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人能拥有前世的记忆。奈何桥上,一碗孟婆汤,什么都忘了。忘记,从不是解脱,只是之前生命的一种延续。佛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伴随人一生的,除了业力,还有一种东西,叫作缘分。不管你们相隔千山万山,还是分散天涯海角,月老手中红线,总能让你们转身即已擦肩。你前世所慕、所寻之人,即使没了前世记忆,今世有缘自会相见。那种灵魂相通,无以言说的默契,一个眼神,就确定是他了。
少年时期的李清照绝不无病呻吟,见月伤怀,她热爱生活,无拘无束,博览群书,对历史和社会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唐肃宗时,著名诗人元结为纪念安史之乱,写下了《大唐中兴颂》,后由颜真卿书写,镌刻于浯溪石崖上。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读完后,为歌颂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创作了《读中兴颂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此诗一出,广受好评,传颂甚广。李清照读完很是喜欢,思忖良久,胸中竟有一丝不吐不快之感。她熟悉那段历史,对唐代社会兴衰成败有自己的见解,与其品读别人佳作,不如创作自己的作品。她略加思考,提笔写下《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用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仙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五尺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赋诗以咏史言志,也是李清照。张耒诗作,着重歌颂郭子仪等中兴将领的丰功伟绩,回顾了安史之乱爆发的由来。他感叹,岁月流逝,英雄今已不再。与张耒相比,李清照着重安史之乱的根源,反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并认为功德本就在天地间。叛乱虽被平息,却耗尽国家元气,使得唐朝衰落,又怎值得歌颂呢?
十六七岁的年纪,原本最该寻寻觅觅,人比黄花瘦。心中藏下万千柔情,对某位男子动了心,用了情,度一段低眉意难平的锦瑟年华。可她没有,她的诗作与历史眼光,以及政治眼光,早已超出许多男子。宋代大儒朱熹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后人陈景云也说:“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
居家小女子,待字闺中,却在达官贵人那里如雷贯耳。宋代人王灼称赞李清照道:“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她承袭父亲衣钵,又胜过父亲;她人正当年少,却胜似长辈;她文字老成,心态又单纯得胜过诸多平凡女子。
平时爱玩爱闹的李清照,远离市井喧嚣,将自己藏于街尾巷陌,只为沉静下心来与书香为伴。如若累了,便坐在秋千架上,疏松筋骨。后来,她跟着父亲去了相国寺,本想增长见识,谁知,意再难平。
相国寺,烧香拜佛之地。心有所求,静心祈祷,有福德者总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李格非带着全家游览此地,并向家人讲解每尊佛像的名称,以及这些文物的价值。他还带着家人,游览了名胜古迹和五百罗汉像。随后,一家人又来到相国寺市场,游走于笔墨书画间,欣赏万千笔墨。
街上熙来攘往,喧嚣声不绝于耳。李清照穿梭于人群中,驻留于一幅幅书画碑帖中。她什么都不想,只想大饱眼福,或寻得几件心头宝贝,求着父亲为她购下。她笑着,欢喜着,不知不觉已跑出去老远。回头再看父亲,他正与两位年轻男子聊天。李清照拨开人群,返回父亲身边,一刹那,世界都安静了,她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有时缘分就这样奇妙,遇见对的人,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够了。李清照被其中一位男子吸引,他叫赵明诚。他相貌出众、风度翩翩、谦逊有礼,与父亲几句简单的问候,已让李清照为之倾慕。他温文尔雅,满是书卷气,仅此一眼,便知同好,仅此一眼,便再也忘不了。
世间怎会有如此男子,似乎专门为她而来。她在他眼里看到了悸动,像是惊扰了他的清梦。她羞涩地将头低下,心中暗暗惊叹,想再看一眼那才俊少年,却又怕四目相对的尴尬。他转身走了,她也走了,她频频回头,那少年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刚才发生了什么?如梦一般,美得不真实。此后,李清照再不能静心读书,只想陶醉在那一场初见的梦中。她在《浣溪沙·闺情》中写道: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中少女,芙蓉面一般秀美,斜靠在“宝鸭”香炉边,脑中回想着甜蜜的一刻。她想得走了神,那笑中甜蜜如何也掩不住,从眼波中流露了出来。她想遮掩,怕被人猜透心思,可那悸动的心,又怎能掩饰得了,还是在少女的脸上绽放了。
梦中少年,似在呼唤,可她也知道,是自己的心乱了。她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他倾慕她吗?若是花草有情,能表人心意,还是尽早告知他心意吧。今夜无眠,她也成了那怀春的平凡少女,但她不平凡,她有诗才,早已名震京城。
谁人不识李清照?李清照的大名早传进了赵明诚的耳朵里。那日,她从人群中挤进来,只一眼,就挤进了他的心里去。那久仰大名的李清照,果然不凡,出落得亭亭玉立,美丽娇俏,肤如软玉,目若秋波。
是她,是她。只是,该如何探知她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