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创造展示口才的机会(1 / 1)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在家里人面前总喜欢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可是一到了亲戚朋友家里就十分扭捏,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招呼都不打。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好口才始于交流,没有一定的展示口才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何来好口才?所以,家长应该主动为孩子创造交流的条件和环境,为孩子展示口才提供空间与机会,这样,孩子在实践中积累了足够多的交流经验,面对他人的时候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创造展示口才的机会呢?以下是一些家长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1.把饭桌当成“口才训练场”

很多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所以,他们鲜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而孩子每天从学校回来,都有一肚子的话急于跟爸爸妈妈分享,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很多孩子便会迫不及待地在全家人面前开始他(她)的个人演讲。小丹就有这样的“嗜好”。

那一天,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妈妈回家,晚饭已经开席了。于是,小丹一边吃饭,一边开始了汇报:“嘿,今天,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上的其他同学都答不上来,就我回答出来了!老师还因此表扬了我!”说完这话,小丹满怀希望地看着妈妈,希望能得到她的表扬。不想,妈妈的脸色一沉,训斥道:“不是告诉过你,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吗?不就是得到一次表扬嘛,又不是考了100分,有什么可高兴的。”

一听这话,小丹的脸色变得很不好,之后再也没有说一句话。

爸爸看了于心不忍,饭后就找小丹,让小丹说说今天学校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可是,这时候的小丹已经没有说话的兴致了。

你瞧,本是很温馨的饭桌交谈就这么被破坏掉了。试想,以后小丹还愿意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吗?

其实,对孩子来说,饭桌上的演讲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必然历程。作为家长,应该对这种现象给予适当的引导,将这种自发的“饭桌演讲”发展成为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自觉行动。比如,组织“家庭演讲会”、“星期日家庭演讲比赛”等活动,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维、记忆、语言表达等能力。指导孩子把事情讲清楚,把话说明白,可对孩子的演讲题目划范围,提要求,但不要限定过多过死,可通过录音机把孩子演讲的过程录下来,再放给孩子听,以提高孩子的兴趣。简单、甚至粗暴地制止还不如让孩子痛快地说完。

孩子刚开始“饭桌演讲”时,因为情绪激动可能讲得不那么流畅自然,家长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克服语病,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提高口语表达的完整和准确程度。

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说话太多,家长要耐心地告诉他,吃饭之后,可以专门听他演讲。这样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当孩子对这些演讲感兴趣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在吃饭时只顾着说话了。

2.可以为孩子举办家庭晚会

无论是一家三日还是四世同堂,孩子总是日常生活的主角,是家人欢乐的来源。茶余饭后,家长与孩子一起组织策划一场小型家庭晚会,让孩子担当主持人,培养孩子的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达到了锻炼口才的目的。

陈宇的爸爸从老师那里了解到陈宇在学校很内向,不爱讲话。爸爸分析孩子一个主要的心理障碍是当众讲话紧张。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周末在家里搞一个诗文朗诵会,除了爸爸妈妈和陈宇外,还邀请陈宇的叔叔、小姨、姑姑及堂妹、表弟等来参加。这个活动使一家人的气氛特别活跃,大家都积极参与。在家人面前,陈宇没那么紧张,表现得也不错。陈宇的叔叔有过当主持人的经验,每次他朗诵的时候,爸爸都在一边给陈宇讲评,让陈宇学习朗诵的技巧。这样,陈宇在这个家庭聚会的朗诵表现越来越出色,亲人们对他的夸奖也越来越多,他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在学校里也变得开朗多了。

家庭晚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综合晚会、文学作品朗诵会、才艺表演等,晚会的主角自然是孩子,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也要参与其中,孩子面对众多“观众”会更加投入,因而锻炼了他当众讲话的能力。

综合晚会讲求花样繁多,灵活多变。这样的晚会,最锻炼人的角色并非演员,而是主持人。众所周知,现在电视节目中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都是伶牙俐齿,而且都具有非常强的场面掌控能力和安排能力。只是有的风格诙谐幽默,有的稳重大方。因此,孩子作为家庭晚会的“小主持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要提前熟悉整个晚会的节目流程和进程,话语的衔接、气氛的营造等都需要反复练习。家长在“场下”,也可以给予一些建议。

朗诵会节目比较单一,家长和孩子可根据个人的兴趣事先选择好要朗诵的文学作品,提前练习,朗诵会举办之后,家长和其他成员对孩子的朗诵提出中肯的意见,以便帮助他进步;而家长也应该听取孩子的意见,因为当孩子指出他人不足的同时,自己会注意在讲话或者朗诵时避免同样的问题。除了家人的参与外,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小伙伴参加,既能活跃气氛,又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

对于有文艺特长的孩子,才艺晚会是一个绝佳的展示舞台,不过,我们的重点是锻炼口才,因此,家长要注意把握家庭小晚会的方向,引导孩子始终以“说”为主,演艺为辅。

家庭晚会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真的举办起来,也比较耗费精力。因此,不宜过于频繁地举办,主要是因为一来避免占用太多的时间,二来过多地举办会让孩子失去兴趣,一到两个月举办一次最好,可以根据节日或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学习的内容来确定。

3.让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

逢年过节或者是周末休闲,让孩子经常参与亲朋聚会、小伙伴的生日庆祝派对、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等社交活动,非常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口才。热烈的场合会大大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来疯”,孩子会非常热衷于向叔叔阿姨、小伙伴们讲自己看过的书和动画片,吸引大家的注意。即使是性格比较安静的孩子,也会因为受到气氛的感染而活跃起来。

周日是周彤彤的爸爸同学聚会的日子。周彤彤想和爸爸一起参加,在她软磨硬泡之下,爸爸终于答应了。到了周日,彤彤一早就起床,穿上自己心爱的白纱裙和白色皮凉鞋,又请妈妈给自己梳了个漂亮的金鱼头,简直就是童话故事中的小公主。爸爸看着漂亮活泼的女儿,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到了聚会的饭店,彤彤的爸爸发现带女儿来还真带对了,其他的同学也都带上了自己的孩子。10个成年人加上8个孩子,显得格外的热闹。大人们谈得情绪高涨,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最近电视热播的动画片,还有欢乐谷好玩的游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在模仿动画人物时,不小心打碎了酒杯,此时,他的父亲大声斥责道:“臭小子,安静点儿,再打碎东西看我不揍你。”小男孩儿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之后,这个小男孩儿便安安静静地坐在位子上。

吃饭的时候,一位老同学提议让孩子们表演一个节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扭捏着不愿意表演,而彤彤大大方方地站出来,为大家讲了一个风趣小故事《小毛驴找主人》。看着女儿幼稚却认真的表演,听着她清脆而流利的话语,爸爸觉得欣慰至极。而那个受到家长训斥的男孩却始终不肯上台“露脸”。

带孩子出席社交场合,能够让孩子运用到平时学习的知识和词汇,积累孩子与他人交际的经验,不过,带孩子出席聚会或其他活动的时候,家长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切忌对孩子发号施令,严加管束。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家长的呵斥会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其次,别给孩子“下定论”。一位母亲带着8岁的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孩子对陌生的环境缺乏安全感,胆小羞涩,不肯向主人问好。这位母亲不好意思之余大谈自己的孩子“没出息”,不爱说话,说也说不好。从此,孩子再也不愿意去别人家做客,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他也总是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不出来。对于不善表达的孩子,这位母亲非但没有进行鼓励和教育,反而大肆宣扬孩子的缺点,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进入了恶性循环的误区。

再次,让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或者玩具礼物等给孩子,不要替孩子作决定,让他自己做主。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作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如果有必要,家长可以提前在家叮嘱孩子,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剥夺孩子讲话的权利。

最后,家长要学会“推销”自己的孩子。如自己的孩子不够大胆,家长不仅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而且还应该鼓励孩子“你很不错的”“其实你也可以这么棒的”!家长积极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口才,能让孩子的才能得到迅速发挥。

多为孩子创造展示口才的机会,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让他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这样才能使孩子赢得更多的掌声与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