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1 / 1)

萧衍对自己的同事嚷着这几天心烦极了,说是在与儿子生气。

原来,这几天北京来了几个颇有名望的国画家,萧衍费尽周折托关系想让一直学国画的儿子同国画家见个面,也好得到当面指导。可是,儿子说啥也不买他的账,竟然当着他的面把自己过去的作品撕了个粉碎,还嚷着说爸爸耽误了他的大好时光……

萧衍说着说着,气得嘴唇都哆嗦起来了。

待萧衍平静下来,同事问他:“为什么你儿子会这样做呢?我觉得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原因。”

萧衍挠了挠头,若有所思地说:“想想也不能全怨他,儿子小时候想学跆拳道,我没同意。因为学跆拳道有什么用呢?难道以后去打架?学画画怎么说也是一门技能。可这孩子就是不懂事,学画的时候老是跟我较劲儿。”

生活中,像萧衍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总喜欢把孩子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攥在自己手里,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其实,这是在害孩子。先不说孩子是否有自己所期望的“特长”,所需要的素质,就从不顾孩子的意愿来安排他们未来这一点上说,对孩子就有失公平。如果家长从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总是命令孩子做家长自己认为有用、有意义的事情的话,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什么事都和家长对着干。即使孩子不会和家长对着于,也可能会养成唯唯诺诺的心理,遇事只会依赖家长。这两种情况都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方向,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否则,非但不能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反倒会让孩子遭到亲情的“摧残”。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关键在于尊重孩子的选择,及早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权衡能力,并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孩子只有选择自己的兴趣,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而要做到尊重孩子的选择,放手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家长不妨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交接孩子的想法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看看孩子的兴趣在哪里?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孩子。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应该尊重孩子。

2.开发潜能,培养所长

每一个正常人都具备多种潜能,只是发展的程度和组合的情况不相同,如果在早期能发现其潜能的长处与不足,并适度地发展或弥补其能力,就能帮助他发展个人潜能,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因而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开发潜能、培养兴趣多是在幼儿时代。家长应注重引导,孩子是自己塑造自己的,要让儿童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家长的主导作用,侧重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

3.鼓励孩子学习一样新的技能

比如你的孩子特别擅长体育运动,那么不妨劝他学学音乐或者绘画。告诉孩子,一个人应该有多方面的发展,不同领域会带给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

4.对于孩子,期望值不要太高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认为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名成家,家长应该走出误区,从培养孩子的底蕴出发去培养兴趣,比如音乐应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操,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对儿童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学美术及其他也是如此。

5.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此外,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断。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戏角怎样布置?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孩子的事,家长不要作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作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决断,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办,代孩子决策。

当孩子面临一些难以选择的问题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拿主意!”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应该把选择的权利尽量让给孩子,在做出关于孩子的决定的时候,也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

在西方国家,学校的办学宗旨并不是“应付考试”,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上课的内容,学生完全凭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也是学校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尽管孩子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孩子的事情应该由自己决定,用这种方法教育、培养孩子是十分可取的。

作为家长,不应该对孩子事先作出假设或者限制,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家长能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自己作决定,这样,孩子做事情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