,临逃走时还回头射了几箭。目前他们已变成带套的野马,中箭的伤鹿了,只要找到他们的下落,捉住他们并不困难。为此我特地打造了铁车,命你等率军远征。“有翅飞上天呵,你做海青拿下来;似鼠钻入地呵,你做铁锹掘出来;如鱼走入海呵,你做网捞出来。”要求速不台想尽一切办法,圆满地完成这次出征的使命。随后又反复叮嘱了几条注意事项:
“你越高山,涉大河,可趁军马未瘦,行粮未尽时,先要爱惜。”速不台第一次单独率军远征,成吉思汗告诫他要注意爱惜马匹,节省行粮,以免出现粮尽马乏的危险。
“路间不可轻易围猎。若要围猎做行粮呵,也要斟酌着。马的并闸环不许套上,如此则军士不敢走马。”成吉思汗估计,远征经过荒山野林,肯定会有不少野兽。他告诫速不台不要让军卒们无节制地打猎,因为只顾追逐猎物,就会耽误行军时间。不要让士兵套其鞍鞦,勿令搭辔闸口以行,这样战士们就不会放马飞奔。这也是一种爱惜马力、爱护战士的措施。
“若有违号令者,我认得的,便拿将来;不认得的,就那里典刑了,可谨慎者。”这是授予出征统帅生杀、奖惩的权力,但可汗的亲信和熟人要交可汗处理。
“若天相助,将脱黑脱阿父子拿住呵,就那里杀了者。”如果捉住了脱黑脱阿的几个儿子,允许速不台就地处死,免得他们中途逃脱。
最后成吉思汗又强调指出: “我之所以命你远征,是因为当初我小时,被三种蔑儿乞追杀我,将不儿罕山绕了三遭。这般有仇的百姓,如今又发言语去了。我欲教你追到极处,所以造与你铁车。丑年使汝出征焉。”表示了此仇不报,誓不罢休的决心。为了增强速不台必胜的信念,成吉思汗说:“其在远处也,仍如在我眼前,其在远处也,仍如在俺近边。如此思之,则汝将获上天之佑也?”意思是说,我虽然不能与你一起远征,但我却时刻挂念着你。我虽然看不见你,你仍如在我眼前;你虽远在天边,犹如在我身旁。你经常这样想一想,就会得到上天的护佑,就会增加无穷的力量。
这个“铁车敕令”既表示了成吉思汗对蔑儿乞人不共戴天的仇恨,表示了他“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战斗精神,又体现了他的战略家风度:为保证远征的胜利,他首先关心战士、战马的体力消耗,关心部队的给养,又授予远征统帅一定的自主决断权。
为使这次远征万无一失,当速不台出发后,成吉思汗又立即派出一支熟悉敌情、地形的后援部队:他又命令弘吉剌惕部人脱忽察儿同速别台一起出征。成吉思汗出征乞台(金朝)时曾让脱忽察儿率领两千巡哨队留在后方保护辎重和斡耳朵,他在那里驻守了一段时期。脱忽察儿曾出哨西部边疆,了解忽都等人的活动情况。脱忽察儿追上速不台后,与他一起出发。速不台选派裨将阿里出领百人先行,负责侦察敌人动静,对阿里出说: “你率百人前行,要化装成逃难的百姓,带一些婴儿前去。进入忽都等人的驻地后,就把婴儿扔掉。使他们感到是挈家而逃的人们,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阿里出依计而行,进入忽都等人所在的崭河一带时,扔下了不少车帐,并丢下了几个婴儿,蔑儿乞人果然认为他们是逃难的百姓,没有引起警觉。速不台、脱忽察儿不久也进入了崭河地区,他们在那里与忽都作战,击溃了蔑儿乞惕部,将他们全部歼灭,除脱黑脱阿幼子蔑儿干以外,蔑儿乞惕人一个也没剩下。”
“蔑儿干”蒙语意为善射者,其本名为忽勒秃罕。速不台爱惜人才,未肯就地处死,当回师经过术赤驻地时,将他献给了术赤。术赤为了测验一下忽勒秃罕的箭法,有意安排了一次射箭比赛,发现蔑儿干不仅百发百中,而且后边的箭竟能射中前边的箭杆,使两支箭同时穿过箭靶。术赤惊叹不已,遣使至成吉思汗处请求赦免他。但是,成吉思汗以前从蔑儿乞惕人处吃过种种苦头,当时他想道: “不行!再也不能让他们作乱了!”于是派人答复术亦说: “我为你们争得了这么多国家和军队,区区蔑儿干算得了什么!”又说: “敌种之后不可留!免得他们死灰复燃,东山再起!”术赤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脱黑脱阿的最后一个儿子也死在了术赤的刀下,这个部落遂全部绝灭了。
征服畏兀儿
畏兀儿,又译“畏吾”,是“回鹘”蒙古语读音的汉译。畏兀儿乃回纥族的后裔,今维吾尔族的祖先。唐朝中期,回鹘汗国被推翻后,回鹘人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迁到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占据了以哈剌火州和别失八里为中心的地区,定都哈剌火州,并以别失八里为国王夏季驻地。南北朝时,柔然曾在这里建立高昌国, “哈剌火州”即当时的高昌城,最早称为“中国城”。
畏兀儿以族名为国名,其国土东至伊州(今新疆哈密);西至龟兹(今新疆库车);北至今准噶尔盆地的边缘,与乃蛮部为邻;南至鄯阐(今罗布泊附近)、酒泉,与吐蕃接壤。畏兀儿的国王称“亦都护”,有说意为“幸福之主”,实际上应为“神圣陛下”。因为畏兀儿又被称为阿萨兰回鹘,所以畏兀儿国王也称阿萨兰汗,汉语意为“狮子王”。
西辽是契丹族的一支哈剌契丹在东突厥斯坦建立的一个国家,又被称为哈剌契丹或黑契丹。它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国家,强迫他们缴纳贡品。西辽的皇帝把一名征收贡赋的代表派到畏兀儿,实际上相当于畏兀儿的监国。当他在职位上站稳了,就开始作威作福,对亦都护和他的将官百般凌辱,撕毁他们的荣誉面纱;对畏兀儿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因而他成为贵族和平民共同憎恨的对象。
1209年春,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已经建立四年,并派兵追击蔑儿乞、乃蛮余部,射死了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赶走了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同时已两征西夏,西夏战败。成吉思汗凯旋的信息传遍四方,对畏兀儿震动很大。畏兀儿君主亦都护听得人们说成吉思汗伟大、坚强、慷慨、好义,便倾向成吉思汗方面。他采纳了相国的建议,决定借助蒙古的力量乘机摆脱西辽的统治。他命令士兵们包围了西辽监国的住宅,西辽监国跑到楼上避难。畏兀儿的国相化俚伽追上楼去,砍掉了这位监国脑袋,然后让士兵推倒那座房子,将西辽监国埋葬在瓦砾堆中。
畏兀儿亦都护杀死西辽监国,公开宣告了与西辽的决裂,马上派出使者,准备去朝见成吉思汗,表示要归顺蒙古。但畏兀儿的使者还未出发,成吉思汗招降的使者已经到了高昌城。亦都护对他们的莅临十分高兴,对他们很尊敬,表示了各种好感。并立即让自己的两个使臣同他们一起去觐见成吉思汗。畏兀儿的使臣带去了一份国书。
《史集》则这样记载了这份国书:
我从来往的人们处听得吾王、世界征服者、宇宙之王的强盛、伟大、威严和坚强,便起来造了哈剌契丹古儿汗的反。我愿派遣使者完整、详细地向您报告我所知道的有关古儿汗的情况及其他任何情况,忠心耿耿地为您效劳。在考虑这些事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天空中乌云驱散,晴日当空。在阳光照射下,江面上冰封尽消,一江净水。我整个身心欢腾起来。自今以后,我要将全部畏兀儿国土献上,做成吉思汗的奴隶和儿子!
畏兀儿的使者刚刚上路,蔑儿乞脱黑脱阿的几个儿子忽都、赤剌温等,就带着脱黑脱阿的脑袋来到畏兀儿边界。他们派使者来见亦都护,希望与畏兀儿通好。由于亦都护知道他们是成吉思汗的敌人,他不向他们屈服,同他们作战,将他们赶跑了。随后,他又派出第二批使者向成吉思汗告捷。
成吉思汗十分赞许亦都护的举动,对畏兀儿的两批使者优礼相待,再次派出使者对亦都护进行慰劳,并下诏敕说: “如果亦都护真诚为我们效忠,可让他亲自从他的财产和帑藏中拿出一些东西来进贡。”于是,亦都护打开金库的门,取出些认为适宜的财物,动身到成吉思汗陛下处来进贡。
1211年春,巴而术亦都护到克鲁伦河行宫来朝见成吉思汗,向成吉思汗表示臣服。他进献了表示归顺的礼物,并奏道:“若蒙成吉思汗垂青,顾念臣下老远听到消息后立即前来而予抬举的话,请赐我以红袍金带,让我做成吉思汗四子以外的第五子;我将更加顺从,更加为他竭诚效劳!”成吉思汗为亦都护的忠心所感动,答应收他做自己的第五子,并决定把自己的女儿阿勒阿勒坛嫁给他。从此畏兀儿亦都护成为蒙古国的贵戚,畏兀儿与蒙古的关系日益密切, “宠异冠于诸国”。
当时,在中国北方,畏兀儿文化水平最高。直到这时成吉思汗还没有大量吸收汉文化,而是主要吸收畏兀儿文化。他还从畏兀儿族得到了不少人才,这对于蒙古的社会进步、对加强蒙古的政治统治都起了很大作用。同时,畏兀儿又是中西交通要道,往东南可直通西夏,往西可直通西辽。成吉思汗不费一刀一枪就降服了畏兀儿,从而打开了蒙古与西方交往的通道,这对成吉思汗征服西夏、西辽,进行西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降服哈剌鲁
1211年,成吉思汗派忽必来出征哈剌鲁。
哈剌鲁,又译合儿鲁唐代作葛逻禄,本为西突厥的一部。西突厥被唐军打败后,葛逻禄人先是迁到北庭附近,后又进入伊犁河、楚河一带。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颠覆后,有一支回鹘人迁徙到葛逻禄族居住的地区,后来逐渐与葛逻禄人融合为一个民族,这就是哈剌鲁。
10世纪中叶,当五代末年、北宋初年之际,回纥撒吐克喀拉汗在中亚细亚建立喀拉汗国,又译哈拉汗国,开始崇拜伊斯兰教。哈刺汗国曾攻占阿母河北岸的布哈拉城,并曾灭掉阿母河北岸的波斯萨曼王朝。
西辽统治时期,哈剌鲁成为西辽的附庸国,其统治区域包括阿尔泰山以西、伊犁西北、巴尔喀什湖东南一带,主要包括三座城:海押立(今哈萨克巴尔喀什湖东、卡帕尔城附近);阿力麻里(故址在今新疆霍城西北克根河西岸、阿尔泰古城一带);不剌城(新疆博乐县)。
成吉思汗兴起前,哈剌鲁有两个国王,分别驻在海押立和阿力麻里城。驻在海押立城的哈剌鲁首领称为阿儿思兰汗,这是一个世袭的称号。西辽的菊儿汗(古儿汗)派了一名监国协助阿儿思兰汗管理该地的政事。西辽末年,周围的附属国先后起来反抗西辽的统治,忽炭的苏丹也起兵造反。菊儿汗决定率军讨伐忽炭的苏丹,同时命令阿儿思兰汗参战。他这样做,动机是要把阿儿思兰汗置诸死地;由此,若阿儿思兰汗也和其他君主一样谋反,他就可以干脆把他除掉;另外,若他表示服从,但对穆斯林(伊斯兰教徒)温情脉脉,讨伐忽炭不力,那以此为借口,他同样要他的命。阿儿思兰汗并没有识破菊儿汗这个阴谋,遵命率领部队去与菊儿汗会合。菊儿汗的一名侍从官,名叫沙木儿塔阳古,他平时与阿儿思兰汗很有交情,偷偷地把菊儿汗这个阴谋告诉了阿儿思兰汗。阿儿思兰汗不知所措,沙木儿塔阳古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 “要是菊儿汗对你下毒手,你的家室子女也将绝灭。替你的子女的前途着想,你最好的办法莫如服毒自尽,以此摆脱这不幸人生的苦难和那残暴的君主。到时我将替你说话,让你的儿子继承你的位子。”阿儿思兰汗别无逃生之路或避难之地,只好含泪喝下了一杯毒酒,一命归天了。
沙木儿遵守诺言,为阿尔思兰汗的儿子争得了汗位,这就是马木笃汗,习惯上仍称为阿尔思兰汗。菊儿汗派了另一名监护官去监护马木笃汗。这位西辽的监护官也像菊儿汗那样阴险残忍,他根本不把马木笃汗当可汗对待,任意侮辱,无所不用其极;对哈剌鲁的臣民百姓更加专横暴虐。马木笃汗君臣早就对这位监护官恨之入骨了。当成吉思汗派忽必来率军开入哈剌鲁境内时,马木笃汗也学习畏兀儿的榜样,杀死了那位可恶的西辽监国,率领臣民开城投降了蒙古。马木笃汗随同忽必来去朝见成吉思汗,将表示归顺的礼物进献到怯绿连河地方,向成吉思汗表示臣服,归顺了他。成吉思汗为了表彰马木笃汗不战而降,决定“赐予女”,允许他“和一个皇女成亲”。后来,哈剌鲁一带成为察合台汗国的一部分,后又成为窝阔台之孙海都的领地。阿儿思兰汗的几代子孙都与蒙古的公主结婚,在政治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哈剌鲁的另一个首领名叫斡匝儿(不扎儿),他原来是拦路抢劫的强盗,是一个勇猛绝伦的汉子。他经常偷盗别人的马匹,还干其他犯罪勾当。由于受到当地一些歹徒的拥护,他变得十分强大。他们经常进攻周围的村落,谁起来反抗,他们就用武力征服。他们的势力日益发展,最后竟攻占了阿力麻里,并攻占了不剌城,居然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斡匝儿被拥立为脱黑鲁儿汗。
1211年,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夺取了西辽政权。乃蛮原来信奉景教,屈出律娶的西辽公主信奉佛教。于是屈出律强迫当地和附属国的人民改信佛教或景教。斡匝儿是一个伊斯兰教徒,被迫起来反对屈出律的统治。屈出律屡次派兵攻打他,但往往被他打败。为了对付屈出律,他派出使者朝见成吉思汗,上报有关屈出律的情况,自称是成吉思汗的臣仆。成吉思汗派人对他进行慰劳,后来又把术赤的女儿嫁给了斡匝儿的儿子,与他结为姻亲。当他作为藩属的基础巩固后,遵照成吉思汗的诏旨,他亲身赴朝,在那里得到殷勤的接待。临行前,成吉思汗嘱咐他戒猎,免得突然成为他人的猎物。为了不让斡匝儿再外出打猎,成吉思汗特地赠送他一千只羊,用于代替猎物。但斡匝儿出身于强盗,喜欢游乐,一直热衷于狩猎活动。他返回阿力麻里后,无论如何也克制不住打猎的欲望。有一次出外打猎,由于他毫无戒备,终于在猎场上被屈出律的士兵捕获了。他们用铁链子拴着他,把他带到阿力麻里城前,企图让他叫开城门,占领这座城市。阿力麻里人关闭城门,起来抵抗屈出律的军队。这时,忽然传来蒙古军队前来支援的消息,屈出律的军队如惊弓之鸟,赶紧撤军,在半路上杀死了斡匝儿。
斡匝儿死后,他的儿子昔格纳黑的斤继承了他的位子,受到成吉思汗的恩宠,直到他的几代子孙还奉命治理阿力麻里。
三征西夏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自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为夏,到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统治中国西北地区近二百年之久。
西夏是一个采用汉制的封建政权。西夏国文化繁荣,除使用汉文外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目前已发现用西夏文和汉文印刷的西夏书籍,数量很多。西夏统治者崇尚佛教,国内到处兴建寺庙。
西夏境内居住着党项、汉、回鹘、吐蕃等各族人民。在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下,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劳动人民一般都住在土屋中,只有富人才能住瓦房。西夏统治阶级生活奢侈,佛教首领也享有政治、经济和生活上的特权,进一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尤其是西夏末年,由于蒙古军的抄掠和对金战争,西夏人民耕织无时,造成田野荒芜,饥民四散,财用困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蒙古征伐西夏的战争是从1205年开始的。蒙古军曾经六征西夏,前三次发生在南征金国之前,后三次发生南征之后和西征前后。
一征西夏,以追击逃敌为名的抄掠性战争。西夏立国于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位于黄河之西,因此宋、辽往称之为“河西”。1205年,成吉思汗平定乃蛮部后,驻军于金山之阳。投降过来的乃蛮边兵或边民向成吉思汗报告:当王罕在乃蛮边界被杀时,他的儿子桑昆乘机逃入西夏。根据“敌种之后不可留”的既定方针,成吉思汗一面派兵追击脱黑脱阿和屈出律,一面又派出一支部队去追击桑昆。这支蒙古骑兵从金山出发,进入了西夏的西部边境,攻克了一个边界城堡——力吉里寨。途经落思城及其他城镇时,听当地人说:桑昆曾在这一带劫掠为生,但早已被当地军民赶跑了,据说已逃往西域。于是蒙古军没有再深入西夏内地,只是掠夺了一批人口、骆驼和其他牲畜就收兵回营了。这是一次以追击逃敌为借口的抢掠性战争,只对西夏略作试探性进攻。因为在此之前,蒙古草原还很少有骆驼,所以这次见了骆驼竟如获至宝似的抢走了不少。后人还郑重其事地将这件事书之史册,它说明骆驼在蒙古草原还是很受欢迎的有用之物。
二征西夏,攻克斡罗孩城。蒙古人的抢掠性战争,对西夏却是一次很大的震动,它导致了西夏的一次宫廷政变,加深了西夏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当时,西夏建国已近二百年,随着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西夏作为一个小国,长期处于辽与北宋,金与南宋等大国之间,在夹缝中生存,巧妙地使用降服和对抗的方针,有时联辽抗宋,有时联金抗宋,但有时又对周围的强国同时表示臣服。对于初兴的蒙古政权,西夏统治者一时未能统一认识,一派主张联金抗蒙,另一派主张降蒙攻金。
成吉思汗首攻西夏时,夏桓宗李纯佑在位,他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反击,蒙古骑兵已经大掠而还了。夏桓宗下令修复各地遭受破坏的城堡,大赦境内,并把首都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本来夏桓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决心中兴再造,也算有一定气魄。但另一派却乘国难当头、人心混乱之际发动了政变:1206年,李安全与罗太后合谋,废掉了夏桓宗,自立为帝,改元应天,这就是历史上的夏襄宗。在对外政策上,夏襄宗主张联金抗蒙,罗太后主动向金章宗上书要求册封。金章宗封李安全为夏国王,承认了李安全的合法地位。夏、金合流,共同对付蒙古,这对成吉思汗自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蒙古与金本有世代冤仇,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只是由于他感到自己羽毛未丰,不仅没有向金朝进攻,反而采取了联合金朝对付塔塔儿等部的策略。但成吉思汗一天也没有忘记向金人报仇雪恨。早在王罕灭亡以前,金章宗派耶律阿海出使克烈部,在王罕的金帐,耶律阿海偶然遇见了铁木真。
耶律阿海本是辽朝后裔,内心对金朝不满,早就希望有朝一日能报亡国之恨。他发现铁木真气度不凡,又听说了许多铁木真的事迹,于是暗中与铁木真结交,告诉铁木真: “金国不治戎备,俗日侈肆,亡可立待。”从此铁木真已注意积蓄力量,待机伐金。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称尊,虽始议伐金,却不敢轻举妄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夏李安全夺权改元,企图联金抗蒙的消息传到了蒙古,成吉思汗君臣对此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从当时的天下大势看,金国、蒙古、西夏三足鼎立。西夏东邻金国,北界蒙古,夏、金合力,对蒙古来说大为不利。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的危险,要对付金朝,必须首先征服西夏,拆散夏、金联盟,断金朝右臂。于是,成吉思汗采取了先攻西夏、扫清外围的战略。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先挑弱的打,这是成吉思汗的一贯做法。
《史集》以大事记的形式简略记载了成吉思汗二攻西夏的战争,其中说: “兔年(1207)秋,由于唐兀惕地区经常作乱,不纳贡赋,没有表示(应有的)尊敬,成吉思汗再次出兵征讨他们,当时他将整个地区征服,如意地凯旋归来。”
“斡罗孩”兀刺海是党项语“长城中通道”之意,犹称“斡罗路”。斡罗孩城应在狼山隘北口附近,它是西夏防御北方敌人的一个军事重镇。成吉思汗集中兵力进攻斡罗孩城,这是一场攻坚战。蒙古骑兵驰马于大草原上,比较擅长的是运动战。即使攻坚,也不过是环车为营的“古列延”,顶多是对方占领了哪一个山头,从未遇到过以大军攻坚城的战役。为了攻下这座城,蒙古军必须舍骑就步,架云梯,运炮石,还必须向畏兀儿、契丹等各族人学习攻城的本领,因此一直过了几个月,斡罗孩城才被攻破。成吉思汗在这一地区驻军五个多月,后因粮草匮乏,于第二年春末夏初返回了蒙古草原,在龙庭避暑。因此,这次战争并不像《史集》说的那样如意地凯旋,也没有将整个地区征服。
三攻西夏,夏主献女求和,拆散夏金联盟。经过一年多练兵备战,直到1209年秋高马肥之时成吉思汗才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三次进攻。《元史·太祖纪》扼要地记载了这次战争的过程:
太祖四年,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军来战,败之,获其副元帅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帅,获其将嵬名令公。薄兴中府,引河水灌之。堤决,水外溃,遂撤围还。遣太傅讹答入中兴,诏谕夏主,夏主纳女请和。
蒙古两征西夏,西夏没有做出强烈反应,这对于号称“应天顺人”的夏国王李安全来说已经是奇耻大辱了,因此对于成吉思汗的第三次进攻,李安全来了一个步步为营,顽强抵抗。蒙古军出黑水城北,向斡罗孩关口挺进。李安全任命自己的世子李承祯为元帅,高令公为副元帅,率领夏兵与蒙军对抗。这个黑水城当在今河套北狼山山脉西北喀喇木伦之滨。蒙语“喀喇木伦”即“黑水”之意。李承祯为李安全世子,后来被废,被李遵顼代替,估计此人无德无能。高令公名叫良惠,出身将门,其父高逸为西夏大都督府尹。高良惠身为右丞相,西夏人称之为“令公”,虽为文臣,但也有一身武艺,其孙高智耀后来成为元朝的名臣。他们采取开关御敌的战略,企图通过野战挫败蒙古军的攻势。但西夏军队长期缺乏严格的训练,已经不是能抵抗几十万北宋大军的西夏劲旅了。因此双方接战不久,西夏的阵脚就被冲乱了,将领和士兵大批死亡。高令公不忍心弃众逃跑,舍命抵抗,结果被蒙军俘虏,不屈牺牲。而那位李安全的世子、元帅则逃之夭夭了。
蒙军乘胜前进,包围了斡罗孩城。城中只有一位太傅协助斡罗孩守将坚守城池。
他身居文职,并无武略。蒙古军刚进攻几天,那位斡罗孩守将就开城投降了。讹答太傅虽然带领战士进行了一段巷战,但终究不是蒙军的对手,最后也力尽被俘了。
突破了翰罗孩边防重镇,蒙古骑兵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一直进军到中兴府外围的要塞克夷门。这是贺兰山的一处关口,是从蒙古草原进入银州的一条重要通道。镇守克夷门的是西夏的宗室重臣,人称嵬名令公。此人出身于名门显贵。由于他既为宗室,又任丞相(令公),当然也会进行一番抵抗,但结果也很不美妙,不久即被打败,也做了蒙古军的俘虏。
西夏险塞尽失,蒙古军直指西夏的首都中兴府。中兴府外有一座西夏的先王庙,成吉思汗观察地形,曾进入这座庙中。他深有感慨地说: “合申不儿罕创业也不容易,但不到二百年其子孙就如此腐败,诚可畏也。”
几万蒙古大军兵临城下,西夏国王李安全要兵无兵、要将无将,本身的“安全”已受到威胁,于是只好派人向金国求援。这时金章宗已经死去,卫王永济刚刚继位。他拒绝采纳臣下联夏抗蒙的主张,竟然宣称: “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采取了一个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的策略,西夏王朝危在旦夕。
多亏中兴府城高池深,其坚固程度远远超过斡罗孩城。蒙古骑兵尽管英勇,但攻坚战术却并不先进,因此中兴府久攻不下。成吉思汗无计可施,于是求助于滔滔的黄河之水,引水灌城。没想到城墙又高又厚,河水灌不进城中,反而冲毁了城外的堤防。蒙古军的阵地眼看就要被淹没了,成吉思汗不得不下令撤军。在回师的路上,成吉思汗将讹答太傅召入自己的中军大帐,希望他代表蒙古去招降西夏王。
讹答太傅从成吉思汗那里回到西夏朝廷,对西夏王李安全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李安全被迫无奈,答应每年向蒙古纳贡,并忍痛将自己的女儿察合公主献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察合为皇后,这就是当时人所说的察儿皇后。
李安全赔了女儿又折兵,联金抗蒙的政策遭到了彻底失败。老子无能,世子无用,将相非死即降,这种政府实在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李安全在1211年即被废而死,宗室李遵顼继位为帝,是为夏神宗。李遵顼是夏朝齐忠武王之后,早年曾考中状元,后充任大都督府主,估计是利用本身的威望和手中的军队政变夺权。他上台以后,改元为光定元年,并彻底改变了李安全联金抗蒙的路线,不久即派兵攻占了金朝的邠州、泾州,进围平凉府及东胜州,正式宣布与金朝断绝外交关系,执行了一条联蒙抗金的外交路线。
成吉思汗经过三征西夏,不仅掠夺了大量奴隶、财物以及骆驼、牛羊等,而且迫使西夏献女求和,拆散了西夏和金朝的联盟,解除了进攻金朝的后顾之忧。成吉思汗的战略目的达到了,从而为南征金朝创造了充分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