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语言的开关(1 / 1)

力力今年6岁,马上就上一年级了。按常理来说,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应该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才是。可力力不一样,他不喜欢跟陌生人交流,即便跟爸爸妈妈交流,也仅限于“哦”、“好”、“可以”这类简单的对话。一有时间,他就坐在电脑前玩游戏。

力力的爸爸妈妈开始着急了,他们请教了专家。专家分析:力力之所以这样,与他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系。力力的爸爸妈妈开网吧,力力吃、住都在网吧里,爸爸妈妈因工作忙,自从力力自己会玩开始,爸爸妈妈就把他完全托付给了电脑。而力力倒也省心,只要一玩电脑游戏就不哭不闹,可也因此,他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语言表达能力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与别人交往也存在障碍。这时候,力力的爸爸妈妈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要想让已经变得寡言少语的孩子喜欢说话,家长除了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说话外,还要注意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以此为突破口来打开孩子的语言按钮。

说起爱因斯坦与音乐的故事,人们都不会忘记一幅著名的漫画:

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一把小提琴,琴弦上既有音符,还有那个著名的理学公式: E=mC2。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爱因斯坦曾是一个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他的语言按钮是怎样被开启的?

一般发育正常的孩子在1岁左右就开始讲话了,但是,已经3周岁的爱因斯坦却没有说话的迹象,家长非常着急,专门请教了懂教育的人,得到的答复是:如果没有生理缺陷,有可能是环境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造成生理缺陷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如果家庭中有人是哑巴,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另一种是生病等原因,影响了孩子的语言系统的生理发育。

爱因斯坦的家长认真回忆了自己的长辈,确定至少三代以内没有人是哑巴。爱因斯坦从出生到3岁之间,没有得过任何疾病,生理上的原因完全可以排除。于是,家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环境有问题,自己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没有人跟小爱因斯坦交流,以致影响了他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家长的结论是正确的。爱因斯坦喜欢独处,他不善于和别的孩子相处,经常故意躲开小伙伴,独自玩耍,甚至都不愿意和家人在一起。如果妹妹的吵闹让他觉得烦躁了,他就会爆发出激烈的情绪。

最后,家长决定给爱因斯坦请个家庭教师,以增加爱因斯坦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而家长也尽可能地抽时间与爱因斯坦进行交流。

第一次上课时,爱因斯坦看着陌生的老师,竟然大发脾气,并向老师扔椅子以示抗议。尽管家庭教师费尽心机,企图让爱因斯坦说话,但是爱因斯坦连看都不看老师一眼,只是盯着窗外摇动的树枝,身子还不时随着树枝而晃动。

爱因斯坦偶尔独自发笑,家庭教师吃惊地看着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孩子像木头疙瘩一样,还经常一个人发呆,莫非他是个傻子,我可没有本事教会傻子说话。”

老师不喜欢愚钝的爱因斯坦,甚至连爱因斯坦的家长有时都怀疑爱因斯坦的智力发育是否有问题。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过早地让爱因斯坦沉浸于一个人的梦想中。

爱因斯坦的家长在闲暇时间,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带领全家郊游。小爱因斯坦似乎天生醉心于大自然,他常常瞪着两只好奇的眼睛,紧闭双唇,默默地跟着家长,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自然景色。他喜欢在静谧的大自然中独自深思,而不喜欢与其他人一起做一些无聊的事情。

有一次,母亲带爱因斯坦到郊外游玩,别的孩子有的游泳,有的爬山,只有爱因斯坦默默地坐在河边发呆。

好心的亲友们悄悄地对爱因斯坦的母亲说:“你的孩子总是坐着发呆,是不是脑子有毛病?还是趁早去医院检查吧!”

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对他们说:“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问题,你们不了解他,他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思考问题,他将来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家长急切地盼望着爱因斯坦能够早日说话,家长想,只要能说话,哪怕智力平庸,长大后也能够生存下去,家长也不用为他担心了。爱因斯坦的父亲由于生意繁忙,在家的时间很少,没有闲暇的时间观察爱因斯坦,于是,母亲决定留心观察一下孩子。

有一次,母亲坐在钢琴旁轻轻地弹奏钢琴,优美的旋律从母亲的手指间流淌出来;这时,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瞪着大大的棕色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美妙的音乐。

母亲高兴极了,对爱因斯坦说:“喂!亲爱的小家伙,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真像个大学教授!”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细心的母亲发现,每当她演奏钢琴的时候,爱因斯坦就会一动不动地坐在旁边听;每当演奏到美妙之处时,爱因斯坦的表情就会变得喜悦。母亲惊喜地想:“孩子能听懂音乐,能听懂音乐的孩子怎么会是傻子呢?”

有了这一惊喜的发现后,母亲就经常给爱因斯坦弹奏钢琴曲。小爱因斯坦常常陶醉于音乐中,有时手舞足蹈,有时静静地聆听。耐心的母亲一边用音乐引导孩子的听力;一边给他讲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小爱因斯坦似懂非懂地认真听着,偶尔嘴里还嘟哝什么,但谁也听不清楚。

不爱说话的小爱因斯坦对音乐入迷了。在4岁那年,爱因斯坦终于开口说话了。

语言是人的一种特殊的需要和特征。幼儿需要说话,他迫切要知道和告诉人们那是什么,某人在干什么,怎么样……这既是自然性的生理需要,也是社会性的精神需要。

进行语言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准备条件,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他的心理会发生扭曲,作为“人”的一切特征将难以展现。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引导孩子表达自我。

当然,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正如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所说:“就像从苹果树上采摘果实也需要方法一样,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需要家长的灵性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