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尊重他人,不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更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孩子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根基之一。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必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一个对他人缺乏尊重的孩子,则会为自己和他人带来诸多麻烦。
豆豆的同学都不喜欢豆豆,因为他不喜欢认真听课,别人说话的时候他总喜欢插嘴,还会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同学。
有一天,豆豆的妈妈正在跟朋友聊天,豆豆要喝苹果汁,让妈妈拿给他。妈妈说:“等等,一会儿妈妈给你拿。”不料,豆豆硬是不肯,他伸长了胳膊大叫:“我现在就要苹果汁!于小芬!”妈妈有些不高兴了,批评他:“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豆豆马上就大喊大叫起来:“于小芬,你给我闭嘴!”
豆豆的妈妈对儿子无礼的行为深感吃惊。她撂下电话,不由分说地甩给了豆豆一巴掌,豆豆愣住了,豆豆的妈妈也气得面红耳赤。
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指出,在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的道德品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不尊重别人,可能是他没有学会尊重;或者,他根本不知道尊重为何物,因为他从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故事中的豆豆之所以不懂得尊重别人,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被尊重过。比如,豆豆的妈妈丝毫没有考虑豆豆的想法,只是因为豆豆不尊重自己就甩了孩子一巴掌,这一巴掌打掉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也可能打掉了孩子的自尊意识。因此,家长应从小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这样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给孩子尊重他人的示范
要求孩子尊重他人,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例如,尊重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情弱者,不嘲笑、讥讽别人,不随便指责别人,注意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会对孩子的老师产生抱怨,很快孩子便会对老师做出相同的评论。虽然并不是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是正直的、和蔼的、值得特别尊重的。但是,当家长在孩子面前抨击一些人或事的时候,所发出的信号就是“不尊重权威是可以的”。这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对老师、朋友、祖父母和其他对孩子影响较大的人物的即时评论,要坚决杜绝说他们的坏话,因为即便孩子不完全理解家长的话,但是家长语气里的不尊重成分也会慢慢渗入他的心灵。
2.尊重孩子说的话
鲁迅先生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有一次,鲁迅先生在家中宴请宾客,他的儿子海婴也和大人同席。
在吃鱼丸时,客人们都说:“这鱼丸真是新鲜可口呀。”但是海婴却对妈妈说:“妈妈,这鱼丸是酸的!”
妈妈以为海婴胡闹,就责备了他几句。海婴于是不高兴了。鲁迅先生听后,便尝了尝海婴咬过的那个鱼丸,发现果然不怎么新鲜。他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判断,就抹杀是不对的。其实,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 作为家长,没有查证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做到充分地尊重孩子,查证孩子说的话再作出判断,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
3.信任孩子
那一年,他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
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的菜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由于孩子天生嗜吃,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唯有他,一次又一次咽下去溢出的口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始终没有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只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枚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儿都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
他被揪着耳朵推搡进办公室,其他同学都回家了,只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有善良的心来领会。对孩子的信任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不信任他人,试想,他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呢?
4.要求孩子的说话方式要表现出尊重
有的家长认为自我表达是一种健康行为,便允许孩子通过大哭大闹来随便发泄情绪。这绝不是什么好主意。多数孩子在打了家长,或者用言语顶撞了家长之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伤害了爱自己的人。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无礼行为无动于衷,慢慢地,孩子便不再有不安的感觉,并且不再关心自己以后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别人。
5.明确表达出你的希望
向孩子表达“应该尊重他人”这一想法的最好时机,是在孩子每次发作的间隔期间。从孩子两岁半开始,家长就应该反复表明你的期待,比如说,“我不赞成拳打脚踢”,“我不喜欢你用言语伤害别人”,或者“我们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表示道歉”。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明确地给他灌输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这会为他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表达得越清楚,孩子出现危险举动的可能就越小。
6.从尊重家长开始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需要从教育他尊重自己的家长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尤尼斯提出的德育实践活动理论,注重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青少年尊重他人的情感,而不是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笔者认为,只告诉孩子应该尊重他人是不够的,应该在生活实践中,从每一件小事的做法中,让孩子学会什么是尊重,学会应该怎样去尊重他人。
7.让孩子看到各种表达尊重的方式
从语言及行为上表现出家长的感激之情是显示尊重他人的强有力的方法。比如,当着女儿的面,称赞她的舞蹈老师演出组织得很好,联合其他家长一起为生病的老师制作问候卡,并让孩子们都签上名。这些微小的表示和认可,传达的意思是:孩子们心中的权威人物都是为了他们好而努力工作的,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8.遇到问题时,通过合作来解决
当孩子抱怨老师的时候,家长不要随声附和,甚至跟孩子一起攻击老师。家长应该客观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找到妥当的解决办法。不要提出对抗性的办法,如果确实是老师的问题,你可以去跟孩子说:“我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式不仅会取得好的效果,也会教会孩子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如果他尊重别人,他也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9.明确指出孩子的无礼行为
很多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合适的。这时,家长需要明确地告诉他:“你刚才说的话非常不恰当,再也不要这样说了。”
10.让孩子尝到直接的后果
提前停止与小伙伴的玩耍,或者命令孩子把已经放在购物车里的糖果放回到货架上。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让他尝到直接的后果,就让他稍后再体会。比如说,“你刚才的无礼行为,让我们在超市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只能少玩一会儿了。”在行使惩戒职能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言出必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