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在有意无意之间给别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踩脚、碰撞、言语伤害等。当你有意或无意给别人带来伤害的时候,道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只要勇于道歉,很多即将发生的冲突便有可能因为一句诚恳的“对不起”而得到化解。
有这样一个关于道歉的故事——
1993年,受到日本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动**,经济增长明显地下降。这时,大多数美国人都把经济上的不景气归结于日本经济的动**,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关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责任。然而,格林斯潘却主动出来道歉了。他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承认,早在两年前,他就接到过助手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提醒他,日本经济可能在近期出现动**,并且可能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当时的他对这份报告并没有在意,随意翻完之后就丢在了一边。如今,报告中预测的事情发生了,格林斯潘认为自己负有一定的责任。
格林斯潘在道歉的同时,请求辞职,但他的坦诚打动了克林顿。克林顿知道,这位老人是出于极强的责任感才不能原谅自己的,实际上他的业务水平仍然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发生的问题也不应该全都怪罪在他一个人头上。
于是,克林顿对他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相信你在将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会做得更好。”就这样,格林斯潘赢得了克林顿的充分信任,在此后他任关联储主席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再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他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学家之一。
知错就改,敢于道歉,才会赢得别人的谅解和尊重。相反,如果犯错一方明明错了,却始终不肯承认错误,就有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一所中学的食堂里,学生们正井然有序地排着队,这时候,有一个初三年级的男生被前面的同学一推搡,不小心后退踩到了身后一位男同学的脚。因为觉得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这个男生没有道歉。这可把他身后的男生惹火了,他大声骂了起来:“有没有素质呀你,踩到人了不会道歉呀?”
结果这个男生也急了,用胳膊肘狠狠地捅了一下身后那个同学,于是,两位同学扭打成一团。直到“生管老师”赶到,才制止了这场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的打斗。
本来是一件小事情,却因为不懂道歉而发展成大事情,这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道歉。道歉不仅仅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开端,它还会使孩子因为自己的诚实而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那么,家长应教孩子学会哪些道歉的技巧呢?
1.犯了错误要立即道歉
拖得越久就越难以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所以,如果孩子错了,家长就要求他及时承认并道歉。与其等别人提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更易于获得别人的谅解和宽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犯错后及时承认并道歉,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就会大为减少,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也会和谐很多。
有些道歉即使不能马上进行,以后也要找准时机表示自己的歉意。如果双方积怨很深,或当对方正处在气头上,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达歉意,等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赔礼道歉。
2.道歉时的态度要诚恳
道歉不仅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更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品格与修养。因此,道歉时一定要诚恳、自然、落落大方。
有些人知道自己的过错,也有意识向别人道歉,但说话的语气让别人听来觉得不诚恳、态度傲慢。诸如冲着别人说:“对不起,噢!”“我说对不起还不行吗?”这样的道歉不仅不能让对方接受,相反,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家长教孩子说“对不起”时,应该要求他们面带微笑,语气低缓,使人感觉到他是真心悔过。
3.道歉时,要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
有些孩子明知自己有错却百般抵赖,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只有懦夫才会逃避责任,一个真正有勇气的人,在自己犯了错误以后,会说明犯错的原因,但绝不能找借口逃避责任或者把责任推卸给对方,即使自己只有部分责任,也要主动承担。主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会鼓励对方也承担属于他的那部分责任。这样的道歉方式,不仅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诚意,更能为自己赢得成功的人际关系。
4.道歉用语应当文明而规范
让孩子多掌握一些道歉用语。有愧对他人之处,宜说“深感歉疚”、“非常惭愧”;渴望原谅,需说“请您原谅”;有求于别人,可说“真是打扰了”、“太麻烦你了”;一般场合,则可以讲“对不起”、“很抱歉”等。道歉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用语上不能让孩子表现得太随意。
道歉的语言以简洁为主,切忌哕唆、重复,但也不必夸大其词,一味往自己脸上抹黑,那样,对方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甚至可能认为你虚伪。
5.掌握道歉的尺度
不该向别人道歉的时候,绝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向对方道歉认错。这种做法,对双方都没好处。同时你要分清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这两者的区别,有些事你可以表示遗憾,但不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