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立新制 整编牛录(1 / 1)

努尔哈赤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为报父、祖之仇起兵以来,可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这时辖区已经非常辽阔,兵马众多。

这些女真人,原来散处辽宁、吉林、黑龙江各地,还有流入朝鲜境内的六镇“藩胡”,他们习俗不一,制度悬殊,有的捕鱼捉貂,渔猎为生,有的室居耕田,役使阿哈,饮食服用,皆如华人。如果没有统一、正确的管理制度,取代旧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方式,就很难真正地统一起来,这个各有特色、复杂松散的混合体便将是昙花一现,不能长期延续下去,也无法对付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压制女真的明王朝大军的进剿。正是在这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严峻形势下,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明智地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始于女真氏族的狩猎制度生产组织。

前此,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额呼为牛录(汉语大箭)额真(额真汉语主也),于是以牛录额真为官名。

牛录,在满语中是箭或火箭的意思;额真,在满语中是主的意思。牛录额真即火箭主,原是狩猎时的十人之长,起源甚早,后演变而成为官名。随着女真社会生产的发展,牛录组织日益扩大。到女真社会出现阶级分化和阶级对抗之后,牛录不仅是狩猎生产组织,而且衍变成奴隶主贵族发动掠夺战争或进行军事防御的工具。

牛录额真成为官名,最早出现于历史文字中是《满洲实录》和《清太祖实录》万历十二年(1584)的记载。努尔哈赤起兵已经一年,他的军队至少发展到五百人,“上率兵五百,征董鄂部主阿海巴颜”。因军队较多,便出现三百人一牛录的军事组织。《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录额真,统辖三百人。”

从此,牛录额真已经不是出师行猎的临时性的十人之长,而成为女真的一种官名。牛录不仅是围猎组织,同时也是军事组织。

到了万历十七年(1589),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战争已经进行六年,他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管辖部民的增多,以及王权的建立,便组织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当时分为四个兵种: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和能射军。

而《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也作了同样记载:

上至古勒山,对黑济格城,据险结阵。令各旗贝勒大臣,整兵以待。由此可以得出,努尔哈赤早已将建州士兵编成各旗,并已早有军旗。

万历二十四年(1596),朝鲜人申忠一到费阿拉,所见建州军旗:旗用青、黄、赤、白、黑,各付二幅,长可二尺许。

努尔哈赤始设四旗一事,清朝有的史籍系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所载:

上以诸国徕服人众,复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先是,我国凡出兵校猎,不计人之多寡,各随族党屯寨而行。猎时,每人各取一矢,凡十人,设长一,领之,各分队伍,毋敢紊乱者。其长称为牛录额真。至是,遂以名官。

实际上,努尔哈赤在这一年对建州军队进行了一次整编。他“复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员,或并画一旗色,以黄色、白色、红色、蓝色四色为旗的标志。这次重要改革,为尔后八旗制度的确立奠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