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依赖的拐棍,孩子才能变勇敢(1 / 1)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勇敢地驾驭自己的命运,不要依赖他人。因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潜能的,永远都不是外援,而是自助;永远都不是依赖,而是自立。只有自立的孩子,才能战胜怯懦,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而家长的“帮扶”只会让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错过勇敢面对生活的契机。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正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孩子需要磨炼,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手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殊不知,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勇敢与坚强。事实上,要想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扔掉依赖的拐棍。下面的这个例子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有一天,王先生带儿子去医院拔牙,这是个很害怕拔牙的孩子。

王先生安慰孩子:“别怕,爸爸会守在你的身边。”谁知进了诊疗室,儿子却抓住王先生的手不肯放,哭着闹着不让医生拔牙,医生拿着工具站在那里叹气。王先生使劲安慰儿子说“别怕,不疼”,但儿子依旧抓着他哭。

就在这时,有一个老医生走过来对王先生说:“请你出去,离开一会。”

王先生问:“为什么?”

老医生笑着说:“你出去一会儿就知道了!”

王先生说:“那好吧!”

但儿子却嚷着说:“爸爸,你别走,我好害怕……”

王先生忐忑不安地在外等待着,过了一会儿,儿子平静地走了出来。王先生急切地问:“儿子,疼吗?你哭了吗?”

儿子说:“有点儿疼,可我一声也没哭!”

王先生又问:“如果我在,你还哭吗?”

儿子笑着说:“我想,我会哭的!”

王先生问了那个老医生,老医生回答说:“你知道当时我为什么要你出去吗?你守在孩子的身边,孩子感受到依赖,就会撒娇、任性。我让你离开你的孩子,是要促使孩子自己去直面痛苦和磨难。孩子没有了依靠,自然会丢掉幻想,用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去战胜怯懦和疼痛。”

王先生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啊,我终于找到培养儿子勇气的方法了!”

老医生的话含有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不但孩子总是依赖父母,在生活中,那些怯懦者也习惯于去依赖别人,喜欢在别人的保护伞下生活。从而错失锻炼机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勇气,越来越没有斗志,成功也变得遥不可及。

依赖是怯懦者最常见的行为,这样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习惯把别人或者外界的帮助、支援考虑进去。这种依赖思想的恶果是:让怯懦者更加逃避现实,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对于未来没有把握,更不敢尝试挑战。

依赖是懒惰思想在作祟,过分的依赖思想就是怯懦的具体表现。另外,依赖别人,就会受制于人,而受制于人是非常危险的。依赖思想要不得,遇到事情,不要老想着寻找别人的救助,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你才能勇敢。

依赖只能让怯懦者更加怯懦,所以,一定要去掉依赖。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自己就是勇于承担责任、承担风险。自己决定想干的事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我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多方位调剂自己,有效发挥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