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何阅兵(1 / 1)

在唐朝,阅兵被称作讲武。唐代的阅兵讲武一般是在每年的仲冬之月,正好是农闲之时,在都城之外举行阅兵典礼。

讲武需要提前十一天由有司上奏申请,皇帝同意后,兵部便接受诏令准备阅兵,命令各军将帅挑选精锐部队参加,并且准备讲武场地。场地一般长宽一千二百步,四方各有入场通道。又建步兵和骑兵的军营,总共为六军,左右厢各分三军,以北为首。左右军之间相隔三百步,立标柱五根,标柱之间相隔五十步,作为两军行进停止的界线。另外在北厢开辟一块场地,面向南方。讲武前三日,尚舍奉御在北厢场地安置帷宫。

讲武前一日,阅兵将帅和士兵集中在帷宫训练,树旗帜作为军门,分别呈所在方位的颜色。在场地中央和四角,都竖立五彩牙旗并部署旗鼓甲仗。大将披甲骑马,教习士兵演练。各军士兵年少者在前,年长者在后,队列掉头则呈相反序列。身高者拿弓箭,矮者拿戈矛,有力者拿旌旗,勇敢者拿钲、鼓、刀、盾为前行,随后是槊兵,手持弓箭者在最后。士兵看旌旗和金鼓号令而行动,在讲武之前,要先熟悉旌旗、金鼓的调度。偃旗而跪,举旗则起,击鼓则进,鸣金则止。

阅兵之日,在天明之前十刻,全军戒严。前五刻,全体士兵披甲,步军列成直阵等待,大将立于旗鼓之下。六军各有鼓十二面,钲一个,大军号四个。距天明七刻,敲鼓第一次戒严,侍中启奏开宫殿门以及城门;五刻第二次戒严,侍中举笏板启奏“请宫中戒严”。随后,参加讲武的文武百官先到达,均穿公服,有司负责准备小驾仪仗;二刻,第三次戒严,侍卫官们各自督导本队和钑戟依次进入,陈列在殿廷。

随后,皇帝乘坐革辂车来到阅兵场地,兵部尚书披甲骑马在旁,车驾由侍卫引导从北门进入,到达两军的北方停车,面朝南向。黄门侍郎请皇帝下车,然后进入帷宫,兵部尚书停在东面,面向西。骑士站在皇帝驻地四周,侍卫之臣左右站在帷宫之前,以北为首。九品以上官员分东、西向站在侍卫之臣十步处。各州派来的使者和蕃客提前集中在北门外,来自东方和南方的使者站在道东,西方和北方的站在道西。皇帝将要到达时,奉礼官说:“再拜。”在场所有人都要下拜两次。皇帝进入帷宫后,谒者引诸州使人,鸿胪引蕃客,来自东方和南方的站在帷宫东北,西方和北方的站在西北,观看者站在皇帝驻地骑士仪仗外的四周,随后,阅兵正式开始。

首先吹大军号三遍,中军将各用鼙鼓传递号令,左右两军都击鼓。敲三遍鼓后,有司偃旗,所有步兵跪下。果毅将军以上的将领各自集中在本军中军,左军中军大将站在旗鼓之东,面向西。右军中军大将相反。两军大将誓师:“今行讲武,以教人战,进退左右一如军法。用命有常赏,不用命有常刑,可不勉之!”各军将站在大将的南边,两翼都向北,听大将誓师。三军各以长史二人,振铎传递誓词,各果毅将军分别把誓词告诉本部,全军击鼓高呼宣誓,有司举旗,各军起身行进。到了第一处标柱后,前排敲钲,全军停步。再敲三遍鼓,有司偃旗,全军跪下。又击鼓,有司举旗,全军起身,急速齐步跑到第二处标柱后,就停下,开始阵法变换。

东军敲一遍鼓,举青旗列成直阵;西军也敲鼓,举白旗排成方阵应对。第二轮西军敲鼓,举赤旗排成尖阵,东军则举黑旗排成曲阵应对。第三轮东军击鼓,举黄旗排成圆阵;西军则举青旗排成直阵应对。第四轮西军击鼓举白旗为方阵,东军以赤旗为尖阵。第五轮东军击鼓以黑旗为曲阵,西军举黄旗为圆阵。两军各以青黑黄白赤五色旗展示五种阵形。凡是布阵,先举旗为客军,后举旗为主军。每一轮变换阵形,两军各自派出五十名刀盾手出阵对战,前两次挑战,双方轮流做出勇敢和怯懦的状态,第三次挑战做出势均力敌的状态,第四、五次挑战要做出胜败之势。每次变换阵势时,先敲鼓的一方要先变为直阵再变换其他阵法。五轮阵势变换结束后,两军都列成直阵。击鼓三次,偃旗,全体步兵跪下,高呼;击鼓起身,左右军齐步奔跑到中间标柱处,相对击鼓,然后撤回,每退到一处标柱前,都要听鼓声而下跪起身,然后恢复阵形。

此时,步兵演练结束,侍中跪下启奏“请观骑军”,承制说“可”,两军骑兵则出阵,除了不需要下跪外,流程与之前步兵的相同。每阵各出八名骑士挑战。五阵结束之后,有关人员大力敲鼓,两边骑兵向前,到中央标柱处勒住战马相对而停,进行马上兵器交战演练。凡是用兵器交战,之前都需要严格的训练,不得用兵刃伤到对方。演练结束后,骑士整队排列。侍中启奏说:“侍中臣某言,礼毕,请还。”阅兵即正式结束。皇帝在千牛卫将军的陪同下乘车离开,戒严解除,将士各自整队而回。

唐朝前中期对于讲武活动的进行是相当重视的,《唐律疏议》卷十六《擅兴律》规定:“诸大集校阅而违期不到者,杖一百,三日加一等;主帅犯者,加二等。即差发从行而违期者,各减一等。”可见是用严格的法令来保证讲武的顺利进行。

据《册府元龟》和《唐会要》记载,唐代大规模的讲武活动共有十二次,其中高祖三次,太宗两次,高宗三次,玄宗一次,肃宗两次,代宗一次。上文的场地规模只是纸面上的规定,实际的场地会大得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讲武当属唐玄宗在先天二年(713年)骊山之下举行的讲武,动用兵力二十万,甲胄金光照耀天地,唐玄宗亲自身穿戎装,手持大枪,立于阵前,声威震天。长安百姓和士人争相观看,以至于周边的道路都被完全堵塞。

如此庞大的规模,自然也容易出问题,兵部尚书郭元振就因军容不整而被唐玄宗下令斩首,多亏宰相刘幽求和张说求情才保住性命。而运气不好的给事中唐绍和右金吾将军李邈则被直接斩首。严重的处罚导致部分士兵失去了秩序,只有薛讷和解琬军阵容严整,不受影响,即使是唐玄宗派去召集二人的轻骑,也在军营门前不得进入,颇有当初周亚夫细柳营的风范,唐玄宗因此嘉奖了薛讷。薛讷治军严整,也在之后的武街之战中大破吐蕃。

唐朝最后几次讲武出现在肃宗朝和代宗朝。诸军在讲武之后便要出发与安史叛军决战,因此,讲武更多是为了激励诸军的士气,激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在之后的中晚唐,国内藩镇林立,朝廷财政困难。动**的局势和困难的财政使得讲武活动难以继续,虽然偶有中兴,但大规模的阅兵行为再也未能出现,前中期彰显唐朝国力强盛的讲武活动就此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