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里还有不少手工业,慈禧对她的手艺工人是非常自豪的。她差不多对他们工作的每个细节都感兴趣,单是裁缝这一行就可以写好几本书。其他像缫丝,甚至为太后做鞋,要写起来都要写几本书。
“跟我来,”一天早晨她对德龄说, “我要让你看一些非常美丽的东西。你可以看到当蚕儿走完了它的生命过程后,它们吐的丝又怎样了。”
德龄也想知道。因为太后有非常好的口才,听她讲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享受。
“我们先到染丝工的庭院去看看。”
染丝工的庭院在万寿山背面。颐和园就是依着万寿山建筑的。染丝工大部分是满洲士兵的女儿,她们中许多人已经把毕生精力都放到这一工作上了。她们可以出去结婚,但如果出去了,就不能再回宫里来了。她们中不少人愿意留在宫里。在那里她们的生活都有着落了,也不用担心将来的养老问题,只要能让慈禧高兴就行。但是要使慈禧满意也很不容易,因为她对各行各业的工作都了解很多,不亚于手艺工人本身。
染丝工的庭院有些像慈禧的私宅,它三面都有房子,中间是正厅,两边有两个侧厅。女孩子们都住在侧厅,在正厅工作。丝束经过不同的染色过程后,都挂在竹竿上晒干。每种颜色的深浅色丝都是有用的,以绿色为例,在竹竿的一端(竹竿是架在两个直立的三角架上的),挂的丝束是深绿色的,挨着它下面的一束是稍稍浅一些的绿色,一直排下去,到最后一束的时候,丝的颜色差不多接近白色了。先是深绿,然后浅一些,再浅一些,随着染缸里的颜色水越来越稀,染出的丝就越来越淡。在这一阶段,染丝工的任务是保证每一束丝都能在春天的阳光下充分曝晒。这些丝就在阳光下放射出美丽的光彩。
首先,参观这个晒场的情况。
一长排绿色的丝束挂在竹竿上。太后直接走到竹竿一端绿色最深的那束丝那儿。手艺工人们都跪着,等候她有什么指示或对改进染色有什么建议。她的建议当然像圣旨一样威严。她虽然老了,眼力却非常好。她招呼一个女孩子过来。
“这地方应当还有一档颜色,”太后说, “你看这第二束丝比第一束颜色淡了许多,在这两束之间应该还有一束。”
仔细看过后,确是少了一档。这女孩子干这工作已经好几年了,这次出了错。经慈禧一提醒,即使是最笨的女侍官也看得很清楚。少了一档绿色慈禧就能发现。她对每件事都很细心。平时和她一起在颐和园里散步的女侍官真感到受启发。有什么事情错了她立刻就能看出来,如果不立即改正,那么负责该工作的人就倒霉了。
多么绚丽的晒丝场啊!那是彩虹的所有颜色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
一排一排的丝束排满了晒丝场,排与排之间都留有相当大的空隙,为的是使每一束丝都能充分晒到太阳。这些丝束还必须经常翻转、移动,为的是丝束的各部分都能受到适度的太阳的晾晒,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一切都要做得非常恰当。除了实地操作的染丝工以外,也只有慈禧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当各种颜色都呈现在晒场上,那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就连那晒丝的架子也被打扮得非常漂亮。手艺工人们又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所以在染丝厂工作真像是在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在彩色的海洋中冲浪,那里人们衣服的豪华鲜艳真是一个赛过一个。
丝束晒干以后,就从竹竿上拿下来绕成线轴,随裁缝选用。
“现在,如果这些鲜艳的颜色已经使你们饱了眼福了,”太后说, “那么我们就去替我做鞋的那个院子去看看。”
关于太后的鞋,有许多可写的。有两名太监专职看管太后的鞋,就像看守皇帝的珠宝库似的。说实在的,在太后的鞋上镶了那么多宝石,她的鞋库也真像珠宝库似的。有一大房间,靠墙从地面一直到天花板全是架子,架上放着慈禧的鞋。这些鞋都编上了号,鞋号和设计都编成文件归档。所以当慈禧心血**忽然想穿哪双鞋,只要说出号码就行。
除了看管鞋子的两个太监外,还有一些制鞋的妇女,她们的工作也像慈禧的其他工匠的工作一样,有趣得使人入神。有两位年纪大的领头的制鞋工,她们是老处女,干这工作已经有很多年头了。除此之外,还有八名女孩,她们是优秀的设计师,负责在正式投入制作之前设计图形。这项工作非常伤眼睛,因为她们用的线都是非常细的,所以制作时工件离眼睛极近,而且工作场所往往光线不足。那时候,人们根本就不知道注意光线。
他们去到制鞋的那个庭院,一个太监事先去通报慈禧将驾到,以便大家做好准备。
制鞋的作坊在平台下面,女孩子们住在两个侧厅,工作是在正厅。两位老姑娘负责全面照顾,她们监督每一步做法,检查每个针法是否正确。关于这方面,慈禧向人们介绍了很多。
“给我做一双鞋大约需要一个月,”慈禧说,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些姑娘都是优秀的艺术家。她们先在白纸上设计鞋样。设计时要仔细考虑很多问题。首先确定跟的高度……”
于是她就解释这鞋跟——或者称为满洲高跟。它是在鞋底的中心,而不是在鞋跟上。这样穿鞋的人就像踩着小高跷走路。鞋跟的高度大约在三英寸到五英寸间,形状也略有些变化。鞋跟上必须有装饰品,通常是各种颜色的玻璃珠,这样在太阳下它们就会闪光,像钻石似的。鞋跟底下要垫好多层布,当然这些布都是用线纳在一起的。这布垫的作用就和现代的胶皮跟一样,是减少震动的。
鞋的主体部分就更讲究了,鞋上绣着各种图案,从凤凰到花卉。鞋面是用缎子做的,用丝线绣花。这种丝线非常细,这就可以明白制鞋工人的眼睛为什么后来都不好了。
他们进入鞋“厂”的正厅,看了工人们用的各种工具。慈禧让一名领班把设计好的鞋样拿来给她看,惊叹设计者的精巧手艺。有些图样画得那么逼真,简直能使人感到可以从纸上拿下来穿上。鞋样上的花样颜色和最后制成后送慈禧审视的鞋完全一样。慈禧看过后往往叫送到鞋库去,而且以后可能再也没有要来穿过。但是如果某一双鞋她特别喜欢,她就记住了,以后在某种场合下她会命令取这双鞋来。
在正厅里,工人们坐在像织布机一样的绣架前面。一间屋里有很多台这样的绣架,每台都有一名工人使用。架上紧紧地绷着一块块缎子,每块缎子约两英尺高,三英尺宽。从缎子的顶部到底部布满了花卉图案。她们站在那里看,就可以看到鞋子在工人们灵巧的手指下渐渐成型。在慈禧面前,绣工们不敢抬起头,实际上为了看清那些精细的图形,她们的头必须低得几乎贴近那些缎子。鞋的轮廓已经画出,要绣什么图案也已经选定。比如说,要绣李花,那就要用软白纸把李花图案按原设计样分毫不差地剪下来,放到鞋面的适当位置上,再用细丝线把它固定好。这一切都做好之后,就把一盆真正的李花放在绣工身边,让她模仿真花的颜色进行刺绣。
不管真花的颜色深浅变化如何细微,她都要把它模拟下来。刺绣的方法是用一根极细的针配上合适的线沿着花样的边缘一针一针地绣,每绣一针就要抬头看看真花,看她所用丝线颜色深浅的变化是否正好和真花完全一样。
固定在布料上的白纸花样必须用丝线完全包住,一点都不能露出来。绣好的花像浮雕似的凸起在缎子面上,非常逼真,好像能从缎子上拿下来似的。
这些制鞋工差不多一辈子都是干这同一件工作,不知道她们究竟快活不快活,她们好像挺快活。据一个领班说,她干这工作感到很快乐,她喜欢做漂亮的东西。这也是学习艺术的一个机会,这些工人们都为自己的技艺而感到非常自豪。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有慈禧能看到她们的工作,而且很多鞋都是送到鞋库里,除了那两个管鞋的太监外谁也看不到。
这些女孩似乎对结婚和生孩子都不感兴趣。那些缎子就好像是她们的丈夫,那些丝线就是她们的孩子,这两样她们都喜欢。但是即使是这样,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投在一件工作上,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很单调的。当她们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干这种细工了,她们就待在宫里,什么也不做,一直到死。她们年轻时干的那些工作的收入足以抵偿老年的消费了。
这一点,人们都能理解,也都佩服她们年轻时能用一块缎子和几束丝线做出如此神奇的产品来。
一块缎子上有好几双鞋样,当第一双绣完后,就要把缎子的位置挪一下,使第二双鞋的位置近在手边。或许这双鞋设计的花卉是荷花,那么也一样先要用软纸把荷花的图案剪下来,然后把新鲜的荷花放在绣工旁边做样子。
当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就是说鞋面绣完了,鞋跟钉好了,鞋面也缝到鞋底上了,最后还要对鞋进行装饰。慈禧最喜欢各种大小不同的珍珠。几乎每双鞋都挂有珍珠串。珍珠串是用丝线把珍珠穿起来构成的,在末尾打上结。在宫中还没有人看到过一次丝线断了或珍珠掉下来的鞋。
当然,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慈禧一双鞋最多穿一天到两天,她又很少走路,其余的时间里,鞋都是静卧在鞋库里。有的鞋上有五百来颗小珍珠,有的鞋不到二十颗,有的一颗也没有。不过后面这两种情况是比较少的,因为慈禧非常喜爱用小粒珍珠做饰物,不知从哪里能弄到这么多珍珠。如果由于某一种原因,有一双鞋必须扔掉,那就把珍珠拆下来送回给制鞋工人,以后再用。
有时候像绣花似的,把珍珠直接钉在鞋上,这样做出来的鞋也很美丽。女官们进宫的时候,都曾公开表示很喜欢这种鞋,不过她确是曾给女侍官德龄好多鞋,有几双至今还保存着。
鞋和衣服一样,也有季节性。例如冬天慈禧的鞋就比较重,绣的花也比较厚实。鞋里垫上丝棉,鞋口滚上白貂皮和紫貂皮。
慈禧的工匠基本上都住在昆宁湖对面的石寺山后面。这一面的山开成许多平台,每个平台给一个工种的工匠。养蚕工有一个平台,染丝工另有一个平台,制鞋又有另一个平台,颐和园的这一部分是一个小城市,它整年都是一个热闹的工业区。但是这里的工作与中国大地别处的工作相比,尽管是同样的工种,却大不一样。因为宫廷里要求的数量和品种都很多,而且工匠的水平是最高的,每件工作都要经过好几年的学习和训练。制鞋工的领班是在绣花架前经过好几年的训练后提升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她们的助手就来填补她们的空缺。当她们老了,不能工作了,那么再从她们的助手里再选出接班人,所以制鞋这一行业有些像一个家族,只是她们的成员之间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罢了。
在宫里,似乎还没有哪一天不给慈禧送鞋让她检查和评定的。宫廷里裁缝做衣服也是这样。不过宫廷裁缝都是太监,而且他们的工作性质稍有些不同。一切都决定了慈禧的喜爱。制鞋工做了许多新设计,制了很多鞋,但只有极少数慈禧特别喜欢的才有机会被她穿,其余就都浪费了,它们一排排静卧在鞋库的架上,都是非常美丽可爱的。
宫廷里不像别的国家那样穿长袜,他们穿短袜,这短袜也是由制鞋工负责制作的。慈禧穿袜子也有怪脾气,她一天穿一双,然后就扔掉。袜子是用白绸做的,完全按照脚的形状大小剪裁,穿起来非常服帖。脚背和脚底各有一条拼缝,但是拼缝上都绣上特殊的花样,所以缝就看不出来了。做拼缝时用各种颜色的丝线,常用的花样是蝴蝶和蝙蝠。袜口稍稍张开,这样穿起来就很方便。袜口的高度一般在鞋口上面几英寸。裤脚拉下来包住袜口,然后用一条约三英寸长的各种不同颜色的丝带一圈圈地扎紧。这样袜子就不会乱了,裤腿也不会从绑带里脱出来。
因为这些工作都是要依靠工人的双手,所以制作鞋袜的女工就不再干别的事了,虽然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和宫女差不多。但是她们有太监侍候,她们的伙食很好,是御厨房做的。太监除侍候她们吃外还负责收拾她们的卧室,所以她们除了做鞋袜以外什么事都不做。这样才能保护好她们纤小灵巧的手指。
慈禧说,培养一个制鞋手艺工人到能够设计,需要三年的时间,令人很奇怪,如此复杂、如此精巧的工作她们怎么能三年就学会。她们的眼睛整天离绣物那么近,说不定她们没等学到精通眼睛就瞎了。
这一切是多么烦琐!顾和园就是由许多同样烦琐的工业组成的一个群体,所有一切都取决于慈禧的兴致。工匠们的待遇确实不错,但她们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从这个角度讲,她们也好像是一群囚徒。
但是,她们大多数是快乐的囚徒。不管多久,只要有一次太后表示对她们所做的鞋袜很喜欢,她们就心满意足了。
听了慈禧对宫廷工业的一番叙述,真觉得她好像是现代社会一位优秀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