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王朝的男人——与世界开的浪漫玩笑 侠义·善意如星辰(1 / 1)

当梦想沉沦于现实,有多少人还能固守住心中初始的一抹童真?当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是非曲直,有谁还能像李白那样拥有如同繁星般数不尽的善意?

身边的亲友或许以为他义无反顾地去往幽州,是放弃了唐玄宗,投靠即将谋反的安禄山。李白的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要成为正义的使者,亲自守在安禄山的身边,看看他是否真的拥兵自重,准备谋反。一旦他有谋反的风吹草动,李白要马上禀告朝廷,将安禄山的谋反扼杀在萌芽之中。

只有极少数的几个朋友知道李白的真正用意,他们知道李白这一去,等于孤身闯虎穴,于是,一场送别宴,便有了些生离死别的味道。

李白在席间写下一首《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既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他是将自己当成了周朝的宰相姜太公、秦朝的宰相李斯,即便没有那样的治国之才,李白也希望自己能和朱亥那样的勇士媲美,即便不能立下退秦、救赵、存魏那样的功劳,至少也能像敢于刺秦的荆轲一样,即使舍身赴死,也要取了奸人的性命。

他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反而去安慰好友们不要为自己哭泣,他替好友擦去眼泪的动作是那样洒脱,掸去好友身上的霜雪,也仿佛掸落自己心头的灰尘。

也许这一去,李白并没有打算全身而退,否则也不会以荆轲自比,这分明就是“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迈。从东鲁赶往幽州,李白几乎一刻不敢停歇,他的一颗报国之心使得脚步加快,直到来到邯郸,这片古时燕国和赵国的领土,他才终于放缓脚步,来到洪波台,观看兵卒作战演习。

李白的背上,也背着两袋红色的羽箭,腰间挎着长剑,他带着庄重的神情登上了洪波台,此时正值大唐的士兵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的时候,这一次的演习,也是为了在日后的战争中取胜。

看着整齐的军容,将士们飒爽的英姿,李白也想主动请缨加入战斗,猎猎的龙虎战旗激发着他的斗志,他相信这一去幽州,必然会建功立业,扫平叛军,再荣归故里。

于是,洪波台上留下了李白慷慨激昂的声音: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李白并不知道东北边陲战事的实际情况,只知道安禄山拥兵自重,屡次侵扰塞外的少数民族,这并不是自卫,而是滥用武力,每次总用打了胜仗作为借口,向唐玄宗邀赏。

走下洪波台,李白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来到清漳地界,李白再一次放缓了脚步。这里有故人,确切地说,是亲人,这里的县令名叫李聿,与李白同是李氏宗亲,按辈分,李聿是李白的侄儿。

李白听说,李聿是一名“无为而治”的贤官,平日里他连官帽也不戴,混迹在百姓中间如同隐形的官员一般。正因如此,才更能了解百姓的疾苦,制定惠民的法令,只要提到县官李聿,百姓无不交口称赞,还有人说以李聿的能力,做一名小小的县令,实在是屈才。

只要看一个地方的景致与百姓的生活,便知道这个地方的官员是否真正为百姓考虑。清漳县中到处桃李芬芳,河流清澈,勤劳的清漳女子成群结队地在田野里采桑,家家户户忙着缫丝纺织,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

李白走到县衙门口,竟然看到李聿在读道书,因为民风淳朴,治安良好,当地根本无人告状,如果每个郡县能都像清漳一样,整个大唐就变成了一座世外桃源,再无纷争,再无战乱。

这是在梦中也不敢憧憬的未来,告别李聿,李白继续赶路,终于在金秋时节赶到了幽州。何昌浩见到李白异常亲切,他想立刻将李白引荐给安禄山,可惜安禄山刚好奉旨入京,不知何时才回。

李白闲来无事,便在军营中信步游走,一座座营帐,都是士兵的住所,他们一个个身强体壮,沉重的兵器提在他们手中轻若无物。有时候赶上士兵们操练,李白就在一旁认真观看,他们惊天动地地齐声高喊,喊得李白也跟着热血沸腾起来。

士兵们闲下来的时候,李白便主动与他们交谈,谈谈他们在军中的生活,谈谈他们是怎样冲破敌人的防线。交谈中李白得知,这些在边境线上长大的男儿,大多不识字,只会骑马打猎。李白曾经看见过他们骑在马背上追逐猎物的身影,也曾经看见过他们箭无虚发,有人甚至能用一支箭射落两只鸟。

就是这些大字不识的边城男儿,用一身好武艺保护着大唐的边境不受侵犯,想想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来到此处又有何用?终生埋头苦读,又为了什么?

这些勇士有许多都是安禄山从少数民族中招募而来,有的人样貌与汉人大不相同,金发碧眼者大有人在。他们骁勇善战,勇猛无比,有些人因为战功赫赫,还被安禄山收为义子。

对于这些边塞勇士,李白用一首《幽州胡马客歌》,对他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虽然知道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却不知他的野心已经到达什么程度。看到这些骁勇的勇士,李白甚至有些冲动地想要跟随安禄山一起驻守边塞。

就在李白为了驻守边塞苦练骑射之时,一个人的到来,彻底击碎了他弃文从武、报效朝廷的美梦。来者是李白故友崔国辅之子崔度,时在营州平卢节度使幕府中任判官,他来这里是处理公事,见到李白在此,大惊失色,趁着别人不注意,便将李白拉到一旁说悄悄话。

崔度告诉李白,安禄山绝不是善与之辈,他为了谎报战功,竟然用诡计骗契丹酋长来军营中喝酒,趁其酒醉之时绑了送到朝廷,当作大战之后的战俘。那些勇猛的将士,不是为了抵御外敌,而是去侵略无辜的边外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崔度还劝李白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一旦安禄山回营,想走也走不了了。

听了崔度的一番话,李白清晰地听到了自己的心碎裂的声音。他虽然知道安禄山有野心,却不知他已经卑鄙无耻到了这种地步。崔度走后,李白独自登上了黄金台,哭得呼天抢地,就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他哭唐玄宗一直被奸人蒙在鼓里,哭大唐早晚有一天被奸人侵吞,更哭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死得这样无辜,又这样无谓。这些将士大多都有妻子,她们一定每日都在盼望夫君归来。将士们在离家之时,一定像自己一样踌躇满志,提着手中的宝剑,怀揣着救国的理想。临行之前,他们一定会给家中的妻子留下一些信物,也许是一支箭袋,也许是一支羽箭。家中的妻子睹物思人,可惜信物尚在,人却战死沙场,永远不会回来。

李白由悲伤转为愤怒,他不能在安禄山这样的恶人手下做事,他要离开,趁着安禄山还没回来,永远地离开这片任由邪恶滋长的土地。临行之前,他写下了一篇《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李白是在用如泣如诉的文字与幽州诀别,他再也不想踏上这片土地,如果一定要再来,也许要等到苍梧山崩、湘水绝流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