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做到彬彬有礼(1 / 1)

当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不但是社交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一个举止得体,待人彬彬有礼的孩子,展现给他人的是一种高雅的仪表风度、良好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气质修养,这样的孩子,必定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反之,一个举止粗俗、满嘴脏话的孩子,即使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风度,能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那么,孩子需要掌握哪些个人礼仪呢?

1.保持整洁的仪容仪表

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千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一个仪容仪表整洁大方的孩子,会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2.得体的行为举止

主要从站、坐、行及神态、动作方面提出要求,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立姿态能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两脚脚尖稍向外侧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此外,还应该注意面带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

3.温文尔雅的辞令——“请”和“谢谢”

良好的礼仪的培养要从礼貌用语开始,所以,不论吃点心或玩玩具,只要与别人接触,家长都应该利用机会尽可能教孩子多用“请”和“谢谢”。例如,“请给我汤匙。”孩子拿到后,如果忘了说“谢谢”,家长应该提醒:“别人帮助了你,该怎么说?应说‘谢谢’。”然后让孩子重复,让这些礼貌用语成为孩子们日常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4.懂礼的人还要有规则意识——分享、轮流、等候

两岁的小雅一个人抱着两个小球玩,同岁的沙沙用小手指着球,眼神转向小雅的妈妈求援:“我也想要。”小雅妈妈便对小雅说:“小雅与沙沙一起分享,一人一个球,好吗?”妈妈特意使用“分享”这个词,目的就是让小雅明白它的含义:“我有,别人也应该有。”社交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轮流”。对于两三岁的幼儿,“轮流”的概念需要反复练习才能逐步渗透到其意识中。例如,孩子玩旋转木马,因为人多不能一起上,只好分为两批轮流玩。有的孩子玩了一次还不想离座,这时家长应该强调:“你已经玩了一次,应该轮到其他小朋友了。”而如果别的孩子正玩着,但有的孩子等不及,想立刻坐上去,家长就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明白等候的规则:“别的小朋友正在玩,你要玩,就要站在旁边等。等木马停了,才能轮到你。”

5.要养成不影响他人,不打断他人谈话的习惯

“不影响他人”已经成为社交界的“国际公约”,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孩子有“影响他人”的情况发生时,作为家长,需要与孩子沟通:“别人正在工作,请轻轻的。”或者“我们在谈话,请等一等,好吗?”一次,张妈妈正在和邻居王阿姨说话,四岁的儿子涛涛走了过来:“妈妈,我的鞋带松了。”张妈妈并没有马上帮他,而是说:“妈妈正在谈话。谈完了,我会帮你的。”过后,张妈妈告诉涛涛,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当然,紧急情况下除外。

6.懂礼貌,还要善于说“对不起”

这是礼仪学习的一个重点。小璐精心搭起来的积木大楼被莽撞的淘淘碰倒了。“我不是故意的。”淘淘辩解道。但淘淘的妈妈坚持要他向小璐说“对不起”。妈妈提醒他:“上次,琳琳不小心把你的积木撞倒了,她也不是故意的,但你很难受,记得吗?她说‘对不起’后,你感觉就好多了,是不是?”淘淘的妈妈采用“换位思考”的办法,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体会他人的心情,真是一个聪明的妈妈。

总之,文明社会,需要礼仪。在这个沟通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