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贝尔潜水艇:400年前的水下战机?(1 / 1)

不少朋友都看过徐克的《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电影本身荒诞不经,属于以《笑傲江湖》为基础重新编写的新武侠故事,而其中最具想象力的就是日本大名雾隐雷藏的潜水舰了,它的机械设定让无数观众眼前一亮。

不为人知的是,在电影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明末,也就是17世纪初,真实世界里还真有一艘能够潜水的船只,这就是德雷贝尔潜水艇。

01

科内利斯·雅各布松·德雷贝尔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出生在荷兰一个市民家庭,进入当地一所拉丁语学校接受完小学教育后,又就读于哈里姆学院,并成为著名雕刻师亨德里克·戈尔齐乌斯的学生。虽然是雕刻师的学徒,但他的精力似乎并没有花在雕刻上,反而很快就对炼金术和机械发明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欧洲对于永动机的研究很火热,德雷贝尔也搞了一个号称可以因为温度和气压变化而进行无限运动的“永动钟表”,并获得了专利。借此机会,他在欧洲贵族和科学圈子里获得了一席之地。

1613年,经过一系列波折,德雷贝尔受到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的邀请前往英国,继续进行发明工作。在那里,他的成果包括各类光学仪器、高精度温度计、新式烤炉、染料等。当然,在军界最著名的产品,还是他发明的德雷贝尔潜水艇。

02

西方常见的史料对德雷贝尔潜水艇一般都是这样叙述的:德雷贝尔于1620年改进了威廉·伯恩于1578年的设计,并建造了一艘带有皮革覆盖的木质框架的可操纵潜艇。之后,在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至1624年(明天启四年)的4年间,德雷贝尔成功建造并测试了另外两艘潜艇,每艘都比上一艘大,最终型号有6对桨,可以搭载16人。

有关于这艘潜艇的结构,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文章这样描述:

整艘潜艇都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皮革,中间有1个水密舱口,1个方向舵和4支桨。在划船者的座位下是大猪皮囊,通过管道连接到外面。用绳子绑住空的皮囊,下潜时解开绳子灌水,上浮时把皮囊的水挤出来。

据称,这艘潜水艇可以在水下停留3个小时,在4~5米的深度巡航,并实现过从威斯敏斯特到格林尼治的航行,詹姆斯一世甚至因为乘坐过这艘潜水艇而成为第一位在水下旅行的君主。

这个东西真的这么神奇吗?为什么在泰晤士河上进行了多次测试后,它并没有引起英国皇家海军的兴趣,也从未在战斗中被使用呢?

17世纪的英国正处在确立海上霸权的过程中,实际上急需要强有力的海战武器,如果潜水艇切实可用,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然而实际是,只要分析一下德雷贝尔潜水艇的潜浮手段,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它没有可以控制潜艇姿态的设备,这就导致潜水比较容易,上浮则比较费劲。如果条件允许,大家可以尝试挤一挤消防水管里的水,感受一下挤干净一个灌满水的大型皮囊有多么费力。

出现这种不切实际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德雷贝尔建造潜水艇的目的并不是研究或改进船只下潜的方式,而是要做另一个项目——使用化学方式制取氧气。因为根据荷兰特文特大学相关资料的记载,德雷贝尔可能找到了通过加热的硝酸钾(硝石)产生氧气的技术。档案中写道:“德雷贝尔又做了两个化学过程。他通过加热硫黄和硝酸钾(硝石)将硫黄氧化成硫酸,这比当时的任何其他方法都更有效率……他还发现了一种通过加热硝石来制造氧气的方法,这是目前生产硝石的标准方法之一。”

可见,德雷贝尔建造这个潜水艇很可能就是为了试验一下他的方法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氧气支持潜水航行。

03

近些年,随着历史档案的不断发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常见史料对于德雷贝尔潜水艇做了夸张的描述,而被叙述最多的3号艇,可能只是一艘甲板经过大量改装的划艇,并不是通常模型或者绘画中描绘的现代潜艇样式的船只。

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好解释了。

现代潜艇的经典结构是由爱尔兰人约翰·霍兰在19世纪设计出来的,他的潜艇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将潜艇的浮力值设置得略大,也就是说,潜艇在压载水舱全部灌满水之后也会有浮力,而不是灌满水之后的浮力等于零。

而如果德雷贝尔潜水艇是在划艇的基础上改装,那么它本身就拥有正浮力值,皮囊灌满水后也不会出现因为浮力值等于零又没有水平舵而导致的姿态不可控的事。同时,由于浮力值的存在,潜艇一直受一个向上浮的力,排水相对会轻松一些。艇内则可能带了一些硝酸钾和加热设备,用于测试水下航行时氧气供应情况,主要用于短程完全潜航。较长距离航行时,可由类似呼吸管的管子提供空气,这些管子通过漂浮装置保持在水面以上,使潜艇能够长时间处于水下。

也有西方史学和科学界人士分析后认为,这样的设计实际上依然很难完成下潜作业,顶多算是半潜船。潜水艇最大的优势在于隐蔽性,如果采用这种设计,无法进行长途航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就没有隐蔽性可言了。同时,该艇潜航航速也不会很快,还没有合适的兵器装备可以用在这种潜艇上——既然能够下潜,管型火器自然是不适用的,而当时也没有合适的非明火式的雷管。无法在水下远距离击发爆炸弹药,没有战斗实用性,英国皇家海军看不上它也就是必然的了。

不管怎样,现实就是德雷贝尔本人确确实实没有挣到钱,像很多不得志的发明家一样,他不得不另谋出路,靠经营一家啤酒屋为生。他的妻子一直在追求上流生活,花销惊人,这个家理所当然地没有攒下多少钱。1633年,穷困潦倒的德雷贝尔去世,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