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正确的价值天平(1 / 1)

有这样一则故事:

小文的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小文的爸妈也常常引以为荣。

但是,这段时间,小文的成绩明显不如从前,爸妈很着急,经过仔细盘问,孩子说:同学们笑他是“土老帽”。

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小文的父母一狠心,拿出了一个月的薪水给孩子买新衣服,买新鞋,还买了一个新书包,并且这些东西都是名牌,小文浑身上下焕然一新。看着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上下学,小文父母心里也踏实了,本想着“这下小文可以安心学习了吧。”

可是,令小文父母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孩子又要求买新衣服。而且理直气壮:“我不能只穿这一身衣服吧,多让人笑话啊”。

可想而知,孩子把心思都放在穿戴上了,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作为家长,不要因为疼爱孩子就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帮助孩子与同学进行攀比。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爱孩子的真正表现,而是在无意识地把孩子引入攀比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再听听下面的对话:

暑假即将结束,刚上小学三年级的佳佳便急着让妈妈带她去逛商场。妈妈问她为什么,她歪着小脑袋告诉妈妈:“上学期,楼上的艺桐成了她们班的‘班花’,因为她戴着新头花、穿着新衣服去上学。而且,她的文具和书包都是新的。这一学期,我也要做‘班花’。”

时下,市场上有不少高档文具和漂亮的儿童衣服,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乐意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有了高档文具和漂亮衣服,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当别人有了更高档的物件上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虚荣心、嫉妒心,就会产生想超过别人的欲望。因此,奢侈只会滋生孩子的欲望,使孩子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烈。

“我爸比你爸官大,我爸是科长,管着你爸”

“我爸比你爸有钱,我爸是大老板。”

“你爸不如我爸,我爸的右手长了六个手指头……”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却把孩子的攀比之心跃然纸上。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某天,翔翔从学校来后,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新文具盒,说原来的旧了不好看,妈妈应允了。可是没过几天,翔翔又缠着要换一个,说其他同学都带很漂亮、很高档的文具盒,他的不够靓。妈妈不同意,他就又哭又闹,最后妈妈被闹得没有办法,只好无奈同意。

从此以后,只要翔翔看到其他同学穿的衣服、用的文具比自己高档,他都会缠着妈妈也去买。有时,妈妈也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表现出明确的拒绝态度。但是,当面对孩子又哭又闹,甚至不吃饭、不上学,妈妈既心疼,又没有办法,只好依着孩子的要求去做。

其实,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很大,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这样会给孩子这样的信息,“要挟”父母就可以达成愿望,助长孩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理。长期如此,孩子们的攀比就不仅仅局限于穿戴、文具,他们甚至会比父母的职位,家里的房子、车子……

除此以外,过度的攀比还会使孩子养成对物质方面过分追求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

如果孩子出现了攀比的心态,家长也不要着急。孩子毕竟年龄尚小,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形成正确的评价事物标准,孩子有攀比的心理也属正常。这就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下技巧、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

1.对孩子的过分要求采取冷处理

“妈妈,你再给我买个新文具盒吧。”

妈妈:“上周不是刚买了新文具盒吗?怎么又要买?”

孩子:“我的文具盒功能太少了,我同桌的功能可多了,可以削铅笔,可以当小镜子用,打开后还是三层的。你给我买一个功能更多的吧。”

面对孩子的缠着不放,妈妈面对孩子的这种过分要求不予理会。看妈妈不为自己的要求所动,小家伙很快就把买文具盒这件事情忘记了。

当孩子要求购买奢侈品时,父母切不可轻易满足他们。这时,妈妈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即对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如果他还对这些奢侈品念念不忘,父母也可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深入教育:看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习是否努力,是否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呀,是否愿意帮助小朋友啊等。穿的好,用的贵,不一定就是个优秀的孩子。然后再跟孩子说:其实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爸妈辛苦赚来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节约。

2.利用故事引导,树立榜样

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父母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儿童励志类的故事书,时常把这些故事读给孩子听;另外,父母也可以为孩子讲一些历史名人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乐羊拾金等。引导孩子以故事中人物作为自己行为的楷模,自觉向他们看齐。

同时,父母还可以利用故事引申的道理,较早地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架正确的价值天平,进而使孩子远离攀比虚荣。

3.将攀比转为动力

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要在某方面超越别人。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苗苗胆子特别小,直到现在还和妈妈在一个房间里睡觉。

一天,妈妈想锻炼一下苗苗的胆量,便对她说:“咱们隔壁那家的小朋友真棒,才上二年级,就自己在一个房间里睡觉。我们家菌苗也很棒,今天在你自己的小房间里睡觉怎么样?”

看着孩子表现出不乐意的表情,妈妈接着说:“苗苗是大孩子了,都已经上三年级了,如果让同学们知道你还跟妈妈一起睡,会嘲笑你的。”在妈妈的引导下,苗苗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和孩子共同选择他真正喜爱的项目,如钢琴、舞蹈、绘画等,增强他在这些方面的造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