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孩子急于求成的心理(1 / 1)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都事与愿违,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也屡次告知孩子,但是却总是与之相悖。其实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但是错误之后便悟出了成功的真谛。

宋朝的朱熹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必须经过一番苦功后才能有所成就。最后,他便以十六字真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这也是养儿育女的金玉良言。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只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包办代替,多鼓励孩子做有益的事情,并且不要怕失败,以此帮助孩子形成独立处事的能力。这样,“不如意,不称心”才不至于打垮孩子,还可以使孩子在逆境中理解急躁会带来的危害,提高应对能力。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消除孩子产生急躁情绪的外部干扰,家长应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克服急躁做出榜样。

3.通过亲子小游戏训练孩子专注力

专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础,如果孩子专注,自然容易有耐性。父母可多与孩子进行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错误”拼图游戏、听故事……让孩子集中注意力,长时间专注做某一件事。

4.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孩子的耐性

在孩子学习之余,家长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练字、画画或陪孩子下棋等。在一笔一画的练习中,在细致观察描摹中,在步步思考揣摩中,磨炼孩子的耐性。

5.讲故事启发孩子克服急躁情绪的信心

家长发现孩子产生了急躁情绪,就应马上提醒或劝慰孩子,给孩子讲些由于急躁而产生不良后果的故事,启发孩子增强克服急躁情绪的信心,从而纠正孩子急躁的个性。

总之,纠正孩子急躁的个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取得成效的事,需要家长耐心而不断地努力。

或许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忘记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给我们留下的千古箴言,“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多溺”,但是我们却忘了帮孩子修一颗禅心,一颗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禅心。所以孩子还是一样惊慌失措,始终走不出困境的包围。

先看看生活中的父母和孩子:

妈妈总在不断地抱怨:这孩子真让我头痛,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作客,他都跟在林子里似的,跑来跑去,大声喊叫,到处乱爬,无所不为,遇到问题惊慌失措,做事总是很冲动……

就在妈妈埋怨的时候,5岁的小高围着心理专家的办公桌乱转,他瞪着大眼珠从桌子旁走到窗户边,然后又挪到了电脑前,想去碰电脑键盘,但突然又停住了,把双手藏到背后。接着他又转了一圈,俯身去察看垃圾筐里的东西。孩子在做每一个动作的时候妈妈的神经都高度紧张。

妈妈询问专家:孩子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坐上一分钟?他是不是哪儿不对劲?

专家通过近距离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完全正常,他只不过是没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平时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更何况遇到问题呢?但是在这个年龄,孩子的冲动是很正常的,稍加引导即可让孩子克服。

母亲的高度紧张,使她在孩子四处转悠时,会惊慌失措,其实孩子的冲动不过是一种正常现象。

家长们在孩子性格冲动时该怎么办呢?

1.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怎样克服冲动。对孩子说话态度要坚决,而语气要平缓。

2.给孩子缓冲调整的时间

许多孩子无法突然完成从一种行为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变。大人要提前告诉孩子下一步会有什么安排,孩子该怎么应对。比如你带孩子在邻居家玩,临走前应打招呼:“我们过10分钟就要走了,你要抓紧时间搭好积木,然后跟小朋友和他的妈妈说再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3.吩咐孩子干什么要尽可能简明扼要

不要同时给孩子下几道指令,也不要采用询问式的语气,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他可以选择的错觉。甚至像“你听不听话?”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被孩子理解为有两种答案。

4.说话之前应当确信孩子会听从你

孩子有时贪玩,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做出反应;大点的孩子可能会装出没听见。如果孩子不回头或者不抬眼,应当有强制性的要求。

5.有问题严肃对待

好动、好奇的孩子需要不间断地管理。大人应当制订一些最重要的规则,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任何时候都不能被破坏,孩子一旦破坏规则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惩罚。孩子和家庭都需要大人坚定的决心和责任心。

6.形成制度坚持下去

制度对孩子特别重要,孩子们往往对预先安排、井然有序的生活感觉良好,也很认同。对惰性大的孩子,大人适当放宽松一些为好;而对好动的孩子严格的、军营式的制度无疑会很有益处。

7.避免干扰因素

孩子在玩耍或者写写画画的时候大人不要开电视;孩子吃饭时不要把书和玩具摆放在饭桌上。

8.家长不要过度紧张

有时大人也要反省自问: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有时候改变孩子行为方式的最佳途径就是家长从自身做起。

9.正确处理孩子的冲动

家长应在掌握孩子情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

(1)自然消退法。如孩子与伙伴吵架时,家长可以暂时不予理睬,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因为他们始终是会和解的。

(2)冷处理法。如有的幼儿出现“人来疯”现象,家长一时难以说服孩子,这时可采取冷处理,不理他,等客人走后,再对他实施适合的教育。

(3)转移注意力法。如两个幼儿争一个玩具而哭闹时,家长可用另一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他们会立即破涕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