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耐心(1 / 1)

下面这个故事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在一个干旱之年,有一只青蛙,想挖井找水喝。

小青蛙挖啊、挖啊,最后挖到了一块大石头,青蛙绝望了,它想:有石块的地方是不可能有水的。于是,它放弃了挖并,也放弃了生的希望,最后渴死了。

可是,青蛙永远不会知道,石头下面其实就有一股清泉。

看了这个故事,许多人可能唏嘘不已,哎,就那么一块石头而已,却让青蛙丧失了信心,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一下呢?是呀,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一下呢?

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经常被自己打败。学习新事物时,孩子往往会有三分钟的热度,但是,仅仅只有三分钟而已,过了这三分钟,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便成了负担。

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一幕:

练习钢琴头一两天,孩子还觉得比较有意思,但是,第三天,孩子就开始着急了,也许,动画片开始了;也许,小区里其他小朋友在游戏呢,我为什么要弹琴?最后索性放弃了。

在赛场上,许多孩子跑到一半就停下来了,理由是跑不动了,即使他们已经跑了900米,剩下的,不过是100米而已,但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距离,心理上的障碍却越不过去……

当然,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缺乏耐心,总是半途而废,没有完完整整地做好一件事情,导致许多孩子长期处于“失败”与“被淘汰”的失落情绪中。不但让孩子变得对自己没有信心,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耐心是成功的磨刀石,学会了等待时机,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耐心是一种能力,可以让人保持冷静,并做出理智的思考,在面临压力时,还能善待他人。你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机会和成功的降临,那你只好用一生去面对失败。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做事是否有耐心,有恒心,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身为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耐心,也就是孩子做事的坚持度。

耐心能让人克制自己的冲动,容忍原先所不能忍受的事情,平静地等待自然的结果,而急躁则会降低人的免疫力,刺激肠胃,使人体的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并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对于孩子而言,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大部分的婴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暂,基本上只能维持十分钟左右,因此,父母大可不必为孩子缺乏耐心而烦恼不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精神不集中、没有耐心等毛病放任不管,而应在掌握孩子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做正确的指导。

建议家长从以下几点有方向性地指导孩子:

1.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

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问题,如果孩子缺乏一定的兴趣,他们做这件事情的主动性就比较差,同时缺乏耐性。只有以孩子兴趣的某一事物为支点,培养孩子的耐力,等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坚持了。

东东有时候做事情没有耐心,总想尽快把事情做完。

有一次,妈妈答应他外语小测验结束之后带他去玩游戏。谁想到,他竟然没答完卷子,就兴冲冲地交卷走出教室,急着去玩游戏。妈妈想严厉地批评,但是看到孩子玩得那么开心,不忍心破坏孩子的兴致。

妈妈发现,孩子并不是对任何事情都缺乏耐心,他摆弄玩具时,常常是坐在那里半天不挪地方,一点没有厌烦感。

为了帮助孩子对任何事情都能耐心对待,妈妈不但给他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还给他买了一套游戏拼图,希望借此培养孩子的耐心,使他安静地坐下来。

色彩斑斓、有故事画面的游戏拼图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迫不及待地根据拼图资料提供的故事情节一个个地拼起来。开始他还蛮有兴趣,拼错了就重新再来,后来的任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孩子就有些倦怠了。

妈妈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便找借口让孩子做其他事情去。

几天过去,整副拼图都拼完了,孩子从中也体验到了耐心带来的成就感。

2.父母要指导监督孩子做事

父母要关注孩子做事的全过程,在关键时刻要给予指导和提示,这不是代替而是帮助孩子想办法,以防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灰心丧气。

当孩子想不出办法又不愿去想,有偷懒或依赖父母的迹象时,父母不可给予帮助,而应注意说服鼓励,必要时给以批评并监督孩子独立地做完某件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习惯养成了,做事也就不再半途而废了。

3.与孩子“约法三章”

闹闹坐不住板凳,还没坐下几分钟,他就觉得好像过了很长时闯;而在写字时。只要练习题稍微多一些,他就开始马虎起来,比如,“酒”的右边明明是个“酉”字,他却会把“酉”里面的一横忘掉。为了帮孩子养成做事情耐心仔细的习惯,妈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他约法三章,比如,要认真对待学习,不到30分钟,不许离开书桌,更不许摆弄与学习无关的玩具;写字时如果把字写得歪歪扭扭,就罚写两遍;如果老师或同学反映他上课不注意听讲,回到家,各项奖励取消。如果他遵守规定,就允许他买一本书,或者给他买一件玩具。

孩子开始还以为妈妈和他闹着玩,有一次,抄写课后作业,他为了赶时间,争取第一个走出教室,不检查对错,应付了事,还把铅笔弄丢了一支。妈妈根据“规定”,一周时间不给他买美味小食品、玩具以及他喜欢的图书。自从有了规定以后,孩子“有章可循”,妈妈也不再凭感觉教育孩子了。为了不断提醒孩子记住这些要求,妈妈把“约法三章”写在纸上,贴在孩子房间的书桌前,并认真督促孩子执行。

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孩子的心慢慢地静了下来,做什么事情都不再那么敷衍了事了。

4.父母让孩子做事时,应注意适合孩子的实际水平

如果困难过大,孩子尽最大能力亦不能克服,他会伤心失望。如果偶然一件事还不至于的话,那么连续几件这样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愿去做,而丧失自信心。给孩子一定的目标,训练孩子的意志力。

总之,耐心是一种纪律,更是一种境界。一个孩子如果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耐心,总想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只有懂得耐心才能成事的道理,孩子才能在人生路上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