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轻步兵:边缘兵种决定战争成败(1 / 1)

在冷兵器时代,轻步兵往往给人以二线部队的印象,毕竟没有铠甲、武器、马匹,他们的战斗力不会很强。与之相反,重步兵往往是一支军队的中坚力量。在古希腊时期,雅典、斯巴达的重步兵,马其顿的长枪兵,乃至亚平宁半岛上诞生的罗马步兵,都是典型的重装步兵。

不过,即使是在重装步兵大行其道的时候,轻步兵也并不只是跟在重步兵身后补刀、捡漏的配角。或者这么说,一开始他们也许是,但希波战争之后,轻步兵在希腊各城邦中的地位呈现一种曲折上升的趋势,逐渐在战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和希腊轻步兵在历次战役中的优异表现有关。

01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希腊轻步兵。

希腊轻步兵的内涵相当宽泛,轻盾兵、弓箭手、投石兵、标枪兵都可归于其中,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无护甲防护。弓箭手、投石兵除了弓箭、投石索之外,一般只会装备简陋的宽刃短剑或者匕首,一旦被敌人近身,往往毫无还手之力。标枪兵的情况则更加尴尬,随身携带的装备只有两到三支标枪,标枪的威力虽然不小,可如果投掷完了,就只能在战场上想办法回收后再使用了。轻盾兵和标枪兵一样,也装备了标枪,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还会配备一支短剑、一面内侧装有把手和皮带子的小圆盾,在投掷完标枪后,他们可以依靠盾牌短剑进行肉搏战。

希波战争爆发之前,希腊各城邦中的轻步兵地位十分低下,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各希腊城邦的部队中,最重要的是重装步兵,这些人都是富裕的城邦居民,由于财力充足,他们可以自备全套的青铜甲胄、短剑、长矛。其次是骑兵,这些人的经济、政治地位更高,有能力装配更加齐全的武器装备,但由于人数较少,又受到作战方式的限制,所以只能作为支援战场的辅助力量,很难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

比骑兵更加边缘化的就是轻步兵了。

早期,希腊军队中并没有本土的轻步兵,希腊人往往雇用色雷斯地区的轻盾兵作为辅助。色雷斯位于希腊世界的边缘,那里农耕技术落后,经济水平难以和希腊众城邦相比,因此色雷斯雇佣兵们往往只佩戴短剑、圆盾,再配合投掷长矛。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一般会被部署在重步兵的前面或者两侧。

在战斗中,作战双方的轻盾兵会先以散兵线的方式接近并互相投射标枪,以此来掩护大部队的前进。当然了,如果他们在交战过程中能战胜对面的同行,就可以继续对对方的重步兵进行袭扰。在侧翼时,他们会作为重步兵方阵的补充,翼护重步兵难以被盾牌保护到的侧面。真正发挥轻盾兵作用的时刻,反而是在重步兵们胜负已分后。胜利者需要轻盾兵追亡逐北,败者也需要轻盾兵掩护大部队撤退。有趣的是,由于骑兵在希腊的地位较高,当时承担斥候、侦察职能的也是他们。

和轻盾兵类似,弓箭手、投石兵似乎也并非希腊的本土产物,前者多是克里特人和斯基泰人,后者则从罗德岛的牧民中招募。来自异邦接受雇用的轻步兵们填补了希腊重步兵方阵的弱点,但当时的希腊人对他们的态度并不好。在希腊人眼中,这些只能在远处投射武器而不敢真刀真枪拼杀的弱兵简直不堪一击,如果不是一些杂活需要他们跑腿,根本就不会有他们出场的机会。就像《剑桥插图战争史》中说的那样:“轻装弓箭手如散兵常常遭到重装甲步兵的蔑视,他们被看作无地的穷鬼,既没有青铜的甲胄,也不能对战斗给以任何投资。”即使在轻装步兵的作用开始凸显后,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希腊人依旧轻视这些无法参与正面厮杀的脆皮部队。就算是平民,一般情况下也不愿意以轻步兵的身份参与战斗,只有少数底层的无地希腊平民才会这么做。

02

从客观来讲,对于轻装步兵的蔑视并非毫无缘由。接受雇用的轻装步兵本身就是为了金钱而参战,作战欲望和士气无法与肩负守土之责的重装步兵们相提并论,在一些战役的关键时刻,他们也经常“不负众望”地溃败逃散。

在后伯罗奔尼撒时代的留克特拉战役里,斯巴达将最精锐的城邦重步兵部署在右翼,却遭遇以300底比斯圣军为首的底比斯精锐的重锤,斯巴达国王克里昂布鲁图斯当场战死。与此同时,斯巴达军的左翼——由其同盟军的重装步兵和部分轻装步兵组成的部队却毫发未损,而对面的底比斯右翼部队则是由数量极少的轻步兵构成。若斯巴达的左翼部队马上开始冲击,那么留克特拉战役至少不会以斯巴达的惨败作为结局,然而,无论是同盟军的重步兵还是雇用来的轻步兵,在看到右翼的溃败后都丧失了战意,开始向营地溃逃。

与雅典等城邦中民兵性质的军队不同,斯巴达的重步兵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人。在征服美塞尼亚之后,斯巴达实际上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征服者政权,人数众多的美塞尼亚人作为奴隶,被压制在社会底层。为了对被征服民族进行有效统治,斯巴达公民“不参加任何生产劳动,也不从事各种艺术活动”,专注提升武力,男孩在7岁时就要参加军事训练,女孩也一样,不过是为了养育更加健康的后代。

仗着长期的训练,斯巴达的重装步兵们有着充沛的体能和默契的配合,他们战力惊人,因此对轻易逃跑的轻步兵们极尽鄙视。但问题是,轻装步兵的不足也只是因为没有经过训练,不懂得进退攻守,一旦他们得到了类似程度的军事训练,那么,轻重步兵间的攻守态势很有可能会发生翻转。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随着战斗烈度的加剧,各城邦国家都开始雇用或者训练轻装步兵补充兵员。这一时期的轻装步兵,在训练和待遇上,已远非之前的同行们可以比拟的了。

普拉提亚之围中,刚一开打,作为进攻方的雅典人就击败了哈尔基斯人的重装步兵和辅助军队。如果在先前的城邦纷争时期,战争进行到这里基本就要宣告结束了,然而时移世易,事情依然不同。因为另一片战场上的哈尔基斯轻装步兵和骑兵击溃了对面希腊军中的同行,战争的结局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战前,雅典人并未准备足够的攻城设备,而是希望通过内应夺城,结果计策失败,他们被迫固守在城外的营地里。这可给了哈尔基斯人机会,他们军队中来自克鲁西斯、奥林苏斯的标枪手以及部分骑兵开始大展神威。趁雅典的轻装步兵、骑兵缺位,哈尔基斯军对其进行反复袭扰,最终,雅典全军士气崩溃,指挥官和430余名士兵战死。

03

希腊重装步兵虽然名为“重装”,但和中世纪欧洲那些武装到牙齿、和铁罐头一样的重装步兵不一样,他们的铠甲并不能保证让他们免受远程武器的伤害。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铠甲防护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轻盾兵和标枪兵所使用的标枪在近距离攻击时的杀伤力不容小觑,而投石兵、弓箭手所使用的远程武器虽然杀伤力无法与标枪相比,但配备充足、射程更远,一旦被其射中无铠甲保护的部位,同样致命。

如果说斯巴托洛斯战役是轻步兵依靠标枪击溃重步兵的典型案例,那么斯法克特里亚之战展现的,就是轻、重装步兵配合作战对传统重步兵方阵的碾压了。

战役爆发前,雅典激进派领袖克里昂(又译为克勒翁)为谋取个人威望,主张严厉惩戒斯巴达人,为此他夸下海口,说只需带领利姆诺斯人、印布洛斯人以及从伊纳斯来助战的轻装步兵,再从别处调用弓箭手400名前往斯法克特里亚,就能生擒被困在岛上的420名斯巴达人。然而事实是,岛上的斯巴达军队因封锁的漏洞得以持续获得水源和粮食的补充,反倒雅典海军的物资由于驻扎地缺乏泊船的海港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因此,在战斗发生前,克里昂的内心是崩溃的。但充满戏剧性的是,这场大战对雅典军来说其实出奇顺利。

由于忌惮斯巴达人的赫赫威名,雅典同盟的重装步兵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与他们硬碰硬,而是固守原地,转而派出轻步兵频繁用石头、弓箭、标枪攻击他们的侧翼和后背。斯巴达军一开始还能抵挡,但很快就力不从心了。

曾经有外国学者参照希腊铠甲的形制制作仿制品,头盔、胸甲、胫甲再加上盾牌的重量加起来超过30公斤。长时间佩戴如此重量的铠甲,即使是从小就进行军事训练的斯巴达人也难以承受,所以,一旦无法快速推进,陷入以消耗为主要目的的拖延战,斯巴达的重装步兵们便只能顾此失彼,最终无力再战。最后,陷入空前绝望状态的斯巴达人向雅典人投了降。

希波战争中,希腊曾经依靠强大的重装步兵击败几倍于己的波斯大军,温泉关之战更是成就了斯巴达勇士之名,只是,它也同样暴露了希腊城邦军制中的缺陷:和波斯军队相比,希腊军队中的轻装步兵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之后不久,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战争双方不再像之前一样以类似会战的方式决定胜负,骑兵、轻步兵、海军等原本作为辅助存在的兵种开始与传统的重步兵配合作战,它们执行种种危险系数极高的任务,如侦察、袭扰、掩护,同时参与战斗,承受着远超重装步兵的伤亡。渐渐地,它们成为可以左右战场局势的重要因素。可是,由于成见,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轻步兵依旧是希腊军队中的边缘兵种,始终不被人们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