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载淳已经十四岁了。依照清初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亲政的先例,同治皇帝应该亲政,两宫太后则应撤帘归政了。可是,慈禧就是不发话,东太后也不吱声。两宫太后迟迟不撤帘归政。当然,同治皇帝还得等下去。对此,同治皇帝非常不满,他曾对陪伴他读书的堂叔奕谟发牢骚:“我已经成年了,整天还像个闲人似的没事可干,朝廷上的事还是由太后裁决?”西太后和东太后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十七岁时,才给他议婚,想要撤帘归政。
同治皇帝直到十七岁尚未结婚,这与清朝其他皇帝比是较晚的了。两宫太后既然下决心归政,就得给同治皇帝物色皇后。东太后相中了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阿鲁特十九岁,比同治皇帝大两岁,她的外祖父是郑亲王端华,即咸丰皇帝死后八个顾命大臣之一,在辛酉政变被赐死的那位大人物。尽管阿鲁特聪明贤慧,容貌出众,知书达礼,但是,慈禧因为她的外祖父是自己的敌人,所以不同意选阿鲁特为皇后。慈禧也提出了一个皇后的候选人,是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富察氏十四岁,容貌端庄,聪明伶俐。由于东、西两位太后在选皇后的问题上意见分歧,一时又难以统一,最后,两位太后叫同治皇帝自己决断。同治皇帝选中了阿鲁特氏,慈禧虽然心里不同意,但是她没有再公开反对,阿鲁特氏终于被立为皇后。同时,富察氏也被选为妃子。此外,两宫太后还把知府崇龄的女儿赫舍里氏选进宫,封为嫔;副都统赛尚阿之女、皇后阿鲁特氏的姑姑选进宫,封为嫔。两官太后还决定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为皇帝举行结婚典礼,并派恭亲王奕诉、户部尚书宝鋆负责筹办婚事。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即在同治皇帝成亲四个月之后,两宫太后正式撤帘归政。按说,眼看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成了亲又登上皇帝的宝座,慈禧应该欣喜才对,可是,她却一反常态,对这喜上加喜的大事不但不高兴,反而怨怒倍增。她一则怨儿子没遂她的心选富察氏为皇后,反而把自己政敌的外孙女扶上正宫的宝座;二则她怒儿子亲政,她自己退归深宫。权势欲极大的慈禧焉能就此罢休,自甘寂寞。于是,她不时干预朝政,亲阅奏折。同治皇帝对母后这种做法虽说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同治皇帝为了不让母后干政,绞尽脑汁想出一条妙计,他下令立即拨出重金,尽快修复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让太后到园中去颐养天年。他以为慈禧只要离开紫禁城就不会干预朝政了;大臣们一见到皇帝这条命令,无不摇头叹气,因为当时国库空虚,为给皇帝举行婚礼大典已花掉白银七十万两,黄金五千两,就连军费都支不出,哪还有钱重修圆明园?以恭亲王奕诉为首,许多大臣一再给皇帝上奏折,请求缓修圆明园。可是,同治皇帝主意打定,任凭谁说,仍坚持不变。慈禧听说儿子要给她修复圆明园,非常高兴,并亲自动手画图,还叫宫廷建筑师样子雷按她的记忆复制出模型来。
同治皇帝看慈禧对修复圆明园感兴趣以为自己的妙计开始奏效了。于是,不顾群臣反对,一再督促开工,并传下旨意,自己要在七月二十日到园中视察。奕诉等权臣们感到事态严重,于是在七月十六日以奕诉领衔,联合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共十人,联合给皇帝上奏折,劝谏皇帝。这个奏折,是对同治皇帝自亲政以来的一些不当的言行,进行全面的规劝。其中包括劝阻修复园明园,一共谈了八件事:停止修复圆明园,皇帝不要化装到宫外游玩,不要跟太监们厮混,不要亲近小人,不要耽误上朝的时间,要广开言路,要重视列强为患,要力戒奢侈。
这道一心为了皇帝好的奏折却遭到了皇帝的冷落。奏折呈上足足三天,同治皇帝连一眼也没看,仍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奕诉眼见奏折石沉大海,焦虑万分,于是又与上奏折的权臣们一道去求见皇帝。同治皇帝满脸不高兴地问他们有何事请求召见。十位大臣说: “请求皇上批复他们的奏折。”同治皇帝这才拆开十位大臣的联名奏折,没看上几行就气得脸色都变了,狠狠地说:“我停工,停工,你们还有什么事嚼舌根子?”奕诉毫不退让地说:“奴才们上奏,不仅仅是停工这一件,请允许奴才宣读奏折。”说罢,就把奏折的内容逐条背诵一遍,一边背诵,还一边插进一些话。同治皇帝越听越气,突然“啪”的一声重重拍了一下御案,大声截断奕诉,说道: “得,得,我这个座位让给你怎么样?!”十位大臣一时愕然了,不知所措,文祥突然伏在地上痛哭起来,鼻孔喘着大气,嘴角流着白沫,竟然昏了过去。奕诉等九人一时慌了手脚,就连同治皇帝也吓了一跳。等太监们把文祥扶出殿外,醇亲王奕還边流着眼泪,边向皇帝进言,当讲到请皇帝不要化装出宫游玩时,同治皇帝打断了他,问道:“你们说我化装出宫游玩,你们拿出证据来!”奕還并不让步,一口气把同治皇帝化装到某某酒楼吃酒,到某某茶馆听书,到某某妓院嫖娼列举出一些。同治皇帝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这些见不得人的事居然被奕诉一一道出,又羞又恼,又无言以对,只好硬着头皮听奕還讲下去。最后,同治皇帝厚着脸皮说: “诸卿所谏之事,除了修复圆明园之外,其他的朕都可以采纳。”他扫视一眼九位大臣,紧接着说: “修园子是为了给太后享用,朕不能擅自做主停工,如要停工要奏明太后,要由太后亲定。”同治皇帝把慈禧抬了出来,九位大臣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同治皇帝拂袖而去,回后宫去了。
事过七天,同治皇帝单独召见奕诉,追问他自己化装出宫的事是听谁讲的。奕诉被逼无奈,只得实话实说: “听载激说的。”这个载激就是奕诉的大儿子。从此,同治皇帝恨透了奕诉父子,决心找个机会狠狠地收拾奕诉父子二人。
终于有机会了,七月二十九日,同治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宣布撤销前天对三个官吏的革职处分,收回对一个官吏提升的命令。同治皇帝这个决定显然是很荒谬的,奕诉极力反对,并同皇帝发生了争执。同治皇帝立即借题发挥,斥责奕诉对皇帝不恭,应从重惩处,并亲笔写了诏书,取消奕诉恭亲王世袭罔替的爵号,降为辅国公,免去所有官职,交宗人府议罪。还免去了载激的贝勒郡王的封号,撤销其御前大臣的职务。由于醇亲王奕還等人讲情,同治将奕诉的军机大臣职务保留,由世袭罔替亲王降为郡王,其他决定不变。七月三十日夜,同治皇帝又草拟一道上谕,以“朋比为奸,谋为不轨”的造反罪名,将以奕诉为首的联合上奏折的十个重臣一同革职。
这个消息很快被慈禧知道了。八月初一日清早,同治皇帝还没来得及召集朝臣公布上谕,慈禧和东太后一同来到了弘德殿。当着十个重臣及同治皇帝的面,慈禧流着眼泪说道:“十年来,如果没有恭亲王,怎么会有今天这个局面。皇上年轻不懂事,皇上昨天的上谕全部作废!"
慈禧这个举动,既收买了人心,又抑制了皇上,还等于公开宣布:自己虽然撤帘归政了,但仍然是最高的决策者,皇帝可以压服群臣,自己可以压服皇上,实际上,是为了借机干政,掌握大权。这一招,实在太高明了。
慈禧首次打破清朝的祖制,开始垂帘听政时,在奕诉等人的辅佐下,也推行一些有益于巩固清王朝的“新政”,本应该继续推动清王朝向近代化方向前进的,但由于她权势欲和贪欲的恶性发展,便逐步走向了这种良性选择的对立面,成了阻碍历史前进那种反动势力的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