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让你成为情绪“消防员”(1 / 1)

有情绪漠视习惯的人,需要学习共情。

现实中,很多人都有情绪漠视的反馈习惯,不一定是以小己老公这种完全不反应的方式呈现出来。常见的情绪漠视反馈方式有:

①“鸡汤”:雷霆雨露均是天恩,我们应该往好了想,做人积极点!

②转移重点到自身:你可能不知道,当初那谁谁也是这样对我的,你知道当时我是怎么做的吗?当时我……

③道德压迫:大家都很担心你,你可要快点开心起来啊!

④活在当下: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开心最重要,朝前看。

这些反馈初衷和形式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拒绝对方的情绪,不允许对方的情绪存在。对于情绪上头的人来说,此时Ta和情绪是黏在一起不分彼此的,他人对其情绪的拒绝,从感受上来说,就是在拒绝Ta这个人本身。因此有情绪的人遇到有情绪漠视习惯的人,往往很容易生气,而且也不愿多沟通。

说完了反例,我们来聊聊共情。共情,指在他人有负面情绪时,关注对方的情绪,把自己作为对方情绪的容器,引导对方把情绪表达清楚,并给予积极反馈,促使对方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倾倒到自己这边,帮助对方捋清楚情绪逻辑,从而使对方的情绪状态平复的过程。

共情是心理咨询的技巧之一,几乎所有的原生家庭心理问题,都源于孩子在早年环境中的情绪没有被看到,也没有被正确共情。因此,当下的正确共情,能够填补早年环境挖的坑,具有修复内在客体关系、促进人格完善的奇效。

学习共情,重点分四部分:他人情绪觉察、引导表达、倾听反馈和共情反馈。

①他人情绪觉察

如果你不知道他人有情绪,那共情技巧学得再好也找不到用武之地,所以学习共情的第一步,是先学习对他人的情绪进行觉察。

觉察他人情绪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找个人多的地方,比如公司,自己先深呼吸几下,伸懒腰,放轻松。然后扫一眼周边的人,感受一下,有没有哪个方位的人带给你一种压抑的感受,有的话就分辨是哪个人,进一步观察对方的神态,看对方是不是有情绪。确定对方可能有情绪的话,就去跟对方闲聊几句,顺嘴问一句“怎么看起来你有点焦虑/生气/烦躁/低落呀”,确认对方是不是有情绪。

这个练习做久了,首先,身边的人都会觉得你热心和体贴;其次,你对于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也会越来越敏感且准确,甚至有时不用眼睛看都能感受到别人有情绪。

如果你做这个练习后完全感受不到他人的情绪,此时你需要回过头去做前面情绪觉察的练习,把身体感受和情绪感受连接起来,通过理解自己的感受,从而理解他人的感受。

②引导表达

共情的要义在于少说多听,能够引导对方把自己的情绪完整地表达出来,才说明共情能力强。如果是自己不停说话,去猜对方的情绪,那这不是共情,而是在卖弄。

引导表达,用的是开放式提问:什么、怎么、为什么。

比如,“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突然这么生气呀?”“那他说过为什么不迁就你吗?”。

如果双方本身有矛盾,对方不愿多说,那就要采取封闭式提问“是不是”“对不对”,跟对方确认其有情绪的原因,比如,“是不是我刚刚大声说话让你生气了?”。

③倾听反馈

要引导对方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也不能除了问问题什么都不说,否则对方感受不到你的回应,也会丧失倾诉的欲望,所以还需要倾听反馈。

倾听反馈的类型主要有情绪反馈、澄清反馈、对错反馈、总结反馈四类。

情绪反馈,是直接说出对方可能有的情绪,让对方意识到你最起码是懂Ta的情绪的,你是和Ta同频的,比如“那你一定觉得很委屈吧”。

澄清反馈,是在对方表述不清或有歧义时予以澄清,让对方确认或提供更多细节,让对方意识到Ta说的内容你听得很认真,比如,“你哭了他也没反应吗?”。

对错反馈,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说出Ta没说出的观点,让对方感到你跟Ta是同一个战壕里的队友,比如,“这没错啊”“你可是孕妇,他本该多迁就、照顾你”。

总结反馈,是把整件事概括一下,向对方表明Ta想表达的核心故事你听明白了,比如“他居然为了这么小一件事跟你吵起来”。

④共情反馈

共情反馈是整个共情的重点,前面所有铺垫都是为了给出一个共情反馈。共情反馈,指从对方的角度说出对方的情绪逻辑或者对方的难处,让对方意识到,你很清楚Ta是由于什么而有情绪,进而让对方产生一种被理解的感受。共情的情绪逻辑和情绪表达的逻辑类似,可套用公式:Ta的预期+预期依据+现实落差+导致情绪。

比如,“你可是孕妇(依据),他本该多迁就、照顾你不说(预期),居然为了这么小一件事跟你吵起来,还这么气你、吓你(现实),你应该受了很大委屈吧(情绪)”。

共情需要注意当下双方的关系状态,像案例中夫妻吵架这种共情方和被共情方敌对的情况下,不适合过多进行共情。否则就会有种一边捅刀,一边关心对方痛不痛的讽刺感。所以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安抚情绪后沟通、妥协,达成共识;要么是安抚情绪后,表示双方状态不佳,先暂时跳过这个话题。这里我分别从闺密的角度和伴侣的角度对小己进行共情,大家感受下二者关系状态不同导致的共情方式的区别。

闺密共情版:

——怎么啦?看起来这么伤心(情绪反馈)。

——跟老公吵架了,摔了一地的碗碟,他都不哄我。

——天哪,那你是得多生气啊(情绪反馈),是因为什么吵成这样的(开放式提问)?

——小事一件,就是去他家过年还是去我家过年的问题而已。我想着去年在他家过年,今年就轮到我家了,没想到他死也不同意。

——你这么想没错啊(对错反馈)!

——可不是嘛,我也不知道他哪根筋出问题了,一定要跟我吵。

——那他有说为什么不迁就你吗(开放式提问)?

——没说,他就跟疯了一样在那里大吼大叫的,把我气哭了他也不管。

——你哭了他也没反应(澄清反馈)?

——是啊,所以才吵得摔碗摔碟的,哎,这事可真心累!

——你可是孕妇,他本该多迁就、照顾你不说,居然为了这么小一件事跟你吵起来(总结反馈),还这么气你、吓你,你应该受了很大委屈吧(共情反馈)。

——哎,可不是嘛!

伴侣共情版:

(小己在那里摔碗筷)

——怎么啦?突然这么大火气(开放式提问/情绪反馈)?

——哼!

——是不是我刚刚大声说话让你生气了(封闭式提问)?

——哼!

——还是说,是我不同意去你家过年你生气(封闭式提问)?

——是态度,你的态度我很不喜欢!

——好好好,我认错,不该那么顽固,还那么凶,你是孕妇,我本来就应该更迁就你、更宠着你的,今天却凶你,我错了。你应该生气,但别气坏了身子。

——这几句才像话。

——我刚刚也是一时情绪上头,现在能给我个解释的机会吗,让我说一下为什么我坚持去我家过年(转移话题到具体问题上)?

此外,还需要注意共情的作用和目的之间的区别。

共情的作用是让对方的负面情绪平复,而共情的目的是了解对方当下的情绪及其原因。如果抱着缓解对方负面情绪的目的进行共情,就会把注意力放在确认情绪是否消除上,这样对方会感受到你对其情绪的不接纳,只会让对方有更多负面情绪,而且不愿再跟你交流。而抱着了解对方情绪的目的共情,那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在确认自己对情绪的理解是否跟对方一致,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对其情绪的接纳、关心和耐心,这样的共情反馈才会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共情是一套技巧,同时也是一种态度,而态度的影响力远大于技巧。因此,学习共情后,应该是抱着关怀对方的初衷去沟通,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给对方答疑解惑。不过在双方有矛盾的时候,别说共情态度了,要保持情绪稳定,使用共情技巧可能都很难,所以要真正发挥出共情的力量,你还需要学习一项咨询技能——移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