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让我们哭笑不得的小故事:
6岁的小丽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一个周末,小丽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到小丽家玩,妈妈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开心地逗同事的儿子玩耍。
刚开始,小丽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没过多久,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她觉得受到了冷落。
于是,小丽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意她,小丽又跳起了舞,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最后,小丽忍不住了,她忽然间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
小丽的这种表现就属于嫉妒的心理反应。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15个月大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会有所反应,非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紧紧搂住妈妈,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妈妈夸赞几句或表示亲昵,自家的孩子就会嫉妒,对外来的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如果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自己没有,心里就会不好受。两个孩子玩游戏本来好好的,一个孩子看别人搭积木搭得又快又好,自己却怎么也搭不好,他很着急,索性把两个人的积木全都推倒了,“我搭不好,你也别想搭成!”
可以这样说,嫉妒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正常的嫉妒之心,表现在孩子的争强好胜上,它能成为孩子向上前进的动力,促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更加努力。但是,好胜心过强,就会发展成嫉妒心理,表现为人格的偏离。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就不服气,心里就觉得不舒服,甚至怨恨别人。
妒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混合心理,其中含有焦虑、恐惧、悲哀、消沉、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羞耻等成分。从本质上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嫉妒心理对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具有不良的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和身心健康。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环境影响。如果在家里,长辈尤其是父母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
(2)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经常贬低孩子,训斥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使孩子以为父母喜欢的是别的小朋友而不是自己,于是孩子从不服气进而导致嫉妒的产生。
(3)孩子能力较强,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都比较“安分”,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即使一时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又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孩子产生嫉妒心理。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因为在某些方面能力较差而做得不如别人好,进而对别人羡慕,这种羡慕也可能最后会发展为嫉妒。特别是一些经常受到父母夸奖,甚至备受宠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嫉妒的心理。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嫉妒的误区?
(1)家长要向孩子讲明嫉妒的危害性。嫉妒不仅影响孩子间的团结,而且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应当认识到嫉妒的本质和危害,因为人人都需要与同伴接触和交流,而嫉妒却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己的进步,发展下去既会害别人,还会毁了自己。
(2)家长要引导孩子加强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我的潜能,珍惜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把它们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内驱力,以此消除嫉妒心理。首先,要让孩子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别人又在另一方面胜过自己,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与他人的差距,扬长避短,开拓自己的潜能。
(3)对孩子的赞扬要适当,态度、情感、方式、用语要恰如其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让孩子随时都清楚自己仍存在不足,以免由于盲目自满而滋生嫉妒心。
(4)指导孩子进行分析判断,既要分析嫉妒对象成功的原因,又要进行自我分析,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缺陷和赶超别的孩子的途径。
(5)帮助孩子进行情感调节,确保孩子精神健康,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态,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需要多方面努力。一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精神鼓励,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暗示,三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方向。
(6)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因为溺爱是滋生嫉妒的温床。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宽容大度,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如何正确对待比自己更成功的人,使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7)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人物;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同时,他们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父母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要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
孩子学会了更多地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不仅会发现他人的许多优点,而且也会容忍他人的某些不当之处,求大同存小异。这样,孩子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
让孩子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变得不再嫉妒。
(8)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所以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的竞争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过于强烈,并任其发展,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心胸狭窄,喜欢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并喜欢通过排挤他人来取得成功。所以,父母应该指导孩子进行分析判断,既要分析嫉妒对象成功的原因,又要进行自我分析,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缺陷和赶超别的孩子优势的途径。让孩子明白对手不是仇人,进而使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另外,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以求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而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9)教育孩子承认差异,奋进努力。现实中的人必然是有差异的,一个人承认差异就是承认现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嫉妒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自己的奋斗精神。
要设法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面转化,积极引导孩子把嫉妒心理转变为竞争意识,鼓励他们奋起竞争,以强者为“参照物”,形成力争超越强者的良好心态。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嫉妒往往会消磨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嫉妒他人身上。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