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策立光绪,再次听政 同治之死(1 / 1)

同治皇帝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日死去,而距同治皇帝之死不足一百天,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也突然死去。同治皇帝死时只有十九岁,而阿鲁特皇后也不过二十一岁。皇帝与皇后之死,轰动了朝野。关于死因众说纷纭,一是有人说死于天花;二是死于梅毒;三是死于疥疮,时至今日,仍没有定论。至于是否与西太后有关,也无人知晓。

慈禧本来不同意阿鲁特氏当皇后,只是由于东太后和同治皇帝的坚持,慈禧才让了步。同治皇帝婚后与阿鲁特氏的感情特别好。阿鲁特氏性格温柔,举止大方,知书达礼,更难得的是对诗歌有一定造诣,有时,同治皇帝故意念一句唐诗,叫皇后接着念,每次都没考住,阿鲁特氏不假思索地就续念下去,背诵如流。因此,同治皇帝更加喜欢皇后了。对此,慈禧非但不高兴,反而更嫉恨阿鲁特皇后。她曾把同治皇帝叫到跟前,板着面孔教训道:“你身为一国之君,不思祖宗的基业,成天一味地在后宫厮混,成何体统?再者说,慧妃论模样儿、论人品,哪一点差?你怎么能冷落她呢?皇后年纪轻轻的,不懂礼法,往后你不要动不动地就到皇后宫里去,那样是会妨碍处理朝政的!”同治皇帝听了慈禧这番不通情理且自相矛盾的教训,敢怒而不敢言,口里只得连连称是。慈禧还派太监暗中监视同治皇帝是否不听她的话,仍与皇后亲近。这时,同治皇帝虽然不敢再到皇后的宫中去了,但是,对慧妃却越发不予理睬了。他以为太后训斥自己,是由于慧妃嫉妒皇后,搬弄是非的结果。他宁可长年在乾清宫独宿,也不到慧妃的宫中住宿。

同治皇帝由于受不了寂寞,经常夜里化装出宫游**。因为名妓聚集的八大胡同是朝臣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担心被朝臣们认出,所以同治皇帝在心腹太监的带领下,只能到城南的下等妓院去。久而久之,染上了性病也不足为奇。同治皇帝得了性病,碍于皇帝的威严,不能如实说出病情,而御医们谁敢说真话呢!所以只能当天花来下药。非但不能及时治疗,反而竟吃错药。这样一来,同治皇帝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卧病在床,到十二月初五日夜里便咽气了,前后不过三十七天。这期间,慈禧虽然数次亲临病榻,亲自过问医药情况,甚至不惜重金,采多种举措。但是,对同治皇帝的病毫无作用,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独生儿子浑身流脓淌血气绝身亡。

如果同治皇帝死于梅毒的说法成立,那么,慈禧无疑就是害死自己儿子的祸首。

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和医学家根据保存下来的清代档案材料——《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所记录的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三十日下午至十二月初五日夜这段时间里,御医李德立、庄守和给同治皇帝诊脉的脉案,所开的药方断定同治皇帝患的是天花,死因是由于天花引起“痘后痈毒”,痈毒引起“走马牙瘠”,最后“毒热内陷而死”。这个结论是可信的。但是,它却没有证明同治皇帝没患过梅毒。何况当年曾经给同治皇帝治过病的张午桥医生亲口对人说过,在众多的医生中,只有他给同治皇帝开的药方是治梅毒的方子,可惜当时没按他的方子吃药,因为许多医生都认为同治皇帝患的是天花。及至同治皇帝死后。当然,梅毒的症状也掩饰不住了,慈禧在翻阅所有的药方时才发现只有张午桥诊断得对症,药方正确,可是同治皇帝已死,已追悔莫及了。慈禧念子心切,对张午桥屡加提拔,最后官至太医院院判(皇家医院院长)。

如果说同治皇帝患天花的同时也患了梅毒,最后死于非命,慈禧对同治皇帝之死也难辞其咎。然而阿鲁特皇后之死,则完完全全可以证实慈禧的残忍冷酷了。

阿鲁特氏自从入宫当皇后,没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由于外祖父的关系,慈禧对她本来就不放心,再加上慧妃争宠,慈禧更对她不满了。每逢阿鲁特给西太后请安时,慈禧从来不给她好脸色看,甚至还经常找借口训斥她。当同治皇帝病情加重时,本来阿鲁特心急如焚,可是,慈禧反而声色俱厉地责骂她平素不关心皇上,不小心侍候皇上,致使皇上患病。更令阿鲁特痛不欲生的是同治皇帝一死,尸骨未寒,慈禧就对她破口大骂,竟然说皇上之死是她的过失造成的。阿鲁特伤心到了极点:皇上在世时,慈禧活活地将恩爱夫妻拆开。皇上一死,慈禧就把恶名扣到自己头上。自己青春年少,又没有一男半女,来日方长,这叫人如何活下去!阿鲁特越想越伤心,越伤心越焦虑,终日以泪洗面。实在没活路了,阿鲁特把心一横,吞金自杀了。可是,天不遂人愿,阿鲁特自杀被宫女们及时发现,又把她抢救过来了。

阿鲁特自杀虽然也震动了慈禧,但是,慈禧马上便镇静如常了。慈禧恨不得阿鲁特死得越早越好,慈禧担心阿鲁特妨碍自己专权。

同治皇帝病危之时,慈禧就开始琢磨由谁继承皇位的问题了。因为同治皇帝没有儿子,按常规,只能从宗室中挑选个人,过继给同治皇帝当嗣子继承皇位。但如果这样,同治皇帝要是有了继子,阿鲁特就成了太后,慈禧便成了太皇太后。过继的儿子若是年龄大,能够处理朝政,慈禧就无从插手了;若是年龄小,需要太后垂帘听政,那也是阿鲁特的事,作为太皇太后只能退居深宫颐养天年了。无论出现哪种情况,看来自己都不可能再垂帘听政了。如何摆脱困境,重新达到专权的目的?慈禧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同治皇帝咽气后,慈禧不发丧,胸有成竹地在养心殿西暖阁,召开有各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参加的御前会议。她想在众臣们尚不知同治已死的消息之前,赶紧把运筹已久的“立嗣大计”落实下来,以便她牢牢掌管朝廷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