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荒唐的政权之争(1 / 1)

每一段繁华盛世的背后,都隐藏着些许静谧的孤独,每一个被卷入政权中心的人,都心怀着些许无奈的苍凉。硝烟与纷争,都无法阻止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你看重的金钱、权力、地位,不过是岁月变迁中最不起眼的一抹浮云。

离开了幽州那片虎狼之地,李白南下来到魏州,又转道西北去往汾州。那里住着李白的一位故友,当初还是与高适和杜甫同游梁苑时,结识了这位名叫苏明府的朋友,他的家就住在淇水之滨,那里景色壮丽,女子姣美。苏明府的经历与李白极其相似,如今依然没有功名在身,生活稍显落魄,却依然不改仗义疏财的豪爽本性。

汾州是一处交通要道,日夜奔流的淇水上,舟船往来不息,到了夜晚,这里的人们也不会早早睡去,城中灯火通明,大路的两旁青楼林立,里面传出悦耳的乐声与嘹亮的歌声,女子们个个面容姣好。

天下人都将汾州称作富豪之都,李白也喜欢这里的热闹,更喜欢与住在这里的苏明府把酒言欢。苏明府是一个像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苏秦一般的人物,他能言善辩,口齿伶俐,虽然从未入朝为官,门庭却从不冷落。达官显贵们都愿意与他交好,时常送上金银玉器,苏明府却从来视金钱如粪土,散尽家财,只求两袖清风,潇洒自在。

李白与苏明府是志同道合之人,苏明府也是李白从幽州回到梁苑之前特意去见的最后一位好友,把酒畅谈过后,李白便匆忙赶回梁苑,宗氏还在家中苦苦等待,刚刚新婚就与夫君离别,转眼将近一年,看到李白毫发无损地回家,宗氏高兴得只知道掉泪。

她多想就这样平静地和李白厮守在一起,永远平淡温馨地过着平凡的生活。可李白终究无法容忍自己是个普通的“蓬蒿人”,他想要将安禄山的野心告诉唐玄宗,又听说唐玄宗如今只信安禄山一人,有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因为说了安禄山的坏话,就被唐玄宗贬去官职。

昏庸的皇帝已经让李白失望透顶,李白听说自从那日与崔成甫一别,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下落,得知崔成甫此时正在宣城,李白便再次告别宗氏,取道曹南,朝宣城的方向赶去。

喜欢求仙访道的李白,对名山大川情有独钟。每经过一座山,便喜欢到山中的道观和寺庙去寻访得道的道士与高僧,这似乎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每一次与大师交谈过后,李白都会感觉除去了心头的一些糟粕,变得轻松了一些。

从梁苑至宣城,途中必然经过敬亭山,李白早就听说敬亭山中有一座寺庙,里面住着一位名叫会公的高僧。只要是会公开坛讲经的日子,寺庙门前便人山人海,李白更加想要专程去拜访一下这位会公。

秋风吹黄了山中的树叶,伴随着黄叶飞舞,李白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会公所在的寺庙。敬亭山的景色实在是明丽秀美,层峦叠嶂的山峰,将江城紧紧地拥抱在怀中。

李白来的这一天,刚好赶上会公开坛讲经,在座的人个个衣冠楚楚,丝毫不比京城中人的风采逊色。难怪都说水国的奇才多,如今李白终于见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才子如同清幽的兰花,不姹紫嫣红,不妄自菲薄,幽幽地在这一方荫蔽的水土中释放着幽香。

听过会公讲经,李白终于相信这是一位得道高僧,讲经过后,李白特意与会公对坐交谈,他从会公的口中听到了陵阳山的优美,知道了那里是一片最适合幽居的地方,还听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衍生出白龙潭这样一潭净水,说得李白几乎立刻就想到那里去隐居。

结束了与会公大师的交谈,李白不舍得就这样离去。他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中,观看秋日的山景,漫山秋叶或是金黄,或是火红,一群鸟从树梢间拍打着翅膀飞上蓝天,越飞越高,终于被朵朵白云遮住了身影。看着如此美景,李白诗兴大发,随口吟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外界的变迁,从未影响到李白的本心,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他愿意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往事诉说给敬亭山听。李白也曾经满怀着报国之志,想要辅佐唐玄宗成为一代明君,虽然唐玄宗只将他当作取乐的玩伴,他虽然伤感,却并未灰心。

既然从文不能救国,那就从武,在北燕的苦寒之地,他也曾苦练骑射,再强劲的弓弩他也能一下拉满,骑在马背上狩猎,也曾一箭射落两只雄鹰。就连胡人看到他的骑射,也会自叹不如,李白更自信自己不仅会骑射,更饱读诗书,有着带兵之才,军中的将军大多嫉妒他的才能,李白却毫不在意他们的贬低,日日闻鸡起舞,驰骋马上,精神矍铄的样子,谁也看不出他已经是五十岁的人。

往事只能感怀,转眼来到宣城已经三个月,闲来无事,李白就会到处走走,哪怕是听听风吹松树的声音,也能感到安心。他依然如同年轻时那般不羁,只要有钱,便统统用来买酒,喝醉之后,就又是一个满腹诗文的谪仙人。

一日,崔成甫又带来一位朋友让李白认识,是从京城来的宇文太守,据说这是一位十分贤明的太守,常常微服私访,亲身到农田中去了解百姓的生活。李白最欣赏为民做主的好官,一定要一起到池塘边去痛饮几杯,那里远离百姓的住所,即便喝酒弹琴到深夜,也不会影响百姓安睡。

客居宣城的李白,时常也会做出反客为主的事情。有时还会像地主一样接待房客,除了崔成甫带来的这位宇文太守,还有监察御史李华。同为李姓,李白与李华却并非亲属,不过,李白尊称李华为叔父,因为李华是一位两袖清风、刚直不阿的清官。

李华这次是路过宣城,匆匆一见便要离开。李白特意带李华登上自己最喜欢的谢朓楼,这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每当心中烦闷,李白便来到这里,登上楼顶,离明净的天空更近一些,看着鸿雁逆风在空中结队飞翔,心境也随之壮阔起来。

李白从李华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杨国忠想要效仿安禄山用战绩邀功,出兵攻打南诏,却因为没有带兵之才,白白损失了二十万大军。如果此时有外敌入侵,大唐的江山必定不保。可唐玄宗依然夜夜笙歌,毫不在意。杨国忠为了挽回败局,四处征兵,遇到不愿意入伍的人,竟然披枷带锁如同囚犯一般被押送到军营里。这样征来的士兵怎么会甘心为国出征,他们家中的父母妻儿日日痛哭,整个乡间都飘**着悲惨的哭声。

一番话说得李白坐立不安,他痛恨奸臣的恶行,痛恨唐玄宗的昏庸,更同情无辜的百姓。在谢朓楼上,他仰头面向长空,大声地向上天抒发豪情: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带着满腔悲愤送别李华,转眼秋去冬来,不知不觉,春日的暖阳又让冰雪渐渐消融。南方的春日来得早,崔成甫提议,不如同去金陵扬州,感受烟花三月的春日美景。

李白从未想过,在扬州这个已经来过多次的地方,竟然还能收获一段崭新的忘年友情。这个年轻人名叫魏万,就像当年岑勋不远千里赶到嵩山寻访李白一样,魏万为了见到李白,几乎跑遍了所有李白曾经踏足过的地方。

李白走过的地方太多,改变住处又太过频繁,每一次刚刚打听到了李白的去处,匆匆赶到之时,他已经去往另一个地方。魏万就这样执着地寻找了许久,终于在扬州见到了李白的真容。

能有这样一位执着的追随者,李白感动不已,简单交谈几句之后,李白更发现魏万与他是同道中人,马上便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忘年交。他看出魏万是真的欣赏自己的每一篇诗作,几乎没有经过太多考虑,李白便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他将自己的全部诗稿交给魏万,请魏万在日后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替自己编撰一本诗集。历经大半生的奔波,李白依然没有功名、没有房屋,甚至没有田产,只有这厚厚的一摞诗稿,是他最珍贵的财富,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

如今把诗稿交给魏万,李白有着一种托孤的悲怆心情,他是如此信任这位刚刚结识的朋友,年轻的魏万也没有辜负李白的嘱托。多年以后,他终于高中进士,将李白的诗稿编成了一本《李翰林集》,还亲自撰写了序言。

终于见到李白,也了了魏万多年以来的一桩心愿。在金陵相聚之后,他便要回到王屋山,临行之前,李白特意作了一篇《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相赠,末尾一句“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诉尽了与魏万的离别之情。

魏万走后,李白与崔成甫尽情徜徉在烟花三月的扬州城中,从春日一直流连到夏末秋初,听说离宣城不远的秋浦有着极美的秋景,二人便又不知疲倦地赶回宣城。

秋浦的秋景的确美得让人心醉,也让人心碎,站在秋浦水边,李白感觉自己的愁绪也在随着河水一同在心中流淌。他又登上秋浦的山顶,眺望长江,不知道长江是否还记得他,一腔愁情化作一滴泪水,轻轻滴落在江水中,不知是否能带走李白的忧愁。

秋浦的猿,每到夜晚就发出悲哀的啼声,听着这样的啼声,李白仿佛一夜之间就愁白了头,都说头发是万千烦恼丝,李白的烦恼,又何止万千?

好友汪伦的一封来信,终于将李白带离了愁苦的深渊。自从相识以来,李白与汪伦一直都有诗文唱和往来,如今,汪伦正在泾县做县令,泾县离秋浦不远,他专程写信问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接到来信的李白欣然前往,走了许久,却依然见不到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见到汪伦,李白马上迫不及待地说出心中疑问,汪伦听后哈哈大笑,答道:“这里有潭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还有一家万姓店主开的酒店,名叫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也大笑不止,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过,只要有好友相伴,有美酒共饮,管他桃花多少,酒店几何?

李白在泾县住了许多时日,每日都有汪伦作陪,或是同赏美景,或是饮酒赋诗,临行之前,汪伦又送给李白八匹名马,十匹锦缎,又用一顿酒宴为李白送行。李白刚刚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又听见身后传来了动人的歌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带着村民唱着民歌前来送行,李白感动不已,当场铺开纸张,写下一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场乱世即将来临,李白在乱世的前夕暂且偷得一时的安稳。当纷乱到来,李白即将被卷入纷争的旋涡,他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成为天昏地暗的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