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备战(1 / 1)

康熙皇帝为了寻求和平解决同俄国争端的途径,了解边境情况,曾在康熙五年(1666)遣赴尼不楚。但俄方粗暴无礼,问题未得解决。康熙八年(1669),俄国商队来华,这时中俄关系已很紧张,但康熙皇帝还是亲自了接见该商队的首领谢特库儿·阿布林,赏赐礼品,允其出售俄国商品,购买中国的丝绸、棉布、宝石等。同年冬,康熙皇帝再次遣拉岱等四人去尼布楚,与俄国当局谈判停止边衅、归还逃人根特木儿等问题。

根特木儿原系游牧于石勒喀河和音果达河一带的我国达斡尔人首领。

顺治十年(1653),俄国人第一次强占尼布楚时,根特木儿率部下与其他各部一起内迁到根河和海拉尔河一带。清政府封他为四品官,将其所部三百人编为三佐领,并于年底令其参加呼玛抗俄之役。但是,根特木儿在俄人引诱下,竟于康熙六年(1667)背叛祖国,逃往尼布楚,投靠俄方。根据当时清朝的“逃人法”,逃人并不因其逃亡而自动改变其原来的隶属关系,国家有权追捕,并对窝逃者给以加倍惩罚。康熙皇帝据此派人与俄方展开了以索要逃人根特木儿为中心内容的交涉活动。

康熙九年(1670),根据清政府的倡议,中俄双方在北京会谈。俄方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诸如对俄国使节放行无阻;准允俄国商人在中国自由经商;制止中国居民反抗侵略;等等。面对中国索要逃人之事,则推托须待沙皇批准,未予答复。当时康熙皇帝的态度十分明朗,要求归还逃人,停止边衅,并以此作为维系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双方贸易的前提。俄使返回尼布楚,带去康熙皇帝致沙皇书信,信中严正申明:“如今,若按尔所奏,愿求永远和好,则应归还叛逃之根特木儿。此后勿起边衅,以求安宁。”

此信由清朝索伦总管孟格德交给俄国驻尼布楚总管阿尔申斯基,并立即译成俄文送往莫斯科。阿尔申斯基口称中国方面的愿望不难满足,要清政府耐心等待。但一拖就是六年,不做答复。康熙十四年(1675),沙皇政府再次派遣以尼果赖·加夫利洛维奇·米列斯库为首的使团来中国。次年至京城,五月初五呈递国书之后,五月十五日和六月十一日,康熙皇帝先后在太和殿和保和殿两次接见俄国使团。俄使旨在要求通商贸易、开辟中国市场,根本无意解决中俄边界争端。在沙皇的国书中,对俄国入侵中国的问题及中国“勿起边衅,归还逃人”的要求只字不提。尼果赖来华途中接见了根特木儿,他的随员中就有根特木儿的侄儿托库尔泰,并在嫩江被清朝官员当场指认出来。谈判中,尼果赖却抵赖说根本不知道根特木儿其人。他还推诿说,俄国政府看不懂六年前清廷皇帝给沙皇的书信内容,因此不知道中国政府的要求,无法答复。清朝官员当场戳穿其谎言,指出,六年前俄使英那蒂来京谈判,“凡事俱已详知而返”;我索伦总督孟格德已亲自将康熙皇帝给沙皇信件逐字翻译,通知尼布楚俄国总管达尼洛·阿尔申斯基等人。之后,并译成俄罗斯文,与敕书一并寄送。可见,借口不通文书而声称不知根特木儿情由纯属有意推托。据此,清朝官员认为,其来使之言及察罕汗奏文内,虽有修好之意,亦正可信。

康熙皇帝对俄使阻挠谈判十分不满。七月初一日,俄使回国前夕,康熙皇帝令理藩院谕来使:你主欲通和好,应将本朝逋逃根特木儿遣还,另简使臣遵中国礼行,方许照常贸易。康熙十五年(1676)七月二十四日,尼果赖使团离京回国。

和平交涉未取得成果,康熙皇帝不得不思考准备以武力驱逐侵略者。

平定三藩叛乱之后,康熙皇帝为平叛战争胜利再次去盛京告祭祖陵,并巡视吉林乌喇(今吉林市)等地。康熙皇帝于二十一年(1682)二月十一日特谕乌喇将军巴海:今以云南等处底定,躬诣盛京告祭三陵,意欲于扈从人等喂养马匹之暇,观看乌喇地方。二月十五日,他率文武大臣扈从人等从北京出发,三月初四日,到达盛京。至三月十一日,告祭福陵、昭陵、永陵大典分别举行完毕。次日,从兴京(辽宁新宾)出发,经哈达城(辽宁西丰)出柳条边,巡行乌喇地方。

将军巴海在中途阿尔滩诺门地方迎接,一路行围射猎,于三月二十五日到达吉林乌喇地方。在松花江岸,康熙皇帝率皇子及扈从诸王、所有文武官员向东南,望祭长白山(传说满族兴起之地),行三跪九叩头大礼。在吉林小憩两日,于二十七日登舟泛松花江上,驶往大乌喇(今吉林乌拉街),清澈的松花江水波光粼粼,两岸山川秀丽,江上水师船队浩浩****。康熙皇帝举目四望,触景生情,挥笔作《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轻纱)明(呈现眼前)。彩帆画鹦(一种水鸟)随风轻,萧韶(相传舜时的一种乐器)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

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船的桅杆)接舰屯江城。貔貅(传说中的猛兽,在此比喻勇士)健甲皆锐精,旌旄(古代用牦牛尾制的旗,在此指军旗)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明净、清澈,寓示前景光明)。

康熙皇帝用“我来问俗非观兵”表述此行目的,强调问俗。南方“三逆”之乱既已平定,为消除北方外患创造了有利条件。康熙腾出手来加强东北边疆实力,准备驱逐俄国侵略者。如此,便不可能不观兵,事实也确在观兵。

吉林,旧名船厂,自明初即为我国重要造船基地之一。清初以来,因抗俄斗争需要,造船之外更兼以训练水师。顺治十八年(1661),始设吉林水师营,以迁移之人充当水手。康熙十三年(1674),水师营总管移至黑龙江,吉林仍保留一部分水师,派人管理,训练水兵,制造船只。康熙十五年(1676)春,康熙皇帝以吉林水陆要冲的战略地位,决定将宁古塔将军移驻于此,进一步充实水陆官兵。在此建立木城,倚江而居。所统新旧满洲兵两千余名,并徙来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修造战舰四十余艘,双帆楼橹与京口战船相类。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樯。“日习水战,以备老羌(俄国侵略者)。”此外,吉林西北,七十里的大乌喇,亦称打牲乌喇,设有打牲乌喇总管衙门,隶内务府,为皇帝采捕东珠、蜂蜜、松子和鲟蝗鱼,其下设捕珠大船七只,由吉林水师营备领,威呼(满语,独木船,后来非独木小船也称威呼)三百九十九只,内协领衙门四十只。这样,吉林乌喇及大乌喇两城及其间沿松花江的七十里水域,便成为修造船舰、训练水兵的重要战备基地。康熙皇帝亲临此地,岂有不观兵之理。将军巴海将所有大小数百船只和精锐官兵全部集中,排列阵式,供康熙皇帝检阅,所以才出现“乘流直下蛟龙惊”“旌旄映水翻朱缨”的雄伟壮观场面。康熙皇帝在吉林停留了十二天,起到了观兵讲武以备战抗俄的作用。

康熙在歌中说“我来问俗非观兵”,这不仅暗示他并不喜欢穷兵黩武,也如实地表达了他的根本施政方针——问俗与观兵二者必须统一。抗击外国侵略者为了边疆平安,百姓乐业;抗击外敌固然依靠军事,但必须关心军民疾苦,缓和内部矛盾,军民上下同心协力,才能壮大军威,战而胜之。为了“问俗”而“观兵”;为了更好地“观兵”而“问俗”,是他此行的目的。所以此次东行,除“观兵”之外,他还大肆“问俗”:

赦免罪犯,蠲免钱粮。在盛京谒祭福陵、昭陵礼竣,谕户部、刑部:山海关以外,及宁古塔等处地方,官吏军民人等,除十恶等真正死罪不赦外,其余已结或未结的一切死罪,概行减等发落。军、流、徒、杖等犯,均予以赦免。奉天、锦州两府属,康熙二十一年地丁正项钱粮,通行蠲豁,其官役垫补包赔等项应追银两,察果家产尽绝,亦并豁免。康熙皇帝东巡至乌喇地方,见风气严寒,考虑到由内地发遣来的人犯水土不服深为不忍,因而谕令刑部以后免死减等人犯,均发往尚阳堡(辽宁开原东)安插。其应发尚阳堡人犯,改发辽阳安插。在反叛案内应发乌喇地方人犯,只令其当差,不必给人为奴。

严禁诬拿无辜之人。当时,不许随便采挖人参,有官兵巡查。松花江上泛舟之后,兵部议复奖赏巡查采参官兵定例,以视缉获多寡,分别议叙。对此,康熙皇帝虽然基本同意,但考虑这种办法容易导致巡查官兵追求缉获数量,而将上山采捕他物,并非系采参之人,也妄加拘执,夺其资财,使无辜者受害,于是,令补充条款:巡踪章京兵丁,诬拿无辜之人,将章京革职,兵丁带枷关两个月禁闭,鞭一百。若有趁机夺取财物行为,章京不仅被革职,而且要交与刑部议罪,兵丁再多关一个月。从而保证了那些经过批准发给证书的打牲、采集等正常生产活动不受于扰。

优待汉族知识分子。尚阳堡流犯王廷试之子王德麟向康熙皇帝申诉,称伊父因窝逃被流放,今因年老体衰,恳请发回原籍,愿以身代罪。督捕衙门议不准行。康熙皇帝对其父子两人甚是同情,考虑他们难得遇到直接向皇帝陈述的机会,又都是读书人,因此,特殊批准,令都发回原籍。

改革官员补授办法。同年五月初四,康熙皇帝结束为期七十九天的东巡。之后,仍继续解决在东北发现的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前盛京看守陵寝及山海关等处城守章京员缺,俱令其子弟顶补,后停止此例,改由京师补授。这次东巡发现,章京员缺尽从京师补授办法颇有欠缺,不仅新官阖家北迁,路途遥远,往返艰难,视为畏途;其前任章京所遗孤孀将房屋田地交给所补之员,生活无策,困苦程度日甚。

因此,康熙皇帝于五月初十谕户、兵、工三部:“嗣后盛京看守陵寝及山海关等处城守章京员缺,不必自京补授,由该将军在伊等子弟内选择贤能者,具题引见顶补,以免其往返迁移之苦。倘伊等子弟无人堪用,补授其他人员,可另拨给田房,其前任章京田房留给其孤孀享有。”这项官员补授办法的改革,出于康熙皇帝对官员及其家属的关心,同时,有助于培养选拔东北地方官员;田庐产业的保留,使国有旗地逐渐向私产演变,鼓励驻防东北的八旗官兵世代安居,建设东北。

革除兵丁无益差徭。康熙皇帝在吉林地方访询军民疾苦,见兵丁役重差繁,劳苦至极。回銮之日,已降特旨纠正。五月十九日,再谕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瓦礼祜等,具体规定:一、停止最妨农事、徒劳人力的寻捕鹰鹤(一种猛禽)窝雏之役;二、八月放鹰、寒冬寻觅山鸡,人马劳顿,亦行停止;三、围猎讲武不可无时,关心贫人,分给其少许猎物,不可时加责罚,不得被狂兽误伤;四、停止打鱼差役。康熙还特别告诫将军以下各级官员,体恤兵丁,时加怜悯,鼓励农业生产。他指示,吉林乌喇田地米粮甚为紧要,农事有误,关系非细,宜劝勉之,使勤耕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初九日,宁古塔将军巴海被革职,其主要原因是:一是他隐瞒粮食产量,假报叟登(今吉林永吉搜登)等处田禾未收;二是他不恤士卒。同年九月初十,康熙皇帝告诫新上任的宁古塔将军殷图:尤宜爱养兵丁,保障其生活。我兵逼近罗刹,须时加操练,以修武备。巴海暴戾贪污,不恤士卒,遂至失去官职。“新满洲”皆求主来归,理应抚绥慰劳,施以教化,以安其生。

如此看来,康熙皇帝“问俗”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关心兵民疾苦,革除官员恶习,调整官民、上下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以增强东北边疆实力,兵强马壮,万众一心,反击沙俄,驱敌于国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