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1 / 1)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把“我”当成别人,当成“你”,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处在他那个环境当中,我会怎么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它客观上要求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与思维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然而,现实中,因个人生活经验和处境的不同,要做到换位思考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下这个有趣的故事要说明的正是这个道理:

小羊请小狗吃饭。小羊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但小狗只喜欢吃肉,面对一桌青草,它勉强吃了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可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香啧喷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没吃。

从此,小羊看到小狗就懒得搭理,而小狗也经常会告诉别人,小羊是个小气的家伙,不值得交往。

故事中的小羊和小狗之所以出于一片好意招待对方,却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从自身的经验及需求出发,没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与自己的不同,以至于使彼此的交往陷入僵局。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独”惯了,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得过于强调自己,不在意别人的感受,鲁莽,自高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等。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很难和别人相处,他将来的发展就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家长应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呢?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亲身体验别人的处境,知道别人的感受。我们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别人而冒犯他们,也会被别人“冒犯”、“误解”。这个时候,如果交往的双方能够体谅到对方的心情,能够以宽容、谅解的态度来处理彼此的关系,就会减少许多冲突,达到和别人友好相处的目的。如果能教孩子学会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学会理解与宽容,就会让他掌握一种与别人和睦相处的方法。这种理解与宽容不仅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

1.家长应为孩子营造换位思考的环境

家庭中,家长是否会换位思考,深深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懂得换位思考,为孩子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家庭环境,孩子就能从中受到启发与感染。

一天,小凤的妈妈下班回来后非常生气地说:“这个小刘真是岂有此理!今天公司查账,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她把前面的一个数据弄错了。结果也影响到了我。我们一起受到了单位的通报处罚,更可气的是,公司因此事罚了我1个月的奖金。”

小凤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从妈妈的表情上,她知道妈妈受了委屈,不禁也暗暗埋怨起妈妈口中的同事小刘,于是小声嘟囔道:“我再也不到刘阿姨家玩了。”

小凤的爸爸看到这种情况,安慰妻子说:“你先消消气,小刘罚了多少?”

“2个月的奖金。”

“看来小刘比你惨多了。小刘比你工作时间短吧?”

“是啊,她来单位才半年,我都干了3年多了。”

“那你是她的老师,是领导喽。”

“对,我一直带着她。”小凤妈妈的脸上此时露出了一丝得意。

“那么,小刘犯一点儿错误也是应该理解的,谁不会犯错呢?况且她损失了2个月的奖金,心里更不好受。你作为她的领导应该替她想想,虽然主要责任在她,但你这个领导也是监督不力啊。”爸爸小心地说。

小凤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也对呀。下班的时候,我看小刘都哭了,我得给她打个电话。”

在电话里,小凤妈妈安慰了小刘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她高兴了很多。

这一幕小凤都看在了眼里,等妈妈打完电话,她不禁关心地问妈妈:“妈妈,刘阿姨还伤心吗?”

事实上,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跟着模仿,大人的换位思考也会被孩子模仿。所以,作为家长——孩子的行为示范者,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环境,让换位思考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孩子的心底。

2.教孩子体验别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难免自命不凡,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不能体谅弱者的难处。这个时候,家长必须让孩子学会体验别人的感受。这不仅能使孩子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更能让孩子具备良好的教养。

小荣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渐渐养成了骄横、任性、自私的性格。爸爸妈妈把小荣接来和自己一起住时就发现了他的这些缺点。

有一次,小荣和其他孩子一起在外边玩。路边有一个盲人,一边拉手风琴一边唱歌。他的面前摆着一顶帽子,路人觉得他唱的歌好听,就往他的帽子里扔零钱。

孩子们围着这个盲人,觉着很好奇,纷纷叫嚷:“瞎子,瞎子,快来看瞎子唱歌。”

小荣也跟着喊。

看到这一幕,小荣的爸爸很生气,把小荣叫了回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小荣低着头,心里想:“他们都在喊,为什么我不能喊?”

爸爸看出他的心思,想起小荣前些天因为牙齿掉了,装了一颗假牙,便语重心长地说:“今天你围着一个盲人嘲笑他的眼睛瞎了,如果哪天有人知道你有一颗假牙,对着你喊‘豁牙子,豁牙子’,你会怎么想?”

小荣听了,脸一下就红了。

爸爸拍了拍小荣的脑门,轻轻地说:“知道错了就好,在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多想想别人的感受,不能随便嘲笑、挖苦别人,那是非常不好的。”

小荣懂事地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生活中,爸爸总是这样教育小荣,让他体验一下别人的感受。小荣也渐渐变成了一个懂事、善解人意的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单纯而善良的。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伤害到别人,给别人带来烦恼的时候,就会觉得很不安。作为家长,应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告诉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自己如果有同样的遭遇时,也一样会受伤,会不高兴,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懂得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当然,同时得到了别人的尊重。

3.让孩子切身体验换位思考的可贵

一位妈妈在她的教子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给女儿买了一本《米老鼠》杂志。下课了,她拿出杂志高兴地翻阅,这时,她的同桌起身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了,墨水洒到了杂志上,把一本精美的《米老鼠》杂志弄脏了。女儿很生气,不但让同桌赔她新的杂志,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结果,女儿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当女儿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想告诉她要宽容别人,多为别人想想,但我还是决定让她亲身体验一下被人宽容的滋味。当天晚上,女儿不小心把一碗饭打翻了,我知道教育女儿的时刻到了。于是,我大声对她喊:“你怎么搞的,不好好吃吃饭,浪费粮食,罚你今天晚上不许吃饭了。”

女儿看到我这种态度,伤心地哭了起来:“我又不是故意的。”

这时,我温柔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妈妈只是想告诉你,因为不小心犯了错误而不被人原谅是很不舒服的。这就如你不原谅你同桌的不小心,还让老师批评他一样。你说,是吗?”

女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对于孩子来说,唯有切身体会,才能意识到换位思考的可贵。因此,必要的时候,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受点儿“教训”,这对孩子来说印象特别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也能极力做到得理饶人,不过于苛责别人。

4.通过电视等媒介,让孩子做角色转换游戏

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一起经历了一件事情或者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如果出现类似的一幕,“我会作何感想?我如果是他,我会怎么做呢?”此外,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适当进行角色互换,让家长做“一日孩子”,让孩子做“一日家长”,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

总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颐指气使等等行为特点,与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因缺乏认知,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颇,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家长能循循善诱,让孩子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何种伤害,孩子就会慢慢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等坏毛病,变得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