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在马嵬驿与太子李亨分兵之后,孤苦伶仃,心中满怀惆怅,失魂落魄般无精打采地骑在马上,缓缓前行。随行大臣仅韦见素、韦谔父子两人,此外,就是一些妃嫔、皇子、皇孙,以及宦官高力士和以陈玄礼为首的随行卫队。
六月十七日,行至岐山县(今陕西岐山),还未住下,忽闻传言,说安禄山的前锋部队即将追及。玄宗遂马不停蹄地穿过岐山县,往西北跑到扶风郡(治今陕西凤翔),在扶风郡下宿,后来才知道只是一场虚惊。这时,禁卫士卒苦于奔波,牢骚满腹。
原来他们大多是长安市井子弟,离京越远,思家之念愈切,于是“各怀去就,往往流言不逊”,连陈玄礼也制止不了。玄宗担心军士们又会闹出什么乱子来,正在发愁不知所措时,成都献的春徕十余万匹,运至扶风。
玄宗使命将春练全部放置庭中,将禁军将士全部召入,扶着轩栏无可奈何地对他们说:“朕比来衰耄,托任失人,致道胡乱常,须远避其锋。知卿等皆仓促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跋涉至此,劳苦至矣,朕甚愧之。蜀路阻长,郡县偏小,人马众多,或不能供,今听卿等各还家;朕独与子、孙、中官前行入蜀,亦足自达。今日与卿等诀别,可共分此彩以备资粮。若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各好自爱也!"
玄宗话说至此,好不伤心,泪下沾襟。众军士还是第一次见到玄宗如此屈己自责,如此地伤感绝望,不免怜悯起这个落魄天子来,一个个表示:“臣等死生从陛下,不敢有贰心!”玄宗抽泣良久,又说:“去留听卿。”由是军中“流言始息”。
六月十八日,玄宗命剑南节度留后崔圆为剑南节度等副大使,令他做好
迎驾的准备。第二天,玄宗一行离开扶风,行至陈仓下宿。二十日,玄宗至陈仓西南的散关。散关在终南山脉的西端,过了散关,便进入汉中地区,随即便可沿嘉陵江上游南下,直抵四川的门户剑州了。
于是,玄宗分护驾的禁军将士为六军,派儿子颍王墩先入剑南,寿王瑁等率领大军随后。六月二十四日,玄宗行至汉中的河池郡(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崔圆已等候迎驾。崔圆告诉玄宗“蜀中车稔,甲兵全盛”。
玄宗大悦,这是他离京以来首次听到的好消息,很是高兴,当即擢升崔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又以宁王宪的次子陇西公瑀为汉中王、梁州都督、山南西道采访防御使。
这时,去平凉的王思礼因河西诸胡变乱,退回,赴至河池郡,玄宗便将他留在身边,任为行在都知兵马使。
另外,原辅佐哥舒翰守潼关的监察御史高适,兵败后也从骆谷翻山越岭,赶至河池郡。他见到玄宗,痛陈潼关兵败的原因,并说:“臣与杨国忠争,终不见纳。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听了也感到的确是杨国忠的失策误国,对高适的前来颇为高兴,故擢升他为传御史。
七月十三日,玄宗一行终于翻过四川东北角的大剑山。通过剑门关,行至剑州的普安郡(治今四川剑阁),遇到刑部侍郎房琯从长安只身赶来。
当初玄宗离开长安时,群臣大都不知道,行至咸阳时,玄宗曾问高力士:“朝臣谁当来,谁不来?”高力士回答说:“张均、张泊父子受陛下恩最深,且连戚里,是必先来。时论皆谓房琯宜为相,而陛下不用,又禄山尝荐之,恐或不来。”玄宗说:“事未可知。”
及等到琯来,玄宗便问他张均兄弟为何未来,房琯回奏道:“臣帅与偕来,逗留不进;观其意,似有所蓄而不能言也。”玄宗转身对高力士说:“朕固知之矣。”当天,玄宗又擢升房琯为文部(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剑门关乃四川部的重要门户,形势十分险峻。过了剑门关,进入四川也就到了安全地带。此时玄宗如释重负,心情顿感轻松。
七月十六日,玄宗在政治上又耍了一次新花招,下诏告天下: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以永王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以盛王琦充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以丰王珙充武威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应领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其诸路本节度使虢伟王巨等并依前充使。其署置官属及本路都县官,并任自行简择。
玄宗这一发往全国的诏书,其目的,一方面在告谕天下自己离开长安后的下落;另一方面,说明朝廷权力中心仍在自己一边,马嵬驿分兵后的太子,其地位仍仅仅是太子,自己并没有将最高统治权交给他。这纸诏文的内容,玄宗是经过反复考虑的。从诏文的内容看来,玄宗似乎在分派诸皇子领兵各道,对安禄山形成围讨的形势,但实际上是针对太子而发的。
因为太子李亨早在半年前(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已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以哥舒翰为副帅东讨。天下兵马元帅也者,乃全国所有军队之最高统帅,而现在虽名义上仍为天下兵马元帅,实际上却反以储君之尊只领调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对其权力做了具体的限制。
就当时形势来说,玄宗自己既已退往蜀中避难,太子李亨自马嵬驿分兵北上,处在斗争的前线。李亨身为朝廷储君,天下军国要务理应委其具体主持,为何反而抑其权而与诸王平分秋色呢?
显然,这是玄宗对马鬼驿兵变一事进行的报复。这反映了他到达四川,安全感上升以后,便又不甘心拱手将皇权让给太子李亨了。于是,玄宗便想出这套太子与诸王分镇天下的办法,借以培植诸王牵制太子势力的发展,这是他与太子李亨之间矛盾的又一深刻发展。
七月十九日,玄宗进入巴西郡(治今四川绵阳东北),太守崔涣前来迎接。崔涣乃当年翻中宗复辟的五王之一崔玄肺的孙子。玄宗见了很高兴,房琯又荐其有才,玄宗便擢升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又以韦见素为左相。
据说,玄宗刚入斜谷,天色尚早,浓雾未散,给事中韦倜在馆舍中得新熟酒一壶,乘兴跪献于玄宗马前。玄宗并不接杯。韦倜以为玄宗怀疑酒中有毒,便倒入另一酒杯,自己先饮。玄宗见了便说:“卿以我为疑也。始吾御宇之初,尝大醉,损一人,吾悼之,因以为戒。迨四十年矣,未尝甘酒味。”又指高力士等人为证说:“此皆知之,非绐卿也。”
原来,玄宗在开元四年(716)时,因嗜酒大醉怒杀一人,第二天不记得,还派人召他来。左右告诉他后,他悔恨不已,从此戒酒。进入巴西都后,因蜀中气候温湿,多瘴气,宰相要高力士等劝玄宗宜喝些酒,但玄宗仍坚持不喝。
经过四十六天的长途艰难跋涉,七月庚辰二十九日,玄宗终于到达成都(又名金堤城)。其时,随从官员及六军将士,也只不过一千三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