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江宁(1 / 1)

无论如何,那些云淡风轻的日子终究是不在了。朝堂之上,铮铮铁血男儿,一个个被金兵铁骑吓破了胆,随时准备投降,这样的结局真令人心寒。人生过半,大多事已看透,曾以为不问世事,便可安稳度日。当国家不在,小家再得不到安稳。靖康之变,是大宋的耻辱,李清照身为女子,只觉忧心愤恨。假如,她是这大宋的好男儿,也定要拿起长枪,宁死也要与金兵一战。此时的李清照不再忧思个人情感,将情怀放到了国家命运上。在她看来,大宋骄纵**奢、安逸太久,这满天下的男儿都失了气节和气概。这一输,尽剩窝囊了。

江宁,旧时叫金陵,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五月又改称为建康。这里是江南水乡,景色宜人。烟雨画廊,小桥流水,原本是词人的最爱,可在家国命运堪忧的时刻,纵是赏花弄柳的诗人和词人也没了兴致。

旧时宋朝,四季分明,李清照来到江宁对雪花飞舞的景色十分有兴致。她不是要赏雪,而是借着雪景,去感悟人生悲喜。宋人周

在笔记杂史《清波杂志》卷八中记载说:“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每次大雪,李清照从不辜负雪中景色,定会披蓑衣,顶着斗笠,站在城楼上远眺,寻觅诗句。如若有了好灵感,好诗句,必邀请赵明诚唱和,无奈赵明诚诗才不如李清照,只能连连叫苦。其中有一首,叫《临江仙》的词,便是在踏雪登楼时所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家国生死存亡,她身为弱女子,既不能运筹帷幄,也不能决胜千里,唯一能做的,便是将此刻的心情记录下来。她关心国家命运,忧心万千百姓,也愿她的夫君赵明诚能为国尽一份力,为百姓尽一份心。

庭院很深,不知道有多深,那云窗也紧闭着,硬是被这春天挤开一道缝,钻了进去。那柳梢上,梅萼里,有了春的气息,渐渐舒展得层次分明。秣陵和建康,是南京的古称。春天好似在秣陵暂时离开,不一会儿又再次归来。只要时间到了,春天就会回来,不知什么时间,她才能回到青州,也不知道,她的半生青春,还能否回来。她知道,回不去了,所以漂泊在外,人老建康城。

春天,最适宜吟风赏月,只是如今她已老去,再没了往日的心情。国家受难,金人如同初春般硬是挤了进来,也因此,他们被“春”挤走了,远离家乡,人老建康城,这样的“春天”,她如何欣赏得了?

没有人可怜她的憔悴,也无人因她凋零而惋惜。她哪里是感叹自己,分明是感叹这大宋的命运。那些金兵强将,不在乎百姓的命运,也不关心谁会凋零,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唐代曹松在《己亥岁》中写道: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一个将帅的成功牺牲的是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纵是她可以回到江宁,那曾经被毁掉的江山、死去的生命,还能回来吗?

试灯,正月十五是灯节,节前预赏便是试灯。在《武林旧事·元夕》中记载:“禁中自去岁九月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民间也是如此,自九月到来年元夕,都要将自家制作的灯拿去挑选、评比,最好的灯才能供元夕所用。

许多人都去试灯了,他们在此时此刻,还能有这般心境,她更觉悲凉。多少人沉浸在短暂的“和平”时刻,不知道明天将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人不是被敌人杀死的,是被自己杀死的。整个大宋朝,岂止文武百官懦弱,这满天下的百姓,又有几人能担起国家大任,愿意牺牲小我?

世道艰难,也不忘在夹缝中独自享乐,她站在城楼上无比痛心。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

春天越来越近,李清照考虑去野外踏青时,赵明诚告诉她,李迥带着她的族人来到了江宁,欲投奔随驾居行的李迒。听到这个消息,李清照宽慰不少,只等族人尽快来到,好为他们接风洗尘。

那段时间,李清照和赵明诚又开始了收集文物的工作。此前,他们收集文物全为个人喜好,后来置办的金石碑刻越来越多,才有了“传诸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的志愿。如今,家国破碎,战争将许多文物毁于一旦,他们再不收集,只怕被毁坏的文物越来越多。

赵明诚官居江宁重镇郡守,有钱有势,收集文物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甚至还发生了“仗势欺人”的事。据《嘉泰会稽志》记载:“此图(《萧翼赚兰亭图》)乃江南李后主故物。周谷以与其同郡人谢伋。伋携至建康,为郡守赵明诚所借,因不归。”

谢伋是赵明诚表亲之子,他曾携带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萧翼赚兰亭图》路过建康,赵明诚看到后借走,便再也没有归还。他喜爱文物众所周知,此前购置不起的文物,欣赏完便完璧归还。此次,虽为文物考虑,但却做得有失君子之德。

李清照如何看待此事不得而知,但她一定是痛心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个人的品格竟如此经不起考验,她怎能不伤心?她只能试着去接受,接受丈夫的不完美,接受他没有高尚的隐士风范。这现实,这当下人的品性,为李清照所不齿,滋养了她阳刚的气概,此后她不再是婉约女子,而是从骨子里升出一股不让须眉的铮铮傲骨。

活,就要活得有精神,活得慷慨;死,也应当无所畏惧,坦然潇洒。人贵有一死,只是早晚。死不可惧,惧的是活得如同囚徒。与其如此,不如振作起来,做一个真正有骨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