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京城(1 / 1)

日子不徐不疾,光阴一闪而过,纵是狂风骤雨,转眼也能风平浪静。那一点愁,一点悲,有了酒,什么都淡了,散了。

诗人大多爱喝酒,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也是无酒不欢。十几岁的李清照,绚烂年华,清丽明朗,因着酒,多了几分洒脱,几许闲愁。赏玩游乐,当以酒助兴;孤单落寞,更要借酒浇愁。花落时,小酌几杯感叹兴衰;秋风四起,落木萧萧,那杯中之物必能驱赶寂寥。亲人在外,相思成疾,更是离不开饮酒。

好酒之人,必遭人诟病,李清照却不以为然,乐此不疲。她不在乎世人眼光,更不拘泥于传统礼数,一切只为点到为止,开心就好。她天生是位大才女,继母和父亲对她的行为并不干预,让她更是多了份自在洒脱。

如今,那贪酒作诗的女子如何了?父亲李格非一想到自己的妻儿,便觉得只身一人在京城十分寂寞寥落。他给家人写信,让王氏带着李清照和儿子李迒赶赴京城。

李清照自小爱玩,更喜欢游览名胜古迹,见到父亲的信喜不自胜,心早就飞到了千里之外。那不是别处,是繁华如梦的京城,是有无数书卷、文人雅士的地方。只有在那里,她才能增长见识,拓宽眼界,施展才华,这是何等的机会。

他们寻了个平常日子,告别故乡,怀着对汴京的满心期待上路了。这一路的风景,冲淡了他们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陶醉在广阔山河、繁华市井中。他们沿着与黄河曲线基本平行的路线,经历城、长清、平阳、梁山、郓城、菏泽、兰芳,最后来到开封。

开封,历史悠久,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春秋时期,郑庄公命郑邴在此地筑城屯粮,取启拓封疆之意,命名启封。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自有明确历史以来第一次建都。在这里,曾留下了孟子游梁、窃符救赵,以及孙膑、庞涓等故事。到北周时,又改名为汴州。五代时,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设开封为都。历史上,开封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的开封,更是当时最大的都城。

开封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方十三里,内城七里,周围共有十二座城门,入城处设置了两层或三层围圈,用以围困敌军。里城是大内,即紫禁城,内中建筑庄重肃穆,金碧辉煌,仅听闻便让人向往不已。李清照来到汴京,见识到了都城的香车宝马、满目繁华,对汴京的名胜古迹充满了向往。她一再央求父亲,抽空带她四处转转。

李家住在朱雀门外离太学不算太远的小巷子里,是父亲多年修缮的院落,很是幽静雅致。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院落,坐北朝南,北面三门正房,中间是客厅,东边李格非居住,西边住着李清照。李格非在院子里种了松树、桃树、梨树,又将报春、牡丹、海棠、**、凤仙等花草杂植其中。为了迎接两个孩子,李格非还为李清照和李迒打了秋千架,可见他对子女的宠爱。

历史古迹、文人骚客,在这寒冬里给李清照带来了不少欢乐。她喜欢这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新奇,她在这里只想拈花成诗,读书喝茶,游遍汴京,除此之外,并无它求。此时的李清照,还不懂繁华背后暗流涌动,正是衰亡的开始。她朝气蓬勃,晶莹剔透,单纯得似一个孩童。在她看来,冬天过去,春暖花开,在路上将有更美好的邂逅。然而事实是,春天繁花盛开过后,便是一地残红,满目疮痍。

哀伤是什么,离愁是什么,大势已去又是什么?这是宿命,李清照在这个冬季来到汴京,注定要承受寒冬之苦。

春节将至,继母带李清照和李迒上街购置年货,街市店铺,书生布衣,剑客走卒,喧闹而有条理。在李清照眼里,女子没有拘束,她想笑便笑,想跳便跳。她似一只小鸟,穿梭在巷陌街头,店铺商贩摊前。

她也并不是只顾自己玩耍,还不忘给弟弟李迒讲解历史出处、故事典故。王氏买下三幅门神,李迒不懂,李清照便娓娓道来,门神画图的典故;李迒问为何钟馗有两种,李清照照样解答得出。

一位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如此“招摇”,惹得众人纷纷侧目,不过多数拍手叫好。商贩老板不服气,要考一考李清照,他问,桃符又作何解?李清照一笑,将桃符的出处、用法、历史发展、名人诗句引用娓娓道来,老板大为惊诧,果真是一位奇女子。

得到众人盛赞,李清照自是高兴,却也不以为然。她吟诗读书,不为逞强证明什么,只为自得其乐,开心进益便罢。假如一个人的才华成了炫耀的工具,那这般才能又有何用?既读圣贤书,要么修身养性,要么报效国家,李清照年纪不大,还看不透世事,可她早已懂得该如何做人。

王氏是传统女子,见不得李清照如此高调,催促她尽快回府。一位女子,抛头露面,与陌生男子高谈阔论,成何体统。李清照不觉失态,却也懂得女子的禁忌避讳,什么也没说,跟着继母回家了。

王氏把上街的事情告诉了李格非,埋怨李清照只醉心于诗词歌赋,读书游乐,全然忘记了女子该守的礼仪规矩。李格非岂会不知女儿的性子喜好,只是他并非庸俗之人,对女儿的行为并不认为错,反而认为女子当该有丈夫气。他没有训斥李清照,而是把家中书房让出来,伴她读书,对她悉心教导。

李清照,于世人而言,是婉约派词人,给众人留下温婉、凄凄悲悲的印象。实际上,少女时期的她,活泼清丽,在读书上很是下功夫。除夕夜,李迒沉溺于鞭炮爆竹、烟花绚烂之中,李清照嫌弃他不学无术,拉着他当着父母的面玩诗词背诵游戏。

他们姐弟二人,一人一首诗词,不准重复,五首之中,不差一字,方能去燃爆竹。如果出错,另诵五首,一字无误,才算抵消错误。这游戏是李清照所设,弟弟当然赢不了她,她不为胜利,只为教弟弟多诵几首诗,顺便考一考自己的记忆力。因此,才有了后来与赵明诚的赌书泼茶。

李清照爱诵诗,也爱写诗。每次作完诗,必定拿给父亲李格非看。李格非有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李清照诗作,并不只注重辞藻华丽,更重思想灵魂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李格非教导李清照,切忌一味模仿,填词作诗更该出自肺腑。李清照点头称是,细心记下,反复揣摩后,填词有了很大进步。她在晚年,回忆年少时代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十五六岁到十九岁,是她一生中少有的美好时光。她正当妙龄,生活悠闲富贵,在世俗凡间,吟诗填词,好不快活。

一弯瘦月,一座庭院,一盏茶酒,一枝红梅,在少女眼里皆可成诗,皆可成趣。少年有时,岁月无情,一个转身,世间富贵仕途已成惘然。京城,带给她无限欢乐,也带给她无限伤感。在这不可逆转的历史舞台上,无论贫穷富贵,她都不改初衷。读书喝茶,吟诗填词,醉酒拈花,寻个知心人,才是心愿所归。可既是心愿,便知是一个梦,梦最容易碎。它只是一个幻影,装饰不了你的流年,也装点不了谁的人生,唯一伴着生命的,不过是一曲琴音,一阕清词,还有那低声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