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为上促兴邦(1 / 1)

史家曾根据忽必烈相继任用阿合马、卢世荣和桑哥理财,对其提出异议,而批评他“嗜利”,实则不然,忽必烈注重理财是讲究功利之举,目的是让国家尽快富起来。忽必烈并没有把国家钱财据为己有,随意挥霍,而是时时从大局着眼,以节俭为上。

从元太祖成吉思汗以来,曾给予蒙古宗亲、大将、功臣以大量赏赐,忽必烈也未例外,也常赏赐功臣,被人们看成是一种浪费之举。

不过,忽必烈同窝阔台等大汗不同,他从未乱行赏赐,并且有一定节制。忽必烈并未滥加赏赐,所赏所赐者均为应该受赏受赐之人,起到了调动大臣将领积极性的作用。

忽必烈赏有劳而赐有功,但为了节约国家钱财,每次赏赐的数目都有一定限度,而不是无止境的随意乱赏。忽必烈治国能从节约的角度着眼,赏赐有一定节度,这对于节约国家钱财具有重要意义。

忽必烈在位期间也曾兴建土木工程,但他并未过分,主要是修建了两都。忽必烈修建两都务求豪华壮丽,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宣扬国威、促进蒙古族的汉化都是必要的,并不是一种奢华之举,也不是一种不该花钱的浪费。

忽必烈在修建两都之时,曾经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尽量不影响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建造。

由于忽必烈注意到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尽量不误农时,所以,两都虽然修建的豪华壮丽,人们并没有感到负担过重,也未引起社会动**。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忽必烈把两都修建的富丽堂皇,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作为国家的象征,从一开始就警惕自己贪图享受。他在大都即将修成之时,从漠北旧居移来青草一株,栽种于王宫丹墀之前,起名为“誓俭草”(或作“思俭草”),目的是让自己不忘“太祖创业艰难”,让“后世子孙知勤俭之节”。

忽必烈就是这样,以不忘祖先创业艰难之精神激励自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至于忽必烈节俭到什么程度,根据时人及后人的部分记述,也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时人王恽曾在奏书中说,忽必烈“临御以来,躬先俭素,思复淳风,如轻纻衣而贵绸缯,去金饰而朴鞍履。至衣服等物,销织镀呀之类,一切禁止”。

据说,忽必烈从不穿戴贵重华丽衣帽,衣服常常是补了又补。后来,忽必烈曾将自己穿过的衣服储于箱中,以教育子孙保持勤俭之节。史载,武宗曾与皇太后等设宴于大安阁,大安阁中有一“故箧”,不知何故,特问宦官李邦宁说:“此何箧也?”李邦宁回答说:“此世祖储裘带者。臣闻有圣训曰:‘藏此以遗子孙,使见吾朴检,可为华侈之戒。’”武宗听了大为感动,下令打开箱子观看,武宗见了世祖所用裘带,十分感叹地说:“非卿言,朕安知之。”

当时,有位宗王在旁边,接着武宗的话茬儿说:“世祖虽神圣,然啬于财。”李邦宁听了不同意那位宗王所说的话,说道:“不然。世祖一言,无不为后世法;一予夺,无不当功罪。且天下所入虽富,苟用不节,必致匮乏。自先朝以来,岁赋已不足用,又数会宗藩,资费无算,旦暮不给,必将横敛接怨,岂美事耶。”武宗及皇太后听了深表赞同。

英宗也曾“御大安阁,见太祖、世祖遗衣皆以缣素木绵为之,重加补缀,嗟叹良久,谓侍臣曰:‘祖宗创业艰难,服用节俭乃如此,朕焉敢顷刻忘之!’”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忽必烈的个人生活十分节俭,甚至达到了苛薄的程度。

忽必烈不仅自己生活检朴,对家人要求也十分严格。据史书记载,有一次,皇后察必曾于太府监支取缯帛表里各一,忽必烈知道以后,马上指责说:“此军国所需,非私家物,后阿可得支?”察必皇后诚心接受批评,从此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自持。她率领宫中女工,执弓操弦,纺织丝绸,亲自裁制衣服。她还把宣徽院扔弃的羊皮捡回来,亲自动手缝成地毯。她见忽必烈戴着没有前檐的帽子,被太阳光刺激得眼花缭乱,便动手做了一顶有前檐的帽子,忽必烈戴上甚觉舒服,特下令推行全国。

察必皇后还亲自设计成一件前短后长,没有领袖的衣服,以方便骑马射箭。当时人见了,纷纷效仿,察必皇后所设计的衣服迅速风行全国。天子之重,后妃之荣,一缯之微,都不私用,实属罕见。皇后为天下之母,亲执女工,勤俭持家,历史上也很少见。忽必烈不仅对后妃要求严格,对子孙们的生活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太子真金有病,忽必烈前往探视,看到**铺有织金卧褥,以为真金生活奢侈,十分生气地对真金妻子阔阔真说:我总以为你最贤淑,为什么奢华若此呢?阔阔真听后,十分惶恐,急忙跪下解释说:“常时不曾敢用,今为太子病,恐有湿气,因用之。”说罢,立即撤去。忽必烈对家人要求如此严格,生活如此检仆,实属难能可贵。

忽必烈不仅对个人的小家要求严格,朴素如初,就是对整个国家的大家也是处处精打细算,从不浪费。

史载,英宗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元夕,英宗有意庆贺一番,“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听说其事以后,即上疏左丞相拜住进行劝谏,疏中说:“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拜住接到张养浩的上疏以后,立即袖其疏入谏英宗,英宗看了张养浩的上疏,最初大怒,即而转怒为喜,按照张养浩的建议,撤掉了张灯之令。

从张养浩的上疏中可以知道,世祖忽必烈为了节约,禁止搞张灯结彩等娱乐活动。

《元史》中还记载,忽必烈“敕宫烛毋彩绘”,又敕“鞍、靴、箭镞等物,自今不得以黄金为饰”。

至元二十九年(1292),“回回人忽不木思售大珠,帝以无用却之”。从这里可看出,忽必烈对各种不必要的浪费部是反对的。

总之,忽必烈的俭朴,为终元一代的皇帝和大臣奉为楷模,皇帝以忽必烈为榜样,大臣劝谏也举忽必烈的例子,均以忽必烈为法。其实,忽必烈的俭朴在历代帝王中也是极少见的,堪称历朝历代皇帝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