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典小说里,还是现在的影视剧、游戏中,总有侠客、将军拿着神兵利器大杀四方的桥段,比如《三国演义》中就对赵云在长坂坡使用青[img alt="" class="spz" src="images/140131314995.png" /]剑的场景多有描写:“云乃拔青[img alt="" class="spz" src="images/140131316798.png" /]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这一段文字中,盔甲在青[img alt="" class="spz" src="images/140131317538.png" /]剑面前都跟普通衣服一样毫无防御力。
可能有不少人会想,只要有一件神器在手,自己一定能天下无敌。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首先,冷兵器是靠人力驱使的,人的作用相当重要。想要仅仅拿一件好兵器就杀遍天下无敌手,恐怕是痴人说梦。就算是青[img alt="" class="spz" src="images/140131318847.png" /]剑,也是在赵云的手里才能显露锋芒,夏侯恩拿着它时不也是默默无闻?
又有很多人觉得,抛开人的因素不谈,凭借现代很厉害很高端的材料学成就,如果请专业的研发团队专门研发适合长刀长剑的刃材,然后按照人体工程学来设计制作,一定能造出远超古代刀剑的好兵器。就算自己不行,将宝刀、宝剑交给古代名将,那些猛将是不是会如虎添翼呢?
实际上,如果要制作长刀长剑,现有的材料里还没有能代替钢材的,而作为钢材来说,即便现代可以多加一些元素进去提升性能,冶炼纯度也更高,其本身的物理性质也依旧是有限的。换句话说,想要研发出超过古代钢铁性能的钢材一定可以做到,现代技术制作的刀剑性能肯定会更好,但绝对到不了产生巨大代差的地步,想要达到砍铁甲如同砍衣服的程度,多少还是有点不现实的。
中国历史上最喜欢说神兵利器的时期是春秋战国。当时还是青铜时代,但也已经有冶铁能力了,所以才产生了大量的宝剑传说,比如干将、莫邪、湛庐、纯钧等——钢铁制作的剑在面对青铜剑的时候是真的存在巨大代差的,铁剑跟青铜剑相比确实算是神兵利器。但因为生产力水平有限,铁矿难寻,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铸剑就有“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这样的描述。在汉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宝刀宝剑的传说就明显少了很多,到后来,也就只有在传奇小说中才会出现一刃既出天下无敌的兵器了。
优秀的刀剑也需要适宜的使用环境和相应的使用技法,不同的使用环境以及不同的技法决定了刀剑的形制,人体工程学则管不到这方面。如果觉得现代人体工程学是万能的,靠它一定能做出更好的刀剑,这就很片面了。
比如,刀剑的握柄有直柄、前弯柄、后弯柄、纺锤形柄等,这些柄的形状就跟人体工程学关系不大,反而跟使用技法直接相关。纺锤形柄常见于中式剑、锏、小袖锤,因为这些兵器有很多画圈打击的技法。一般情况下,为了省力,使用者会用食指和拇指扣住柄部,其余三指张开,方便把兵器转起来画圈,然后在打击的瞬间握紧,这样能有个瞬间加速的力,增加武器伤害。纺锤柄中间粗两边细,就是为了不容易在转起来的时候脱手。奥运击剑则使用的是手枪形柄,这也不是因为手枪形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而是为了强化刺击——手枪形柄只能拿来刺,挥砍就完全不好用了。
再比如,在被一些人捧为利刃世界第一的大马士革弯刀中,最常见的也是最符合人们心目中想象的形制是舍施尔弯刀,这种刀一般不起脊,刃直接从刀背开到刀锋,截面呈现等腰锐角三角形。这种开刃方式使得刀身很薄,一般厚度在5毫米以下——作为对比,日本刀的厚度一般在7毫米以上。舍施尔弯刀的薄刃就是为了强化其锋利属性,所以传说中的萨拉丁才能用这种弯刀凌空切断了一条丝巾。
然而,即便舍施尔弯刀如此锋利,假如用现代更好的钢材做出一把来拿去给中国古代需要冲锋陷阵的军官或身经百战的士兵用,对方也可能只会将它收藏起来观赏,并不会带上战场。这是因为舍施尔弯刀根本不符合中国战场的情况,它的刀身太弯,无法直刺,中国的单刀技法和它并不兼容,一不小心可能导致后弯的刀尖把自己捅了,反而拖了后腿。而且,舍施尔弯刀的刀身太薄,虽然灵活有余,但面对身穿铠甲的敌人基本只能抓瞎,和别的兵器磕碰起来也必然受损严重。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如果跟中国八面剑这种加厚加钝的剑碰撞,即便在材料等方面都更强,舍施尔弯刀的受损程度会比八面剑更重——厚度以及开刃角度的差距在材料性能没产生代差的时候是无法抹平的。
但其实,舍施尔弯刀也是军队列装的制式刀型,它是阿拉伯轻骑兵攻击轻步兵时用的。中东地区气候炎热,普通士兵穿不住厚重的盔甲,舍施尔弯刀的锋利刀刃就是为他们而设计。刀身弧度也是如此,弧度大就可以进行拖割,对无甲步兵而言伤害更大。另外,骑兵冲锋时基本不会考虑拿刀去格挡,拖割的使用方式也避免了大力劈砍,这就意味着舍施尔弯刀不需要太高的强度,用极薄的刀身换取锋利和轻便也就成了可能。
还有一个例子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双手剑。双手剑受到欢迎是因为板甲的盛行,骑士们穿着防御严密的板甲可以不用担心防御问题,于是解放了原先拿盾牌的手,可以使用双手剑进行力量更大的挥砍。在当时,士兵们会装备长杆斧锤来对抗重甲对手,在面对无甲对手时则更倾向于使用双手剑。
如果把双手剑拿到中国古代,即便是用更好的钢材制作出来,也一样成不了神兵利器。中国主要还是单手刀配盾牌使用,很少使用双手刀剑,重步兵宁愿用长杆刀,因为攻击距离更长。明代,荷兰驻台末任总督揆一在回忆录《被忽视的福摩萨》中这样描述郑成功的士兵:“许多士兵双手都挥动着令人生畏的战剑,装在半人长的木棍上。每个士兵的上身都穿一件铁甲来护身,就像屋顶的瓦片环环相扣。”可见,没有板甲的协助,双手使剑很容易因为防御不够、攻击距离太短而死在冲锋的路上,想要大杀四方是不存在的。
另外,即便是用现代最好的钢材和技术,也做不出能够一下斩断正常质量的古代钢制刀剑的正常重量刀剑,同样也做不出战斗中与对方刀剑磕碰后不会受损的正常厚度的金属刀剑。这也是为什么在真实的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名将使用的著名刀剑流传。实际上,只要拿来使用,刀剑不过是消耗品罢了,根本不可能在身经百战后还能保存完好拿去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