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七载著奇书(1 / 1)

忽必烈在东方先后发动了对日本、安南、占城、缅国、爪哇等国的战争,他的理想是统一东方,作一个整个东方的大皇帝。而对西方,但他知道隔着钦察和伊利汗国,已经没有办法征服其中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元朝与西方各国采取了十分友好的态度,才能频繁同欧洲各国进行往来。忽必烈与欧洲各国友好往来,其中有一个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就是马可·波罗来中国。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著名的旅行家。他的父亲柯罗和叔父马菲奥,都是威尼斯巨商。还是在马可·波罗出生前不久,尼柯罗与其弟马菲奥就从威尼斯起程,他们要前往东方经商去了。

两人从君士坦丁堡渡黑海,经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迷克克,之后辗转到了钦察汗国都城萨莱(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附近),留住一年。

后来准备返国,恰逢钦察汗别儿哥与伊利汗旭烈兀发生战争,归路已不安全,他们索性东行,来到不花刺(今乌兹别克布哈拉),又在那里留居三年。后来遇到旭烈兀派往忽必烈处的使臣经过那里,便应邀与其一起东行。

约于至元二年(1265)到达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忽必烈接见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并询问了许多西方之事,“先询诸皇帝如何治理国土,如何断决狱讼,如何从事战争,如何处理庶务。复次询及诸国王宗王及其他男爵”。

“已而大汗详询关于故皇、教会及罗马诸事,并及拉丁人之一切风俗。”忽必烈听了尼柯罗兄弟对西方的介绍以后,对方的奇闻逸事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决定派遣使臣随同他们去西方观摩学习。同时,忽必烈还写了一封致罗马教皇的亲笔信,请求派遣一百名熟知基督教律、通晓七种艺术的教士到东方来,还要他们取回一些耶路撒冷圣墓长明灯的圣油。

途中,元使因病停留。尼柯罗兄弟持蒙古国书继续西行,至元六年(1269)到达地中海东岸阿克拉城(今海法北),适逢教皇死,新教皇未立,遂向教廷呈递了蒙古国书,而后回到威尼斯,尼柯罗第一次见到自己十五岁的儿子马可·波罗。

二年过去了,马可·波罗已经十七岁了,于是尼柯罗兄弟二人便携其元廷复命,他们先到阿克拉觐见新任教皇格雷戈里十世,教皇派两名教士随同他们东行。

随后,又到耶路撒冷取来圣油,与教皇派遣的教士尼古勒和吉岳木等正式踏上了东行的旅程。行至途中,两名教士畏难不前,将教皇致忽必烈的书信和出使特许状委托给尼柯罗兄弟和马可·波罗以后,便折返而去。

于是,马可·波罗等三人取道伊利汗国境内,经过其都城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至波斯湾口忽里模子,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越过巴达哈伤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元朝辖境,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在至元十二年(1275)来到上都,三人拜见了大元皇帝,向忽必烈复命。忽必烈非常高兴,热情地厚待他们,并让他们三人做了元朝的官吏。

三人之中,马可·波罗尤为出众,他聪明谨慎,擅长辞令,短时间内便学会了蒙古语言和骑射,颇得忽必烈的信任。马可·波罗除了在大都供职以外,还经常随从忽必烈巡幸上都,又多次受忽必烈委托巡视各地或出使占城、印度等地。

他到过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江浙等行省的许多地方,足迹遍于中国各地。从多次交往中,他知道他还曾奉忽必烈之命在扬州任职三年。

马可·波罗善解人意,忽必烈特别喜欢了解外地风土人情,每次出使或在外地任职回来,便将外地情况详细向忽必烈奏明。他这样做,让忽必烈很高兴,所以对其更加宠爱。就这样,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

马可·波罗及其父、叔父长期居住中国,天长日久,滋生怀念故土之情,开始上书忽必烈,希望能恩准请求回国。

至元二十六年(1289),伊利汗阿鲁浑因元妃伯岳吾氏去世,派遣使者来元朝请求续娶其亡妻本部女子,忽必烈答应将伯岳吾氏贵族之女阔阔真嫁给伊利汗国阿鲁浑汗,并答应马可·波罗及其父、叔随同护送伊利汗妃阔阔真的使者回国。

当时,正值西北诸王叛乱,陆路很不安全,马可·波罗等人便随同送亲队伍,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海路启程西行,在海上航行了两年多,历尽艰险,始到达波斯湾口的忽里模子。

这时,阿鲁浑汗已死,其弟亦邻真朵儿只(海合都)已经即位。

至元三十年(1293),马可·波罗和使者又奉亦邻真朵儿只之命,将阔阔真送到阿八哈耳,与阿鲁浑之子合赞成婚。

完成送亲任务以后,马可·波罗等三人从桃里寺动身回国,于元贞元年(1295)回到威尼斯。

1296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他在狱中讲述了游历东方的见闻,引起热那亚人的极大兴趣。同狱的小说家鲁思梯切诺将他口述的内容笔录成游记一书,于1298年完成。

这部游记的最初版本是用中古时期法意混合语写成。后来人们争相传抄,相继被译成拉丁语、意大利各种方言和其他欧洲语言,由于涉及地域广,人员多,在传抄的过程中,原稿丢失已无从查找。现在流传下来的各种文抄本有一百四十多种。

1938年,摩勒和伯希和将英译本重新校订出版,题名为《马可·波罗寰宇记》,被认为是最好的本子。

其余译本或作《威尼斯市民马可·波罗的生活》《威尼斯人马可·波罗阁下关于东方各国奇事之书》《东方闻见录》《百万先生书》等,通常只称《马可·波罗行纪》。

中国先后出过四种汉文译本,以1954年冯承译《马可·波罗行纪》流通最广,影响最大。《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个部分,该书的第一部分描述马可·波罗东来之时所经过的一些国家,同时还详尽地记录了经过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国家制度等;第二部分,记述了忽必烈时期的中国政事,描述了北京、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名城的概况,特别对丰富的物产中国物产丰富和繁荣昌盛进行由衷的盛赞。

书中还介绍了中国驿站制度、常平仓制度和使用纸币、煤炭等,也记述了忽必烈同北方诸王的斗争以及阿合马等人理财、宫廷斗争的情况;第三部分,记载中国近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第四部分,记述成吉思

汗之后蒙古诸王汗国之间的战争和俄罗斯的概况。

马可·波罗关于中国的记述,包括忽必烈时期的事件、制度、地理、物产、风俗等等,基本上准确可信。当然,也有一些夸张的地方。

《马可·波罗行纪》向欧洲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东方世界,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特别是这部书对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来说真可谓是一部宝典,影响很大。哥伦布见到此书后,一直将其带在左右,他就是读了这部书以后,才知道东方有一个遍地都是黄灿灿的金子的地方——中国和日本。于是,哥伦布决心出海航行去寻找这个奇异的世界,结果在航行途中发现了新大陆。

马可·波罗对东方的介绍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举世公认,实际上,这一贡献是与忽必烈与西方中国友好交往,欢迎马可·波罗来华是分不开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忽必烈比马可·波罗的贡献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