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走很远的路回家(1 / 1)

每个人都有孤独,都有脆弱,都有对过去的懊悔,也都有对未来的迷茫。有些事情,即便洒脱地笑着说已经遗忘,又有几人能真正放下?有些潇洒,不过是失意过后的伪装。

告别了泾县的十里桃花、万家酒楼,还有对李白真心相待的好友汪伦,李白再一次回到宣城。宣城太守赵悦是李白的旧相识,当初李白在南阳的时候,就曾经接受过赵悦的恩惠,这位赵太守曾经做过朝廷的御史,也曾经辞官隐居田园,后来又做过三郡的太守,所到之处,恶人闻风丧胆,也只有这样的忠坚之士,才能赢得李白的敬佩。

他在宣城与赵悦同游,因为真心欣赏赵悦的为人,李白写下《赠宣城赵太守悦》一文相赠。他们同样反对杨国忠两次征战南诏,赵悦还曾借李白的文笔,写下《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呈与杨国忠,可惜杨国忠置若罔闻。

知道劝谏杨国忠无望,赵悦和李白两人各怀心事,对坐饮酒。看着李白满面愁容,赵悦问李白有什么心事,李白吞下一杯苦酒,悠悠地讲述起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他一直将自己比作东方朔,希望能够辅佐一位像汉武帝这样的明君,经过多年拜谒生涯,终于成为待诏翰林,因为生性不羁,敢于嘲笑群臣,最终被小人离间,被唐玄宗逐出宫廷。

自从离开京城,那些曾经环绕在身畔的所谓好友,便再也没有来往,唯独赵悦对李白不离不弃,将他视作知己。因此,李白才能对他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悲戚。他对赵悦说,如今朝廷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士,却一味频繁地发起战事,最终只能是将士们白白地丢了性命,百姓不得安生。

要说李白的伤心事,实在太多,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在两鬓斑白之时依然一事无成,他想要有所作为,让他人不再有讥评,每当想到此处,难免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他希望有朝一日赵悦能身居高位,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借他的赏识青云直上。

赵悦斟满酒杯敬向李白,承诺如果有那一天,一定不会辜负李白的期望,一定会重用他。

从梁苑来到宣城,不知不觉已过了两年光阴。李白似乎有一种隐隐的预感,李氏王朝即将经历一场巨大的变动,他有些担心身在梁苑的妻子宗氏,于是匆忙离开宣城,赶回梁苑。

李白的预感是准确的,就在他刚刚回到宗氏身边,安禄山便假称奉旨讨伐杨国忠,掀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唐玄宗,早已经忘记了如何指挥作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安禄山就在洛阳称帝。原本凭借着天险,长安还可守住,愚蠢的杨国忠却偏偏派兵出关迎战,被安禄山打败,眼看皇城不保的唐玄宗仓促中带着杨贵妃和大臣出逃。

将士们认为是杨贵妃迷惑了唐玄宗,才导致如今国土的沦丧,他们在马嵬坡逼着唐玄宗吊死杨贵妃,否则便不再替大唐卖命。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就这样丢了性命,不久,太子李亨又在灵武自行即位,即肃宗皇帝。可怜的唐玄宗失去了美人,又失去了江山,依然在世,却无端丢了皇位,只顶着一个太上皇的虚名。

叛军很快就攻打到了梁苑,李白赶快带着家人逃难,一路上,李白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种种惨状,守城的将士不是战死,就是投降,逃难中的李白和宗氏不得不换上胡人的衣服,趁着天黑月不明奔向长安的方向。

这几乎是在冒着生命危险,长安城中的百姓都在忙着出逃,只有李白带着妻子朝着危险的地方前行。他希望能赶到唐玄宗身边,献上自己灭敌的计策,可惜还没等他来到长安,就得知了唐玄宗出逃的消息。

他只好改道洛阳,把宗氏送到了华山隐藏起来。确定宗氏安全之后,李白又南下宣城。他希望为大唐做些什么,挽回如今的颓势,拯救国家于危难。

从华山到宣城的一路上,李白眼见战火连天,就连一向被人顶礼膜拜的道观、庙宇,都在熊熊战火中燃烧成灰烬。李唐王朝似乎已经走向了末路,四海之内人人自危,到处都是尸体和白骨,李白忽然对朝廷失去了信心,朝廷的军队看似强大,可谁又知道他们是否能消灭敌军?

宣城是崔成甫的管辖范围,李白将崔成甫视作挚友,眼看自己无力作为,李白忽然动起了想要去往剡州的念头。听说那里水清石妙,山色空远,不如让湖光山色涤**掉战争给自己带来的烦恼,闲来无事就在溪边垂钓,或者乘着一叶小舟,徜徉在水上美景当中。他希望崔成甫能与自己一同前往,不再受官职所累,学着陶渊明的样子,过起隐居的生活。

可惜崔成甫不是李白这样的自由之身,他要尽力守住宣城,报国无门的李白只好独自南下避难。来到溧阳县,溧阳主簿窦嘉宾收留了李白,他生性豪爽,设宴热情款待李白,李白欣赏他的仗义,称他为“扶风豪士”。

窦嘉宾为李白置办的酒席,如同溧阳的美景一样诱人,李白感激之余,却无法在酒乐中沉醉。遥想战国年间,也是一片乱世,那时的战国四公子,个个门下都有大批门客,尤其是信陵君的门客最重义气,建立功勋伟业,让后人争相传颂。

李白觉得窦嘉宾也是信陵君那样礼贤下士的人物,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自己必须像张良一样做出一些报国的伟业来,才不辜负窦嘉宾对自己的赏识。

在溧阳,李白偶遇旧友张旭,乱世中遇故人,一半伤感,一半欢喜。谈到沿途看到的惨状,李白不禁潸然泪下,如今河南、河北都被战事所扰,百姓大多成了胡人的俘虏。官兵节节败退,已经退到渔关之下,将帅也被诛杀,许多城池已经归降了安禄山这个叛贼。

只要安禄山一日不除,朝廷便永无宁日。李白自叹徒有灭胡之策,却不被唐玄宗重用,失望之余,能够退敌的宝剑已经束之高阁,宝马也赠予了友人,只能寄情于诗酒,如果有机会,李白打算去东海隐居,用垂钓打发余生。

这一次,李白真的说到做到,他返回华山,接上宗氏,带着她一同来到庐山屏风叠隐居。他在那里修建了一间草堂作为读书之用,打定了主意从此不问世事,只与诗词歌赋及山中美景做伴。

树欲静而风不止,李白曾经用大半生的时间追逐功名不得,如今终于想要安定下来,纷扰却主动找上了门。

逃难到成都的唐玄宗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太子会自行即位称帝,当初为了制衡太子的权力,他将天下一分为二,一半交给太子管理,一半交给永王管理。

永王接管下大唐的半壁江山之后,马上开始招兵买马,准备奉唐玄宗的命令收复金陵。他甚至隐隐地期望自己能建功立业,说不定有朝一日,太子的宝座会轮到他来坐。没想到太子竟然在宁夏灵武称帝,并以皇帝的身份,命令永王去成都侍奉太上皇。永王不肯听命,便率领着人马来到寻阳驻扎下来。

听说李白刚好在附近的庐山隐居,永王便派韦子春上山请李白入幕。李白已经下定决心不问世事,可是永王一连三次派韦子春上山来请,简直如同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李白从未受到如此的重视,他有些动心,眼看国破家亡,自己又能安稳到几时?索性出山,待功成之后,再入山隐居。

李白写下《赠韦秘书子春二首》,便决定随韦子春一同出山。临行之前,李白再三叮嘱妻子宗氏,如果想念他,就登上高高的望夫山,朝他所在的方向遥望。临出门时,宗氏依依不舍地拉着李白的衣衫,问他何时还家,李白没有作答,只反问宗氏:如果我佩戴着宰相的黄金印章回来,你会不会觉得我太庸俗而不理我?

宗氏也没有回答,两行泪水便是她对李白依恋不舍的最好证明。李白心中知道,他走后,宗氏将日日倚门盼他回家,孤枕难眠,也许她会在寒灯下一直坐到天明,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闭上眼睛,还是会看到宗氏脸上的两行泪水。

李白咬了咬牙,把心一横,终于走出了家门,来到永王的门下,成为一名幕僚,又随同军队一同东下。

李白已经是一个五十七岁的老人,他既不能骑马到战场征战,又不能将兵法运用自如,指挥大军破敌,他能做的,只能是在永王身旁跟随,在永王的宴席上写下一些饱含壮志豪情的诗稿,或是留下一些称颂永王功绩的字句。

他随着永王一同东巡,坐在永王的楼船上,看着昔日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呈现出难得的风平浪静。永王所到之处,当地的百姓都夹道欢迎,永王的军威令海动山倾,李白甚至幻想着,可以亲自替永王指挥大军征战,将叛军扫清,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长安朝见天子。

单纯的李白哪里知道李氏兄弟之间的暗自较量,他只以为自己是奉太上皇之名,随永王东征。没想到叛军未除,新任皇帝肃宗已经开始对自己的亲兄弟痛下杀手。

跟随永王的将士们这才知道,永王并不是打算平叛,而是拥兵自重地将新任皇帝当作了对手。他们不愿意为永王卖命,与朝廷的军队刚一开战,便纷纷弃战逃走。兄弟相争是最惨烈的局面,永王的军队大败,永王也在逃亡的途中被杀死。跟随永王的人都成了叛军,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李白,糊里糊涂地成了皇帝的死敌。

在永王战败的现实之下,李白也不得不趁乱逃命。一直逃到浔阳,终于被捕,被关进了浔阳监狱。

狱中的生活让李白开始思念妻子,甚至有些后悔,当初不应该不听宗氏的劝告执意出山。此刻,也只好希望宗氏能像古时的蔡文姬那样营救夫君出狱了。于是,他写下一首《在浔阳非所寄内》寄给妻子,希望她能到官府替自己申冤。

李白又想到妇人的能力也许有限,又一连写去两封信给江南宣慰使崔涣,陈述自己的冤情,请求崔涣搭救。

一直到宋之悌的儿子宋若思来到宣城担任太守,听说李白含冤入狱,才联合崔涣一同将他营救出狱,又邀请李白入府做自己的幕僚,还向朝廷上表陈述李白的冤情,又让李白自己向肃宗上表,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

可惜,肃宗并未被李白恳切的言辞打动,他不能容忍追随自己政治对手的人再为己所用,一纸诏书下来,李白被判流放夜郎,理想主义狠狠地掴了李白一记耳光,他成了政治斗争中最无辜的牺牲品。