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1 / 1)

5岁的小豆丁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可做事情没有耐心,更缺乏定性,最重要的是,他很怕麻烦,更不敢面对困难。比如,他会剪直线了,妈妈这了锻炼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就给他划了曲线让他剪,刚开始剪了一点,有点难度,小豆丁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剪点别的吧。”然后,就随意地剪成小纸片。

再比如:他很迷恋写数字,自己喜欢很随意地写,妈妈想规范他一下,给他买了一本数字描红,教他要怎么写。可是,刚写了两个,小豆丁就受不了了,皱着眉头对妈妈说:“妈妈,写字太难了,明天再写吧。”总之,稍稍有一点困难,就放弃,包括运动,有一点点累,就不做了。

为此,小豆丁的妈妈非常苦恼。

其实,像小豆丁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与他们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经常看着这么一些孩子,今天热衷于练舞蹈,明天又迷上了武术,可总不能长久,原因就是在练习舞蹈或者武术的过程中,他们觉得累了、苦了,索性就不坚持了。

孩子有了畏难情绪,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是不利的。畏难情绪与自信心正好是相对立的。对于学习,有了畏难情绪,就可能考不出好成绩;对于画画,有了畏难情绪,孩子没有了这方面心理需求,便会感到画画是没有意思的事情;要是对生活有了畏难情绪,孩子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畏难情绪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最大敌人。因此,家长应抓紧机会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挑战精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今后的事业中获得成功。否则的话,他们想耍成功很难。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产生畏难情绪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孩子从小被娇惯,家长看到孩子有困难马上伸手。孩子逐渐丧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孩子从小没受过挫折,一帆风顺,没有面对过困难,更没解决过什么困难。

(3)面对困难时多次失败,多次失败可能使孩子失去信心。

(4)动机不够,有的孩子好像对什么都不敢兴趣。

孩子的畏惧情绪,并非表现在所有的事情上,往往只是对某件事情,或者是一件事情的某一方面有畏难情绪。孩子的畏难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兴趣所致。而兴趣的消失又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对所致。畏难情绪的表现是,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没有主动性;做事情没有信心,对自己做的事情持怀疑态度;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打休,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连自己原来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没有信心做好。长期下去会使孩子养成懒惰、有依赖性的坏习惯。可以说,畏难情绪对于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了畏难情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障碍,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危险期”。家长要针对孩子畏难情绪的表现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看看是哪方面有了畏难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应当多从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注意从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出发,加强对孩子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培养,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兴趣培养,要让孩子对所做的事情有感情、有意愿,然后再研究让孩子怎样做能做得好。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制订目标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水平,造成孩子胆怯,产生新的畏难情绪。就是说制订目标的目的是要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那么,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消除畏难情绪?

1.家长应学会观察孩子对哪些事情产生畏难情绪

一般说来,解难题要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最关键是要找准解难题的突破口。孩子面对不同难题会出现不同反应,这时家长就需要观察,孩子解哪些难题较容易,解哪些较困难。观察的目的是摸清楚孩子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

2.家长要等待适当的机会

通过观察找出原因需要一段过程,家长要在观察中等待。如果省略这个环节,有可能导致两种情况。其一,任何难题家长都去帮助孩子去解析,孩子将产生依赖心理,遇到难题思维会产生惰性。其二,任何难题都一个劲儿地逼迫孩子去想,孩子百思不得其解,产生无助心理,见难题就害怕。因此等待是为了寻找帮助孩子的好方法。

3.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查出原因,找到方法,再去帮助孩子会更奏效。比较容易攻破的难题,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在信任中鼓励,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比较难攻破的难题,则适时适度地给予指导,牵手过难关,在关注中鼓励,孩子会有信心,有勇气,逐步领悟难题的规律。在放手与牵手之间,孩子的信心增强,更重要的是孩子掌握了“捕鱼”的方法,这就是学习能力的飞跃。

4.家长要改变自己的看法

克服孩子的畏难情绪,家长要有耐心,要善于做细致的教育工作。在方法上要变强制孩子学习为启发孩子学习,促使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最终把家长的积极性转化为孩子主动学习和做事情的积极性。

值得强调的是,要改变孩子的畏难情绪,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开始时的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然后逐步地提高要求,让孩子逐渐适应。要帮助孩子实现学习目标,还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的目的问题。孩子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畏难情绪变为必胜的信心。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时,要注重教育的过程,不要过分强调结果,所以家庭教育更应该注重过程教育。过程教育与结果教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好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5.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在学习方面,感到害怕、担心学不会的人,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学习任务重、难度大,而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情绪问题和动机障碍。

例如,有的孩子遇到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能正确地面对,会产生焦虑情绪和自卑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这种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父母要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习是在学习知识,而不是在受罪。

当然,要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家长除了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要经常与老师联系,当孩子在学习中确实遇到困难时,让老师降低难度,逐步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2)要让孩子有露一手的机会。可以举行家庭表演会,可以在家设立孩子作品墙,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社区等各种场合演出。活动中多赞美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孩子在体育学习训练中产生的酸痛、受伤,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抚爱,更要鼓励孩子勇敢去面对。

(4)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他自己做,作为家长不要过多代劳。这会让孩子产生惰性与畏难情绪。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刻苦精神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