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压抑孩子说话的欲望(1 / 1)

小邹喜静,不爱讲话,可他的儿子——5岁的小叮当却是个话匣子,整天没完没了地说话。为此,小邹非常恼火,经常呵斥小叮当“闭嘴”,“能不能安静一会儿”,“不要瞎说”等。可小叮当就是“顽固”,在被“教训”完不过10分钟便又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

呵斥不起作用,小邹就把“家伙”搬了出来,以后小叮当只要不停地说话,小邹就吓唬他:“再嚷嚷看我不揍你。”慢慢地,小家伙还真的变“乖”了不少,开始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可是,一见爸爸的脸色不对,马上就噤声了。再后来,小家伙的声音少了,笑容也少了,见了人就躲到角落里一声不吭。小邹刚开始的时候还暗自高兴,觉得自己的“教育”有成效,可时间一久,他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有时候他问小叮当问题,小叮当也只会用手比划或者惊恐万状地看着小邹却不敢出声。

这时候,小邹又为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后悔了。

孩子的多话往往起源于牙牙学语时期,那时,他们早熟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能力经常博得大人的注意、夸奖和惊喜。大人们鼓励得越多,孩子就越能说。实际上,赞扬的确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有一些孩子则会慢慢地养成过于注重口头交流的习惯。

多话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在不自觉中喜欢说,而不喜欢听。当他们大一些的时候,尽管他们的话不再受到那么多重视,但是他们依然想通过自己滔滔不绝的说话引起大人的注意。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过多地训斥、压抑孩子,不准孩子说话,无形中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后孩子说话都要考虑对错,导致形成心理暗示,使其说话能力退步。此外,儿童时期还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过多地训斥还会让孩子产生怯懦、自卑的心理,做起事来畏首畏尾,缺乏魄力,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想,都是好事,一定不要压抑孩子。因为说话,实际上就是人的思维的反应,小孩子说话,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他的思维能力。孩子爱说话,说明他反应敏捷,更具创造性、建设性和逻辑性思维。作为家长,不应该用强硬的态度压制孩子,不准孩子说话,而应该针对实际情况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那么,家长应怎样帮助这些爱说话的孩子呢,以下是儿童教育专家的一些建议。

1.正确引导他们的谈话

多话的孩子之所以有时不讨人喜欢,是因为他们的话往往重复、没有意义、平淡且缺乏组织。其实多话的孩子往往有着比较强的语言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指导,使他们的谈话更有创造性、建设性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可以鼓励他们写故事、日记、信,以及给儿童杂志写文章和诗歌。对这些写作形式的热衷既能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避免一些无意义、让人烦的谈话。如果孩子不太喜欢写的形式,也可以变换一些方式,如让他们打在电脑里,或用录音机录下来。

2.鼓励他们的其他兴趣

挑选一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的活动,如远足、骑车、室外游戏,或者棋牌类游戏。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以减少说话。

3.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舞台”

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幼儿主持大赛、表演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他们会不自觉地强迫自己在说话前作比较深刻的思考,不但培养他们从思考中得到乐趣,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听众,让他们重新找到自信和自尊。

4.教育孩子说话注意场合、对象,要有礼貌

说话是一种沟通方式,家长要告诉孩子:说话,也是需要规矩的。例如,在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在对方说话时不要玩或看别的东西。一定要听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需要时可以复述。为了避免孩子说话时有不礼貌的表现,家长可以让他注意自己说话、提问的内容,如别人家的一些私事不要乱说、乱问等。

5.多给孩子讲话的机会

专门找时间陪孩子聊聊天,给孩子提供一些讲话的机会。凡是讲话,就一定要围绕一个话题一直谈下去,不能随意转换话题,如果发现孩子转换了话题,也要及时提醒,当他谈完一个话题后,最好回顾和总结一下刚刚谈过的话题,时间长了,孩子听话的习惯就会形成。

总之,在孩子说话欲望强烈的时期,家长应适当给予引导,给孩子最大的说话空间以满足其说话的欲望,锻炼其口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口才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